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好,我是老郭,每天写一篇关于赚钱的原创文章。@郭的日记本

失业不可怕,关键是失业之后要去做什么?还能做什么?

这,比失业本身更可怕。

有的失业,跟自己的能力、付出有关。有的失业,跟那个失业的人并没有太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文章看完有收获了,一定要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一看。即便没有失业,至少也要做个准备。

关于中年人的失业,体力好的可以参加铁人三项:外卖、快递和司机。

年纪大点的可以参加吉祥三宝:保安、保洁和保姆。

如果心有不甘的,可以参加创业三部曲:摆摊、开店和自媒体。

讲真,如果你失业了,你会怎么办?如果一年内都找不到工作的话?有想过应对方案吗?

跟一个百万粉丝的博主聊天,他说,你看内容平台上,那些比较丧的内容特别受欢迎。

而且,粉丝粘性还特别强。十几万的小博主,内容的各项数据比百万级的网红都要好很多。

数据就代表着大家的情绪认同,情绪共鸣的背后就是大家最真实的现状。

也就是说,大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个在大厂工作的朋友说,最近都开始怀疑人生了。从小努力学习,考上了“名牌大学”。

如今也要面临失业的问题,从过去的年薪百万,到现在的失业裁员。

朋友说,过去那么努力、勤奋地去工作,如今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下场。

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如果努力奋斗不能改变命运的话,那还要不要努力了?

今天老郭深入地聊聊失业吧,虽然话题很丧,但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为什么现在失业的人那么多?

毫无疑问,大环境肯定是失业的最大根源。

前些年,到处都是各大企业扩张的消息。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各种融资成功的消息。

如此的情形下,就业肯定也就不会成为问题了。只有招不到人才的企业,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员工。

然而,今天呢,哀鸿一片。企业关门或者是收缩,能够提供的岗位当然也就十分有限了。

为什么被裁的都是中年人呢?

中年人基本上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职位上,同时,又是薪水比较高的一个群体。

公司裁员的核心就是为了降本增效,这些高薪的中年人自然也就首当其冲了。

还有,中年人干不动了。同样的一个位置,让刚毕业的小伙子和中年人去干。效率肯定会有巨大差别的。

中年人除了经验稍微多一点,跟年轻人相比,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

体力、精力、时间都是不如年轻人的。

无论是在原单位,还是再找工作。中年人最大的问题是爷味儿太重,尤其是大厂出来的。

他们总是一副见过世面的样子,而且还喜欢自以为是地指指点点。

这些人一旦去了小公司,身上的爷味儿就会更足一点。

殊不知,还能活着的小公司,肯定是有一定的优势和原因的。你应该虚心学习,而不是好为人师。

当然了,说句公道话,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能够给公司创造效益,特别是创造直接效益的人,肯定是不会被裁员的。

被裁员的,要么是人浮于事,要么是人际关系太差,再或者就是能力确实不行。

面对中年事业,分享一些老郭的思考:

1、给自己多一个选择

前一段时间,老郭说到一个观点,年轻人应该学会储蓄,想办法用储蓄来养活自己。

但很多傻狗说,如果有钱了,谁还不知道怎么花?问题的关键是没钱储蓄……

如果你的储蓄能够养活自己,即便是失业了,至少会有一个“缓冲”的空间。

靠储蓄养活自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技能的问题。掌握一项除了工作还能养活自己的能力,这是非常必要的。

假如真的失业了,“铁人三项”和“吉祥三宝”成了必选项时。这样的人生,岂不悲哀?

老郭写的《超级个体搞钱手册》这本书里,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大厂的哥们,因为自己是技术出身。

就把很多企业CTO级别的人整合在一个社群里,这些人之间是有信息共享需求的。

而我那个朋友,因为做了这个社群,很多企业找到做顾问,或者是做咨询。

他的业余收入,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的主业收入。

如此,他还会担心被裁员、失业吗?

2、过分追求稳定

有些人找工作,特别在意的就是稳定性、安全感。

所以,他们找到工作以后,也非常的拼命,甚至会把这个工作当成一辈子的事情来对待。

但现实是残酷的,有些时候,你自己很努力,但你所在公司或者是行业不行了。你也还是要失业的。

所以说,没有哪个工作是百分百稳定的。能够给你带来稳定的,只有你自己而不是工作本身。

老郭关注一个四川小伙的视频,他们全家都在上海的工厂里打螺丝。还带着两个孩子。

哥们在打螺丝的同时,还坚持每天拍短视频。现在粉丝有20万的样子。

虽然目前还没有做太大的变现动作,但如果是这样的人失业了,他的这个粉丝量足可以养家糊口了。

就以茅台暴跌这个事情来说,如果你是在酒业公司上班。肯定会受到极大影响的。

换句话说,并不是你足够的勤奋、努力,就能一直稳定下去的。

无论什么时候,打工人最大的稳定就是在企业创收最显眼的地方干活,而且是有质量地干活。

3、面对失业的心态

很多时候,中国人会把失业当成一个非常丢人的事情来看待。认为失业是一个人失败的象征。

这显然是错误的,失业是因为多种因素造成的。跟自己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太绝对的关系。

