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这句话对李银桥来说感触是最深的,因为他曾是毛主席最亲近的人之一。

毛主席当年这样说过:“我和我家里的事瞒天瞒地瞒不了你,我活着你不要写我,我死了以后可以写,要如实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毛主席不仅对李银桥十分亲近和信任,更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毛主席如此看重李银桥,后者也终生都很敬重他,乃至于到了新世纪,李银桥还对一个“不速之客”发出严厉警告。

敢于拒绝毛主席的警卫员

在当年的中南海,没有人不知道李银桥,因为他不止是这里的一个工作人员,更是毛主席身边的卫士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士就是保卫毛主席的警卫人员,而李银桥是他们的领导,其对毛主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说起来,最初调李银桥来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时候,他本人还很不情愿呢。

出生于1927年的李银桥是一个奇人,因为他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使得一手精湛的太极剑和太极拳,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人惊讶的是,李银桥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八路军,也算是一个“红小鬼”了。

而由于年纪太小,李银桥在抗战期间并没有什么亮眼的战绩,于是一直在警卫排工作,他还给周总理当过卫士。

至于与毛主席相识,就要到解放战争的时候。那会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兵发陕北并占据了延安,中央处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中,何去何从成为毛主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越想心越烦,越烦就越想抽烟,于是他就问身边人要烟。

“得胜同志要抽烟,你们谁有?”一个战士随即四处打问。好不容易才找来一包烟,但在深夜行军的过程中点烟是一个很冒险的事情,众人一时不知如何取舍。

此时,一旁的李银桥有了主意,他找来一床棉被作为遮掩,让毛主席痛痛快快地抽了一支烟。烟抽完了,毛主席的心情大为舒畅,也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机灵的小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过多久,汪东兴和叶子龙就找到了李银桥,并直截了当地说:“小李,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调你到主席身边当卫士。”

听到这句话,李银桥的脸上却没有预想中的喜色,反而看上去很为难。一旁的叶子龙觉察到了异样,于是就问:“怎么,你有什么意见吗?”

李银桥这才吞吞吐吐地说:“不行啊,我怕干不好.....我干这个工作太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往要是找人到毛主席身边做事,被调动的战士都是兴高采烈,谁也没想到,这回当事人居然还不高兴,这让汪东兴和叶子龙大为疑惑。

他们不知道的是,李银桥其实一直有上阵杀敌的英雄梦,所以他已经有辞掉保卫工作,期盼着有一天到一线部队当兵的想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尽管很想上战场,但李银桥又是一个纪律性很强的人,习惯于服从组织的安排,所以他才会这么纠结。而在一番思想斗争后,李银桥还是对两人说了一句:“当然,我服从组织决定......”

听到这句话,汪、叶两人才松了一口气,随后鼓励说:“服从就好,相信你会干好的!你先回去吧。”

第二天一大早,李银桥就被领到了毛主席的身边,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毛主席却一直没有跟他说话,甚至没有正眼看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轮到李银桥的心里犯嘀咕了,他寻思着:是不是毛主席知道我不愿意来了?他是不是生我气了?第一天上班就得罪了领导,李银桥的心里真是七上八下不得安宁,而他也只能安慰自己。

其实也不能说李银桥想多了,毛主席这时候还真有和他怄气的意思,故意不搭理他,原因自然是知道李银桥不愿意来了,可见我们的伟大领袖也有傲娇的一面。

但到了晚上的时候,借着在野外散步透气的机会,毛主席还是和李银桥聊了起来。

在得知李银桥的想法后,毛主席神色若有所思。此时,李银桥就说:“我就怕咱俩处出感情,后面你不放我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于是问:“你怎么知道我不放你走?”

李银桥憨笑着回答:“因为我知道你恋旧,听人说你连用过的砚台茶缸都舍不得丢。”

毛主席为此大为惊喜,他说:“你个鬼伢子,什么时候还把我研究了一遍。”

而李银桥越是这样机灵,毛主席就越喜欢他,于是就说:“可是我想要你来呢,怎么办?”

李银桥只好悻悻然地表示:“那就只好我妥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一句,毛主席的脸上再次有了笑容,而他旋即认真地说:“也不能太委屈你。你做我的卫士组组长吧!半年,你帮我半年忙,算是借用,行不行?”

李银桥实在没有想到,毛主席居然还会对他这个小战士讲条件,顿时一扫脸上的愁容,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这一老一小终于消除了隔阂,高高兴兴地一起工作了。这番情景被汪东兴和叶子龙看在眼里,让两人面面相觑,这回轮到他们犯嘀咕了:“主席究竟是怎么说服他的?”

尽管事情被完满解决了,李银桥却还没有意识到,他这一落脚并非是半年,而是整整十五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士长眼中的毛主席

在来到毛主席的身边工作后,正如李银桥所预料的那样,毛主席逐渐离不开他了。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李银桥)脑子快,办法多,胆子又大。”

正因为他太靠谱了,让毛主席怎么舍得放他走。最终还是李银桥再次做出妥协,他不再念叨下基层的事情,转而全心全意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

作为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真正见证了伟人何以为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李银桥所说,毛主席是一个工作精力十分充沛的人,卫士们每天四班倒,但四个小伙子都熬不过一个花甲老人,有时候还是毛主席悄悄给值班睡着的卫士披大衣。

