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用一口浓重湖南口音,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宣告了历经百年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天,天安门城楼下人山人海,从五湖四海赶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纷纷欢呼庆贺,冲着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热切地欢呼着、呐喊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刻,可能谁都没有注意到,在天安门城楼的围墙之下,“怯生生”地蹲着一位年轻的女记者。这位记者只敢在拍照的时候才直起身子,其余时间都蹲在围墙下,不敢直起身子。

女记者名叫侯波,当时只有25岁。

她为什么要蹲在围墙下呢?此事,还得从一个篮子讲起。

1949年10月1日上午,时间还不到十点钟,侯波就已经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上。

这一天,她的心情格外激动。不仅是因为今天这个重要的日子,还因为她是此次30多位摄影记者当中,唯一一个能够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女记者。

对于她而言,今天的拍摄意义重大,她要鼓起十二分的力气,做好此次的拍摄工作。

快到中午12点的时候,侯波看到一队苏联人,带着能拍摄彩色纪录片的设备纷纷就位了,侯波的内心愈发开始变得激动与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到了下午两点,一个消息忽然传到她的耳朵里,中南海勤政殿,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将宣布就职,并且会举办第一次会议。

听到这个消息,侯波立刻又赶到中南海拍摄了照片。等到两点半左右的时候,她又再次赶回天安门,跟着一些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们,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0月的天气已不再炎热,凉爽的风吹到城楼上,让侯波紧张的心情得到了些许放松。

下午两点五十分,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下,从城楼左侧的台阶上一步步走上来。

侯波拿起了手中的相机,紧张激动地等待着。

当主席踏上了最后一级台阶时,喇叭中传来了播音员的播报声:

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

随后,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

侯波立刻拿起相机,对准毛主席等人拍摄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她的内心完全投入在了拍摄当中,一边拍一边后退,后退的时候还不断地调整焦距光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珍贵的镜头。

《东方红》演奏了三遍,毛主席来到了天安门的正中央,随后,毛主席亲自按动了电钮,五星红旗随之缓缓升起。

侯波拿着摄像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眼前这一壮观的景象。

当时的她只有25岁,在此之前,她从没有见过如此激动人心的宏大场面。

那一刻,她的目光跟随着国旗缓缓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天安门城楼上,几乎已经站满了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的前廊,当时的前廊上并没有汉白玉护栏,只有覆盖着琉璃的矮墙。

身为记者,为了拍摄到毛主席登录领导人的正面,侯波必须紧紧地贴在矮墙上进行拍照,有时甚至要把身子探出去。

当时,毛主席的讲话时间很多,所以留给侯波的拍摄时间并不长。她甚至来不及想太多,就得按下快门,不然就可能错过一个宝贵的历史镜头。

但即使是这样紧张的环境,她也依然需要选择最佳的拍摄位置,最佳的背景。这时,她要把这些程序的选择时间压缩到极致,有时甚至就是短短的一瞬间。

在拍摄完之后,她还要赶紧蹲到矮墙下面,不敢露出自己的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篮子。

天安门城楼上空间有限,记者们的出现,在观众的眼中,就是“占了位子”。

当时,天安门城楼上下其实有一个用来传递信息的篮子,这个篮子用绳子吊着,下面的群众有什么意见和问题,就会写张纸条放到篮子里,然后通过绳子钓上来,由上面的相关人员查看处理。

据说,当时篮子里写得最多的意见就是给记者的,里面有不少“骂”记者的纸条,上面写着“你们挡着我们看不着主席,你们快离开吧!”。

还有些群众甚至直接在下面叫喊,所以侯波等记者,只能在拍完照之后,立刻弯起身子蹲在矮墙下面,以免打扰了群众观看毛主席。只有在拍照的时候,记者们才会站起来。

从这也能看出,当时的群众对于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爱戴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侯波女士后来曾经谈过那次的拍摄经历。

即使过了几十年,但一想起那时候的事,她仍旧感到激动。

那时候,天安门城楼上站着1000多人。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主席的声音有些微微变调,显然是十分的激动。

而在主席讲完这句话之后,侯波以及周围的许多人,全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侯波回忆:

在天安门城楼上有1000多人,大家都眼含着热泪,庆祝有这么一天。

天安门城楼下,30多万的群众们同样激情澎湃。他们情绪高亢,在主席讲完这句话之后,广场上传来了震彻云霄的欢呼声。

一时间,人群、旗帜、鲜花交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阵阵欢呼如同大海上的浪花,一阵阵地翻涌在广场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侯波已经什么都顾不上了,她只想将这一幕拍下了。当时,她的前面就是矮墙,她立刻将自己的半截身子探出矮墙,这时,她的衣角被一只大手抓住了。等侯波拍完照片回头看时,才发现原来是周总理怕她有危险,才将她的衣角牵住,防止她掉下去。

还有一件事让侯波记忆深刻。

在整个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其实并没有露出多少笑容。主席后来曾谈起过这件事,用他的话来讲,这场大典,他是“又愉快又不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讲:

“中国的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是啊,主席的心情,我们怎能不了解。

当时在开国大典上,参加检阅的装备是“万国牌”的,各种国家的武器都有,而且大多都是其他国家淘汰的旧版武器。

在检阅途中,一辆装甲车开到天安门西侧时忽然熄火,动不了了,为什么,因为机械故障。

还好后面的战士没有慌乱,继续前进,将这辆熄火的车顶到了西长安街,这才没有造成大的检阅“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一切,谁看得最清楚呢?当然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

但他没有因此责怪任何人。他知道,战士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些装备,也已经是我军能够拿出的最好的装备了。

这一天,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了起来,但还没有强大起来。

毛主席之所以“愉快又不愉快”,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