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张国华被调到四川,先后担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

到任后,张国华一直为稳定四川四面而忘我地工作着。不过由于长期在高原环境和高强度压力下工作,张国华于1972年2月21日逝世,享年5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国华

同年3月11日,张国华的骨灰被运送到北京西郊机场,周恩来亲自来到机场迎接。在寒风中,周恩来接过张国华的骨灰,流着泪说:“中央正要重用他,他怎么在这个时候走了……”

张国华去世后,四川省委书记一职便空了出来,该将这一职务交给谁呢?

就在这个时候,周恩来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人的名字。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周恩来为何将此重任交给他,他又能否胜任呢?

1927年10月,随着毛主席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的到来,张国华的家乡江西省永新县一时间燃起了一股革命热潮。

幼年的张国华因为父亲参加了红军,而遭到地主的扣押和折磨。但他并未因此退缩,反而紧跟父亲的脚步,于1929年参加了永新县西北特委游击队,后来被编入红四军第32团,正式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张国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共产党员。由于张国华基层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因此他先后担任团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连长等职务。

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中,张国华身先士卒、勇敢杀敌,光荣地被授予红星奖章。

长征抵达陕北后,张国华先后参加东征,并在地下党工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国华来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他学习期间,刚好赶上毛主席讲授唯物论和辩证法,而张国华的思想也在毛主席的教育下得到进一步提高。

1937年8月,张国华以八路军第115师宣传队队长和战士剧社社长的身份,率领战士们深入抗日前线。张国华先是率领战士们在山西山区发展抗日武装,后来又向山东平原地区发展。

在此期间,张国华曾担任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独立旅第2团政委等职务,他不仅让战士们更加团结,打击顽固分子,还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斗争经验。

1940年3月21日,第115师决定组建第343旅黄河支队,南下微山湖以西地区,然后发展抗日根据地。张国华被任命为政治委员,彭雄被任命为支队长。6月,彭雄和张国华率部抵达湖西金乡县,开始领导一个地区的全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湖西地区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这里不仅有日军,还有国民党反动派、土匪和各种反动会道门等等,他们在这里无恶不作,残害百姓。面对如此严重且复杂的形势,张国华没有慌张,他从实际情况出发,一手抓军事,一手抓政治,很快就将湖西地区的局面给打开。

黄河支队刚到湖西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就集结了2.5万多人的兵力,气势汹汹地朝我军进发,企图消灭黄河支队。张国华等人判定敌军虽然人数比较多,但他们内部却存有各种矛盾,后方必定空虚。

因此张国华和彭雄指挥黄河支队主力部队在正面牵制敌军,以两股精锐部队分别袭击沛县敌军的后方、单县敌军的老巢。与此同时,张国华还命令地方抗日武装摧毁国民党反动派的地方政权。

经过明确的分工和连续不断地打击,国民党各路敌军疲劳应对,有些慌张,最终全线溃退。

张国华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军事指挥方面,更体现在政治工作方面。张国华十分重视群众的纪律,他仿佛教育自己部队的官兵,宁可自己挨饿,也不能动群众的一草一木;宁愿自己露宿街头,也不允许惊扰村庄上的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遇到部队干部工作态度不好的时候,张国华必定会命令他们向百姓赔礼道歉,然后再在部队内批评教育。

经过张国华的不断努力,黄河支队的战士们不仅得到了群众的信任,还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黄河支队就从刚开始的10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

湖西抗日根据地建设也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在发展中巩固,不仅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还击毙了日军指挥官山崎三郎,击退国民党反动派第7路军朱世勤部的进攻,令湖西地区局面日渐稳定。

1941年2月,湖西军分区成立,张国华担任政委一职。9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指示成立湖西军政委员会,成员有张国华、邓克明等人,由他们统一领导湖西地区的抗日斗争。

对于这段经历,张国华曾说:“环境的复杂性,斗争的艰巨性、多样性,对我的理论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独当一面地在一个地区做全面领导工作的锻炼,都是很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10月,当毛主席接见张国华的时候,对这位从井冈山成长起来的干部十分欣赏。从这以后,毛主席便用“井冈山”来代称张国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1951年3月,在张国华的支持下,刚刚解放5个月的昌都建立了小学。拉萨小学也在同一时间成立,当时担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兼任董事长。