而即便是中央首长来见毛主席,也总是要问一句:“主席睡了吗?”要是睡着了,除非特别重要的事情,否则谁也不愿吵醒毛主席。

那时候,只要毛主席能睡一个好觉,卫士们都会像办了一件喜事一样开心。

就比方说三大战役期间,毛主席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别人劝他休息,他却说:“我的面前是几百万国民党军队,这么大一盆红烧肉,不把它吃掉,我哪能睡得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番场景李银桥看着真是心疼,他于是就哄着毛主席躺在躺椅上看文件,而他坐在后边为毛主席梳头。

梳着梳着,李银桥就听到了文件掉到地上的声音,然后还传来了毛主席的鼾声,那一刻的他终于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

毛主席工作认真是一方面,艰苦朴素又是另一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件事李银桥印象就很深刻,那是1960年的时候,毛主席有一天突然对大家说:“我不吃猪肉和鸡了,猪肉和鸡要出口换机器,我看有米饭、青菜、油盐就可以了,我们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度荒还债!”

说罢,毛主席还真就拒绝吃荤菜,每天只是吃粗茶淡饭。

事实上毛主席此前的伙食也说不上奢侈,四菜一汤的伙食也就是普通人家的水准,并且是一水的家常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只有偶尔上桌的红烧肉比较馋人,这也是他老人家一大嗜好,而如今也被他自己剥夺了。这让众人颇为心疼,都来劝毛主席注意身体,但他们谁说话都不管用。

不仅是对自己严格,毛主席对自己的孩子也从来都是严格要求。困难时期,李银桥得知李讷在学校经常饿肚子,就曾抽空给她送去一包饼干。

毛主席知道后这件事后大发雷霆,被吓得大气不敢出的李银桥小声回复:“别人的家长也有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听了这句话更生气了:“别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这件事后,再也没人敢特别照顾李敏和李讷两姐妹了。

对待女儿如此严厉,大家一定认为毛主席是一个很严酷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还是拿李银桥来说,自从他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以后,处处都受到毛主席的照顾,从工作到生活,甚至谈婚论嫁都受到毛主席的关心,李银桥追妻子韩桂馨的时候就是毛主席给他支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每当李银桥遇到什么困难,毛主席也总是不吝援助。比如1962年他调到天津工作,毛主席就给了他八百元安家费。

后来李银桥家乡遭水灾,还是毛主席支援了一千块钱。毛主席如此厚意,这在卫士中是十分罕见的,哪怕在亲戚中都少有。

八旬老人遭遇乌龙事件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李银桥离开中南海的事情了。其实他之所以离开,还是和六十年代初国家的经济困难有关系,因而毛主席决定以缩减身边工作人员规模的方式来节约国家开支,李银桥以及其他几个人都被送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别的时候,李银桥哭得特别伤心,他说:“当初我不愿意来,你要我来。现在我不想走,你又要我走!”

但毛主席的态度十分坚决,他只是说:“我不能太自私,要为你着想.....要记得常来看我,哪怕我死后你也要每年来我坟头看一次啊!”

就实际来说,毛主席“赶”李银桥走或许并非是为了节约开支,更大的可能是他真的把李银桥当自己的孩子看待,所以不希望一直把他拴在自己身边,想让他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于是,李银桥就在1962年离开了中南海,来到了天津市公安局工作,虽然职务不高,但胜在踏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毛主席所期盼的那样,即便离开了中南海,李银桥还是一直挂念着他,一有机会就会回来探望。

1963年李银桥回中南海,毛主席就特别高兴,临走的时候还给他塞了一大堆水果和糖,让他带给孩子。

1964年毛主席到天津,也特意打听过李银桥的情况。后来李银桥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受到诬陷而入狱,事情报到毛主席这里,他老人家怒斥为“胡闹”,然后就派人彻查此事并还其清白与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种事情都说明了一件事:毛主席对李银桥是真的视若亲子。正是因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李银桥后来还为维护毛主席闹出了乌龙事件。

事情发生在2008年,一个叫罗正林的人突然找到了李银桥,向他打听毛主席的事,并表示愿意出资二十万找一张照片上的人。

此时的李银桥已经是一个八旬老人了,但人还算硬朗,也不糊涂。得知来人是要打听毛主席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竟然是厉声呵斥:“你想干什么?我警告你不要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的中南海以及公安局工作经历,让李银桥有着异乎常人的敏锐意识以及凛凛气势,一下子就把来人喝住了。此时的罗正林才意识到自己被误会了,赶紧向李银桥解释。

原来,罗正林是一个非常忠实的毛主席迷,从小就对毛主席特别崇敬,也对他的故事十分感兴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罗正林看到了那张名为《毛主席在韶山》的照片,被画面中极具亲和力的毛主席形象深深吸引,于是就想了解更多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才四处打问照片中的孩子如今在哪,为此不惜重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拐八拐之后,罗正林找到了李银桥,然后就发生了前面的事情。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李银桥这才不好意思地向对方道了歉,然后回忆起了自己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

应该来说,罗正林也是一个幸运的人,他及时地找到了这位毛主席时代的核心亲历者,得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而在这件事过去一年后,李银桥就过世了,又一位了解毛主席的人至此凋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对于李银桥来说,没有成为一线军人或许是个遗憾,但笔者认为他绝不会为当年的选择而感到后悔。

尽管作为领导人卫士这一工作可能会有些枯燥,在毛主席这里也不会有什么似锦前程,但能在伟人身边接受教诲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毛主席所能给一个人的,是精神上无穷的财富,这也是人生中一段奇妙的经历。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我们记住了这位传奇红墙警卫的故事,如今斯人已去,惟其风骨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