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5月10日,海澜之家官宣了演员张颂文作为新的品牌代言人,他近年凭借着《隐秘的角落》《狂飙》等影视剧,在中年迎来了事业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举措似乎也说明了海澜之家也在调整品牌策略,摆脱油腻衰落的中年危机,但迎来的却是“蹭流量”、“乱用照片”、“过分P图”等一系列吐槽和乌龙事件,这次合作好像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让海澜之家的股票下跌90%,市值严重缩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经在男装市场耕耘了20多年的“男人的衣柜”,真的不可遏制地走向下坡路了吗?

张颂文成为代言人

电视广告中“男人一年要逛两次海澜之家”“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的宣传词深入人心,这样的定位,固然清晰,但同样弊端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在如今传统服装行业式微,电商服装大肆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已经成为了消费的主力军,但是年轻人并不吃海澜之家这一套,海澜之家主打的成熟,却成为了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澜之家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其实早在张颂文之前,海澜之家就已经开始试图通过明星代言的方式出圈,用这样的营销来转变长期以来在大众心中形成的标签:老气横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海澜之家官宣了第一位签约的代言人,吴大维,广告视频中他身着白色衬衫,打领带的成功人士形象,正是海澜之家主打的都市商务风格,吴大维面对镜头,说出了那句深入人心的台词:“男人,一年要逛两次海澜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第二位代言人印小天的出现,更是加速将海澜之家推向国民,视频中,印小天跳着魔性鬼畜的舞蹈,甚至加上了多重影的特效,一边说着台词:“男人的衣柜”这个标签十分洗脑,让人至今都忘不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奇特又新潮的营销产生了极好的效果,海澜之家完全吃到了明星给品牌带来的红利效应,因此后面的代言人杜淳也延续了这种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中年消费者喜欢的明星做代言人,使得海澜之家在2014年上市之初,就走上巅峰,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主力军已经让位于年轻人,因此,海澜之家探索的方向发生了转变,毕竟紧紧拥抱消费核心才是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从2016年起,海澜之家的代言人就变成了更具有人气,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明星,比如,请到了拥有“九亿少女的梦”标签的林更新,广告海报里面,他穿了优雅的长款大衣,精致又不失简洁的搭配,扫除了海澜之家长久以来,挥之不去的土味,注入了新鲜感和时尚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之后,海澜之家更是请到了国民偶像周杰伦作为新的代言人,以及以阳光男友力形象被追捧的年轻小生许魏洲,甚至还邀请了体育界的明星王濛、武大靖等为其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到,海澜之家在挑选代言人上面花了重金,同时也是希望赶上年轻的步伐,依靠明星来增加消费者的粘性,拓宽自己的消费群体。

这些努力,确实是有效果的,在竞争愈发激烈的赛道里,也算是占得了一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单单凭借不停更换代言人的营销模式,并不会一直被人们买账,比如这次的官宣,就闹出了一系列的乌龙。

海澜之家

让我们重新走一遍海澜之家的品牌之路,看看除了代言人营销之外,它是如何创造了男装奇迹,又是如何从巅峰逐渐走下坡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不得不提到海澜之家的创始人——周建平,在1998年时,年仅28岁的他就已经创办了一家毛纺厂,短短几年内,就已经将其做到了全国前五强,销售额更是破了10个亿,但是海澜之家出现的契机是在周建平2002年的日本之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2年,他去到日本考察,为进军服装业做商业准备,发现了令他眼前一亮的事情。

周建平走进日本任意一家优衣库门店,他发现在里面,消费者完全自助式购物,脱离了紧跟其后的店员,同时又有随时可以提供帮助的导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店内的商品也是种类齐全,按照性别、功能性陈列整齐,给人一种专业、安心、舒适的购物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量贩式自助贩售直接给了周建平很大的启发,这才有了第一家海澜之家的出现,同年9月,海澜之家在南京的中山路上开店了。

