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关键。6月13日,为提高大家对夏季养生的认识,北京瑶医医院刘志萱医生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多蔬果,少油腻,清凉过一夏》的健康讲座,微博平台同步进行直播。您可至微博观看直播回放或阅读本篇文字版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季养生要点

夏季阳气膨生而生发,易上火,有虚阳外越之险,心脑血管相关风险呈高发态势,所以此时养生虚注意两方面,一是清热去暑,二是要养心安神,情志安宁,切忌狂喜大怒。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因此要注意养心。

心脏病患者要注意夏季防暑,不要长时间在烈日下做剧烈的运动和工作。夏季可多喝绿豆汤预防冠心病,多吃绿豆,多吃山楂、芹菜、白菜、小白菜,适量吃水果、西红柿、黄瓜、茄子。

夏季养生原则

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人们经常说胃口不好,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

清热解暑:夏季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来祛暑。

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

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

夏季饮食原则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平和为主,多熟食,少生冷;

每日应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也可饮用绿茶、绿豆汤或酸梅汤等消烦除渴;

辣椒性燥热,应少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吃坚果,坚果中的油脂会加重身体消化负担,从而导致湿气囤利;

海鲜寒凉容易使人体内湿气过重,夏季应少吃;

寒则伤脾,过度食冷易造成腹疼,腹泻;

西瓜是解暑清热的佳品,对于血糖不稳脾胃虚寒的人少食为宜。

夏季养生常识

早养脾胃:脾胃作为消化器官,把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完运化到身体各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 足,脸色红润,胃口好。

午养心:夏季天气炎热,夏属火,易上火,中暑心情烦躁,耗阳气,且夏天容易出汗,消耗阴血,夏养生,重在养心,静气。

晚养百脉,人的经络影响着气血的运行,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身体也会酸痛。

夏季宜瑶药泡浴

瑶浴就是瑶族药浴的简称,瑶浴根据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引起的不同症状,用不同的中草药配方。经过熬煮出药水让身体浸泡其中,能使人全身表面皮肤红润,毛孔扩张,让药物迅速进入人体,循环经络,内达脏腑,由表及里产生效应,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助睡眠、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功效。瑶族古有“若要长生不老,天天泡个药水澡”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