从这以后,以拉萨小学为蓝本,在日喀则等地陆续建立了一些小学。1956年9月,拉萨中学成立;1958年9月,西藏第一所高等学校西藏公学成立,张国华亲自担任校长。

1966年,张国华因为积劳成疾,再加上心脏病复发,无奈只好回北京治疗。

张国华从接受进藏任务到调出西藏,他共在西藏工作了1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藏工作最久的内地高级干部。这17年,也是张国华在一个地区、一个岗位上连续工作时间最长和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张国华在西藏扎根17年,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比如说他的女儿因为高原反应而病死在进藏途中。当时在第18军进藏动员大会上,有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旁边跳来跳去,看上去十分高兴。尽管战士们并不知道这个小女该是谁,但还是被她的笑容给感染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别人都是独自一人进藏,而张国华却是带着一大家进藏,那个小女孩正是张国华的女儿,名叫张小难。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进藏途中,年纪尚小的张小难受不了西藏地区的高原反应,就这样病死在进藏途中,她也是第18军进藏牺牲的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西藏地处世界屋脊,条件异常艰苦,一个不小心就会产生高原反应,再加上张国华身上的担子很重,因此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艰苦的工作环境令张国华的身体越来越差,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疾病都伴随着他。

尽管有这么多疾病,但张国华始终不改出众,在西藏坚守岗位,绝不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对自己的期望。张国华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毛主席让我们守西藏,要走你们走,我是绝对不会走的,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西藏!即使是犯错,也要让人看到我坚如磐石的党性!”

在张国华等人的坚持和号召下,第18军的战士们在长期扎根西藏的奋斗中凝结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这也成为西藏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1967年,张国华先后担任成都军委第一政委、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同时,张国华继续为中央处理西藏问题献力,其表现出的大局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多次受到毛主席的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在一次会议上正在讲话,没想到却因为心脏病突发,倒在会场上。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当即指派专家组成医疗队赶往成都抢救,但非常可惜的是没能救回张国华的生命。

2月21日,张国华因病逝世,享年58岁。张国华逝世后,周恩来在重大国事活动中专门抽出时间,亲自来到北京西郊机场迎接张国华的骨灰。陪同周恩来前往的还有叶剑英、聂荣臻和徐向前三位元帅,以及郭沫若、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当周恩来看到张国华的骨灰盒时,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并说:“国华同志很可惜,现在正是中央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的走了……”

不久后,中央召开四川问题的工作会议,当与会人员提出想要见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感慨地说:“不见了,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张国华去世后,有一个难题摆在周恩来的面前,那就是该由谁接替四川省委书记这一职务呢?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周恩来的脑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

张国华是2月份去世的,而周恩来3月初就要出访越南,因此他要在此之前决定好人选。在出访越南途中,周恩来途径广州,在这里他接见了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和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刘兴元。

周恩来说:“你们应该都知道张国华同志去世的消息吧?”丁盛和刘兴元点点头,脸上露出十分遗憾的表情。紧接着周恩来说:“张国华同志去世了,四川省委书记一职就空了出来。四川是一个大省,情况也是比较复杂的,中央正在酝酿该由谁来接替这一职务。”

周恩来顿了顿继续说:“我认为刘兴元同志就很不错嘛,就由你来担任这一职务吧。不过我还没有向主席汇报,你先做一下准备,等主席同意后立刻赴任!”

不久后,周恩来通知刘兴元:“毛主席已经答应了,你快收拾收拾,准备去四川赴任吧。”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周恩来为何要选择刘兴元呢?

首先,四川在当时是一个大省,人口足足有7000多万,周恩来需要选择一个能力强的人来担任四川省委这一职务,而刘兴元刚好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其次,刘兴元担任过广东省委书记,他对这方面的工作也十分熟悉,再加上广东和四川都是大省,接手也比较简单,不容易出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兴元上任后也没有辜负毛主席和周恩来对自己的期望,在工作期间,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去基层调查,询问百姓的意见,也会抱病去3000多米的凉山看望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