作为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这样的冒险得到了回报,作为国内第一家全站式购物的服装店,海澜之家给国内的服装店带来了新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学习销售模式外,海澜之家从一开始也与优衣库做出了明显的区隔,它选择的是服装业中更加垂直的领域:男装,但让海澜之家实现盈利的创新模式,是不同于优衣库OEM代工模式的外包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OME,就是品牌方独立设计,工厂只负责生产,这样品牌方虽然利润占比大,但是风险和成本也需要自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海澜之家一改这种模式,选择直接和供应商合作,设计生产全部由供应商负责,它只负责销售,采购成品,海澜之家将生产和销售做了区隔,就像是一个只赚差价的中介,一个批发后再拿出来零售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明显的,因为大大减少了库存的堆积,同时又少了自己建工厂的成本,相比起传统OEM模式,是方便了很多,关键在于,这也催生了一种专属的采购模式,和供应商之间可退货和不可退货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一些常规款式的服装,海澜之家会在采购时,只向供应商支付大约30%的款项,尾款会根据门店的实际销量逐次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退货模式下,像羽绒服,短袖之类的商品代工厂直接卖给海澜之家,由公司自己承担产品的滞销风险,这种合作模式,确实是海澜之家降低自身成本的聪明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真正让海澜之家大量盈利的,是它的加盟模式,加盟商只负责投资出钱,承担成本就好,专业的店铺运营和管理就全部由海澜之家专业负责,借此,海澜之家吸取了大量的资金

这么多资金流向了哪里呢,就是我们说过的营销,海澜之家重视品牌宣传,也面向互联网重视面向年轻人营销,但为什么还是在2022年陷入了大量的线下门店关闭,市值下跌的窘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策略营销方式

其实,关键也出在了成就海澜之家的轻资产的模式上,因为由供应商直接提供货源,导致了对产品品质、设计的把控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来谈谈设计上的缺位,毕竟现在越来越卷的快消赛道,服装的更新换代太快了,社交媒体上的年轻人的喜好更是一天一个样。

既然想牢牢抓住年轻消费群体,那就不能任凭供应商瞎搞,无脑地生产一些万年长青款,或者是土味爆款,再者品质上的不稳定情况,这也是海澜之家品牌形象下跌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消费者说,买回来的衣服质量太差了,没穿多久就出现了面料起球的情况,缩水,褪色也是常常出现在评价里面的关键词,这种情况,又导致海澜之家面临了高退货率,大量产品堆积出来,形成了滞销,加上本来就因为设计不被买账,卖出去的产品,造成了库存大量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海澜之家采取的清库存的方式,降价销售,但是作为快消品牌,海澜之家长期以来就已经给自己立了一人设,就是不卷低价的人设,但又不能不卷,因此就是变相地打折,走更佳廉价的支线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后面新成立的“海一家”和“百衣百顺”,那些可以被退回到供应商那里的产品又如何处理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不会直接被退回去,而是要等到衣服过季,彻底卖不出去之后,再剪掉标签退回。

毕竟供应商也要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和亏损,所以剪掉标签的衣服又会以更低的价格重新进入服装市场,与有标签“正品”进行消费争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一些电商平台,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价格只有原价10%的同款衣服,以层出不穷的新的名字上架售卖,甚至销量超过了海澜之家自家店铺的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消费者的心理上看,大部人是倾向于选择这种同款更低价的产品的,同时对海澜之家的信誉也产生了动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消费者不买账,新一轮的营销又遭遇危机,产品再次滞销,又面临剪标销售,海澜之家当然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他们选择的突围的方向我们也已经看到,那在营销上面大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2020年,海澜之家的掌门人变成周建平的儿子周立宸之后,这位新人也致力于将海澜之家从男人的衣柜拓展像全家人的衣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又开展了线上零售的渠道,还利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销售和宣传,但是相比同赛道的其他品牌来说,海澜之家对于研发设计的投入明显是不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面对传统销售模式崩解,和品牌转型的现实,海澜之家应该考虑天平的两端,真正吸引消费者的并不只是营销,关键是产品的品质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