一个哥们,做新媒体业务出身,自己带着一个二十人的团队,每年给公司带来一个亿的营收。

但是,哥们去年年底的时候,也被裁员了。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部门的收入增幅不够明显了,成本还一直居高不下。

如果是在过去,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但现在是公司运营困难的时期,这个问题就成了大问题。

老板把他的部门砍掉了三分之二,哥们之前的小弟现在接替了他的位置。但是工资却只有他之前的三分之一。

但反过来说,对于那个小弟来说,薪水反倒是涨了。

哥们错哪里了?

每天都是兢兢业业地上班,到头来不照样被裁了?如果是抱怨,哥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了。

身边有些人因为失业,而且是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家庭关系搞得一地鸡毛。离婚的都已经好几个了。

还有一个老家的兄弟,之前在广州外企,现在也被裁了。

他回到老家县城买个小院,每天都是种花、种草和钓鱼。父母焦虑得不得了,天天唠叨他。

有一次,兄弟给他的父母说,现在的情况比自杀要好很多吧?

从此之后,父母再也不说了。时间久了,反而也接受了他的一切。

以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年失业这种情况。

但现在不同了,经济大环境在变,很多行业都在改革。顶层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写在最后的

关于中年失业,老郭给你推荐几个靠谱的出路:

1、能力产品化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一定要有把能力转化成产品的思维。你每天坚持的能力,能不能转化成一个可以销售的产品?

如果没有,那就及时地做出来调整吧。

如果有,那就想办法提升那个能力的技能水平,做好长期的、大量的“刻意练习”吧。

举个例子,你是一个HR,有没有机会做一个HR社群?做一个HR的博主?写几本关于HR的书?

这些都是你把能力进行产品化的思路和方向。凡事,预则立!

2、人格IP化

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打造自己的IP、提升自己影响力。

有更多的人认识你、认可你的时候,你的选择权也就随之而来了。

就好比“郭的日记本部”这个IP,从头到尾也就半年多的时间而已。但今天的影响力已经非常高了。

如果老郭想要找个工作,或者说找人合伙做个项目的话。肯定要比很多普通人容易很多倍的。

这就是IP的价值!不仅仅是现在有用,再过若干年也依然有效。

3、做私域

无论你做的是什么行业,都一定要有私域的意识。能够认真经营好一批认可你的粉丝、网友,那是意义巨大的事情。

还以“郭的日记本”这个账号为例,现在已经有几千的私域粉丝了。

做两个假设,一,如果老郭现在发个朋友圈,卖点东西出去应该是很容易的。

二,如果私域好友的数量能够再上一个台阶,比如做到了几万几十万的水平,那就更加无敌了。

有不少网友,上来就发红包,有些人直接给上千块的打赏……还有卖课收入、流量主收入等等。

这只是几千个好友的时候,如果是几十万的私域好友呢?

这就是私域的价值,认真地跟网友做朋友、给别人贡献价值。收获也就成了必然。

4、理性择业

中年失业是非常痛苦的,无论是为了生存、家庭,还是为了让自己有事干。再去找工作肯定是必要的。

但前面提到的“铁人三项”和“吉祥三宝”就算了吧,做那样工作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选择这些工作。

上面还提到了创业三部曲,也一定要谨慎对待。比如摆摊,这个事情可以干,至少是风险可控。

但是,这条路的关键是面子问题,你抗住吗?再就是摆摊赚到的都是小钱,你有慢慢做大的耐心没有?

再说开店,千万不要干,大概率都会亏得底裤不剩。

关于开店,今天不说太多,有时间了,单独开一篇文章详细讲讲。总之,对于绝大多数的失业中年人来说,不开店就是最大避坑。

最后说自媒体,这个能不能做?老郭内心还是比较矛盾的。

如果鼓励大家做,会坑了很多人。毕竟,没有多少人能够耐得住寂寞,在没有流量、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能够坚持下去的。

再一点,自媒体的本质是在做情绪表达,绝大多数人都太过在意自我的情绪,总是想表达一些自己的情绪。

但是,网友们并不在意你的情绪,除非你是个大佬。所以,表达网友需要的情绪,而不是自己的情绪。

如果这两点都没有问题的话,自媒体肯定比所有的自救方式都要靠谱很多倍的。

自媒体还是一个能够产生累积效应、复利效应的赛道。这是一个值得长期坚持的行业。

这是老郭写的最长的一篇文章,因为中年失业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写着写着,也多了。真心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读者。

读文章有收获了,记得打赏一下老郭。想跟着老郭学习写作、内容创作的读者请私撩老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