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当天,第一场金爵论坛“她影时代——拥抱与重塑”邀请多位影视行业的编剧、导演与制片人,聚焦电影中的女性议题,探讨中国电影的未来。

万达电影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导演滕丛丛、《刺杀小说家》《七月与安生》等作品的编剧秦海燕,以及演员王子文、《保你平安》《热烈》的编剧苏彪,从不同的立场,共同探讨创作背后的女性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祉希作为万达新晋掌门人,也是万达电影最年轻的一位董事长,自然颇受关注。在获颁“2024年度上海国际电影节DIOR年度女性电影人”殊荣时,她表示,自己一直坚信,女性的独立精神和智慧可以绽放最美的才华。

从演员转型幕后的陈祉希,是电影圈知名的制片人。徐峥的《泰囧》、大鹏的《煎饼侠》、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贾玲的《你好,李焕英》,这些票房与口碑俱佳的电影背后,都有陈祉希的身影,这个过程中她的视野也越来越宽阔。

在谈论“拥抱”这个话题时,陈祉希表示,当她决定放弃演员生涯,转向幕后时,其实是用理性去认知自我,“我的形象上不是很有观众缘,也不可能在表演上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她相信自己可以胜任演员这个职业,但并不是适合自己的最好赛道,于是果断放弃,做起制片,成为电影的规划者。回头再看,她认为,女性要拥抱不完美的自己,知道缺陷与问题。

初当制片人,陈祉希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选中新人导演与编剧,助推他们的作品走向大众市场。第一位被她选中的新人导演,就是好友徐峥。当年,徐峥拿着《泰囧》的剧本四处被拒,她却相信这部电影能火,于是拿出自己的积蓄投资。正是她的眼光与胆识,制作成本不足3000万元的《泰囧》最终大卖13亿元,成为首部票房过十亿的华语电影。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从演员转型导演的大鹏、陈思诚和贾玲身上,陈祉希也因此被称为“百亿制片”。

“演员转型做导演,其实比编剧更有优势。他们都是成功的演员,每天在片场日积月累地攒了很多经验,拍摄现场的什么状况都经历过,具备了最好的转导演的基础。”陈祉希认为,电影看的其实是故事和表演,演员出身的导演总能够在诸多剧本里发现闪光的故事,也能很好地将一部电影中所有的演员表演拉在一条平衡线上,会让电影的叙事更加流畅。她选择新人导演的标准,就是性格、三观的契合,以及判断导演的能力。

陈祉希与滕丛丛的《我的阿勒泰》也有合作,“我希望看到的导演是有坚定的自我表达的,不是一味去迎合市场上的类型。电影市场的题材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每个创作者都应该有充分的表达欲,去坚定自己表达的作品。”

滕丛丛是编剧出身,她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送你上青云》,关注女性的欲望与身体上的伤痛。到了今年的爆款剧《我的阿勒泰》,在她看来是一次冒险的尝试,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是一部会被大众广泛接受的作品。

“可能《我的阿勒泰》现在是挺成功的,就更加证明,去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是一条会有好结果的路。”滕丛丛认为,如果创作者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靠猜测市场动向去取悦观众,也许永远不知道怎么才能取悦别人,“我只能发自内心地拍我喜欢的作品,那可能这个作品会跟一小部分人产生连接”。

从《送你上青云》到《我的阿勒泰》,滕丛丛所聚焦的都是女性。在《我的阿勒泰》中,她借一位阿勒泰妇女说了一句台词:“再颠簸的人生都要闪亮地过”。这句话也是导演眼中陈祉希的人生写照。

滕丛丛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特别乐观的人,常常用幽默和笑话去包装愤青的一面,“但我的生活中有幸认识各式各样的女性。比如去阿勒泰采风的时候,我遇到的女性,她们生活可能没有那么幸福,但在面对很多艰苦的时候,能有自己消解的方式。从事这个职业,带给我很大的幸福感,就是见到很大的世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那点小小的矫情、愤青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我的阿勒泰》中,新疆广袤纯净的风光治愈人心,剧中的母亲张凤侠则让人看到一个豁达、坚韧、洒脱而清醒的女性形象。滕丛丛表示,她剧本中所有的女性,都来自她对日常生活的洞察,“我有一双观察别人的眼睛,我从生活中看到了很多优秀的、让你眼前一亮的女性。她们组成了我剧本中形形色色的女性,我写这些女性是手到擒来的,她们身上的闪光点会突然击中我,让我去反思自己。那种对于生活的调侃、幽默与乐观,都源于我身边认识的女人”。

“女性真的是一束光,她们撑起了很多家庭,熠熠生辉。”编剧秦海燕曾以《刺杀小说家》《七月与安生》等作品为代表作。去年,她转型做导演,执导女性题材电影《我经过风暴》。

说到这部电影的创作,秦海燕说,她正是因为看到女性的力量与困境,看到无数全职妈妈24小时待命,做着一份好像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又没有工资,不被社会承认。她想把这些女性议题都呈现在《我经过风暴》中,并为此进行了很多采访。

秦海燕的创作,与生活、与她个人的感同身受密不可分,“女性要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平衡是很艰难的,我身边有很多闪光的女性朋友,她们能在兵荒马乱的生活中依然熠熠生辉,所以我很想在作品里反映她们。如果要以一句话总结这些年的体会,那就是‘什么样的生活向我扑面而来,我就向什么样的生活走去’”。

秦海燕相信,创作者就要拥抱所有的生活和情感,热烈地、勇敢地去生活。她最近正在写的作品,就想让人感受到温暖。

滕丛丛则认为,《我的阿勒泰》的成功,让她有了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好像我是可以跟很多人的价值观连接的。未来两三年,我会尝试更多的连接,看能走到哪个方向,对我来说是一个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