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去库存,还是稳市场,当前依然面临着较大压力。6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并提出,要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

房地产最高政策信号再一次无比清晰,地方政府、金融部门要在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上创新并及时落实中央有关要求。房地产市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新房和二手房库存较大,调控思路和方向需要聚焦去库存,接下来在“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政策措施上要精准统筹土地市场、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协同共进,并且在资金上须加大支持的力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5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5%。房地产市场体量大,决定了去库存具有复杂性,很难期望放几个“招”就大功告成,随着去库存向纵深推进,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系统谋划、稳步推动,方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谋划既要有先手,也要有高招。去库存本身难度就大,需要创新思路和办法,在住房制度以及土地、财税和金融政策中,后两者的支持至关重要,财税、金融手段既可以有效激活购房有效需求,也可以防范楼市风险推动保交房,既是重要的先手,也是主要的高招。整体来看,个人房贷是银行优质资产,金融政策还有发挥作用的空间;保障房再贷款、房地产白名单、住房“以旧换新”等工作,财税和金融手段还有发挥的大空间。无论是去库存、稳市场还是防风险,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经济更健康运行,这就更加需要管用的新招、高招,金融在守住风险底线下当大胆创新办法,排忧解难,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减轻开发企业资金链压力,允许保函替代竞买保证金、替换预售资金,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银行能否愿意提供。古训言“行百里者半九十”,告诫我们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因此越要更进一步以争取胜利。金融部门还需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两端综合施策,保持信贷、白名单乃至债券、股权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拓宽,进一步支持改善房地产行业经营状况。

谋划既要立足眼前,又要追求长远。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恢复过程中,地方政府正在进一步深挖政策空间,努力去库存。比如合肥最近因地制宜出台了10项举措,全方位优化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鼓励国企通过收购部分二手住房等方式消化存量,同时在热点区域土地供应、低密住宅供给、优化控规导则、提高得房率等多方面优化增量供给,下大力气盘活房地产库存。调控讲究因城施策,去库存也要分城施策,凡是能够稳定市场、激活需求的办法,都要应出尽出,比如住房“以旧换新”这项措施对市场正逐渐发挥积极效用,要鼓励各种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创新性的政策多唱主角。从长远来看,去库存不只是房地产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也紧密相关,只有推动产业和人口转移、培育发展新动能,为百姓创造更多工作机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同时面临改革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双重挑战,房地产工作更是迫切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各级政府和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有些部门、干部“谈房色变”,做事畏手畏脚,但凡涉及与房地产改革创新相关的工作便徘徊不前,能躲就躲,能不做就不做。房地产去库存、稳市场、防风险、促转型这些重要工作,就是要避免这种行为和现象引发更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