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感冒之后,耳朵开始感到闷闷的,听声音似乎也不如从前那么清晰。有时候,甚至会觉得两个耳朵听声音的感觉不一样,更奇怪的是,改变头部位置时,耳朵里好像有水在晃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种现象在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神秘面纱,看看为什么感冒会引起这种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腔内积液的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耳闷、听力下降、耳内有水感等。这种病常见于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患上。那么,为什么感冒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呢?这就要从我们耳朵的结构讲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咽鼓管:耳朵与鼻子的桥梁

在我们耳朵和鼻咽部之间,有一条重要的通道——咽鼓管。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在正常情况下,这条管道是关闭的,只有在我们吞咽、打哈欠等动作时才会短暂地开放。乘坐飞机或潜水时,由于内外气压不一致,我们会感到耳闷、耳痛,就是因为咽鼓管暂时无法平衡气压。

感冒为何影响咽鼓管?

感冒时,鼻腔和咽部的炎症会导致下鼻甲充血肥大,可能会压迫到咽鼓管的开口,或者分泌物堵塞了咽鼓管。这时,即使我们做吞咽、打哈欠等动作,咽鼓管也难以正常开放,从而导致中耳腔内外气压失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耳腔内的负压与积液

当咽鼓管无法正常开放时,中耳腔内会产生负压。这种负压导致中耳腔内的血管渗出液体,形成鼓室积液。由于声波在空气中的传导明显优于在液体中传导,患者会感觉到听力下降。中耳积液也会引起耳闷和耳中有水的感觉。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勤洗手,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
保持鼻腔卫生:定期清洁鼻腔,保持鼻腔通畅,避免鼻腔分泌物堵塞咽鼓管。
合理使用药物:在感冒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炎药物,预防鼻咽部炎症扩散。

感冒后耳朵闷、听力下降并不是小事,可能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了解咽鼓管的功能和感冒对其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感冒,是减少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重要措施。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对感冒后耳朵不适有更多的了解,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