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中国结束近代外交史的象征性事件,竟然是由一个黑人小解引起的?

说到中国近代的外交史,估计很多国人是不太愿意去回顾的,毕竟它相对于我国光彩四射、辉煌灿烂的古代史和乘风破浪、蒸蒸日上的现代史来说,是有那么些暗淡。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清政府的极度腐败和无能,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可谓是只要在我国边境上架起几座大炮,就能迫使清政府在割地赔款的条约上画押签字。

然而,你可曾想过,这部分较为暗淡的历史是以怎样的方式被终结的?

现在来看,历史像一个造诣极高且极具黑色幽默的艺术家,用极其滑稽戏虐的一笔,勾绘完这张曾沾血带泪的图画。那就是,一个黑人在中澳边境撒了一包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澳门关闸

这事儿还得从葡萄牙占领澳门开始,据资料显示,早在16世纪,欧洲国家开始“大航海”的时代,就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到了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虽然此时的葡萄牙已经没有实力跟英、法、美、日、俄等列强争,但也想乘火打劫,于是,葡萄牙人看中了他们早已在上面留下过生活印记、而其余列强兴趣又不太大的澳门。

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从此,葡萄牙便光明正大地占领了澳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大陆地区几乎实现了完全解放,而港、澳、台地区却还被控制在英国、葡萄牙和国民党人手里。而刚成立的新中国,也没有与葡萄牙建立外交关系,因此,要来往于大陆与澳门之间,只有一个关口,那就是澳门关闸。

这个关闸说来还甚有渊源,它建立于明朝时期,是当时的明政府修来限制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北扩的栅栏。然而,到了葡萄牙正式从晚清政府手中夺得澳门的控制权之后,这条关闸也就成了中国大陆和葡澳的分界线。

50年代初,由于国力已不复往日,葡萄牙在澳门的驻军只有1500多人,且大多为雇佣的非洲裔黑人兵。而这些黑人兵,也大多被分配以在关闸“守边”这种远离政治中心的任务。

而在中国这边,当时驻扎中澳边境的解放军是属于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的部队,这些部队的士兵大多都是从之前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部队中调遣过来的,由于这些士兵之前遇见的敌人都是亚裔黄种人,当他们与这些从非洲远道而来的黑人兵相遇时,都感到十分新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剑英

1952年7月的一天,关闸边境,在距离解放军哨兵的岗位几十米处的一位葡萄牙黑人士兵突然内急,于是便在炮楼外小解。这边解放军看到对面炮楼处有异动,便立即拿起望远镜眺望,当看到是一个黑人士兵在小解之后,不禁哈哈大笑。他们一笑原来是虚惊一场,二也笑第一次看见黑人兵方便。

然而,或许是因为解放军笑得太大声,以至于笑声不仅传到了正在小解的黑人士兵耳中,还让这位黑人士兵误以为是解放军在故意挑衅和讥笑。他一时又羞又怒,心急之下,他立马掏出了抢,并高声对着解放军骂骂咧咧起来,而解放军看见对面拔出了抢,也立即严肃起来,立即对他进行了声斥。

然而,接下来就出现了一副很魔幻的画面,如果你此时站在上帝视角,且刚好也擅长多国语言,那么,此时浮现你眼前的画面就是双方士兵在激情对骂,但是又鸡同鸭讲,谁也听不懂谁的话。然而,虽然谁也听不懂谁的话,却又谁都不服输,谁都不肯少骂一句。

后来,只见那位气急败坏的葡萄牙士兵突然跑到中澳交界处,将横置在双方哨岗间的“木马”往中国边界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插一句,由于澳门关闸双边都有士兵把守,两方的哨兵岗位相距只有一公尺,为了公平划分,两国在哨兵岗中间放置了一个“木马”,当作界限标识。

从这个黑人士兵个人来讲,这一推只是身体移动了几公分,然而,对于政治和和国防来说,这一堆就是还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葡萄牙的国民,在未经中国政府允许的情况下,非法闯入中国国土。

然而,中国解放军向来是既不惹事,也绝对不怕事的,边防哨兵赵学登看到葡萄牙士兵的这一非法越境后,立即打手势示意葡萄牙士兵将“木马”归位。然而,不知是这位葡萄牙士兵愚钝看不懂手势,还是见解放军没有一上来就来“硬”的而膨胀起来,他不仅没有理睬解放军的警告,还又唤来另外八个葡兵,继续气势汹汹地将木马往前推。直至赵学登第二次打手势警示时,葡兵已经把木马推过中方警戒线一公尺。

对于中国解放军的第二次警告,这些葡萄牙黑人兵也置若罔闻。不过一会,这些葡萄牙兵就将木马推到了解放军跟前。

然而,当解放军还在口头斥喝葡萄牙兵停止行动时,有三名葡兵突然快步向前,将手里的枪刺进了中国哨兵的身体,后方的葡兵也陆续从营房拿出了机关枪。解放军见状,也托举出一杯手榴弹,警告葡兵不要轻举妄动。双方剑拔弩张,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了一阵僵持后,葡兵用一记枪声打破了平衡。冲突往往就是这样的,只要响了第一声枪声,局面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葡兵开枪后,解放军也迅速用枪回击,双方立即在边界处爆发了一次小型枪战。后来,葡兵还向中国境内连续发射了几十枚炮弹,中方边境的居民楼和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受到了葡兵的攻击。而解放军也毫不示弱,立即开炮还击。至此,中葡双方都进入了战争戒备状态。

冲突爆发后,双边政府开始交涉,了解了事情原委的中国政府首先向葡澳政府发出了通知,义正言辞地声明是葡兵先非法闯入中国地界、并在中国地界上开了第一枪,因此葡方要负全部责任,否则中国不排除动用大规模武力。

葡方自知理亏,但也试图想以较小的代价来解决此事,因此葡方的策略是争取与中国政府谈判。而当时由于中国驻葡澳大使外出,因此葡方联系上了澳门中华商会代表马万祺,请其出面处理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万祺

马万祺深知此时维系到澳门地区的稳定,应谨慎处理,因此他通过中共华南统战部部长饶彰风联系上了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想听听叶司令的处理意见。

而叶剑英又将此事上报给了周总理和毛主席。毛主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中国正陷于朝鲜半岛的战争中,此时不宜再后院起火,现阶段应该以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以集中主要力量来对付主要敌人。因此,他回应了叶剑英19个字:“大国从严,小国从宽,葡国是小国,可以宽大处理。”

得到毛主席的指示后,叶剑英说“我看,这件事只是个别地方事件罢了,用不着大动干戈。”于是委托饶彰风转告马万祺,中方同意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饶彰风

双方谈判期间,中国政府为了维持关闸周边的稳定,宣布封锁关闸通道。而这一封锁,却给葡澳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要知道,当时葡澳人的衣食住行都严重依赖广东省,封锁了关闸,就相当于断绝了葡澳人的生活资料来源。

被断绝了生活资料来源的葡澳顿时弥漫起惶恐和紧张的气氛。在这种情况下,葡澳政府也倍感压力,他们知道,如果事情再继续恶化,甚至会触动到葡澳政府的统治根基。

在这种情况下,谈判过程中的葡澳政府也就完全处于下风,一是因为冲突本身就源于葡兵,因而葡澳政府处于完全的理亏;二是被封锁的局面已经引得澳门百姓哀声怨道,葡澳政府的统治已岌岌可危。

面对葡澳政府的示弱,中国政府也表示不希望事态恶化,只要葡澳当局有意,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叶剑英随后也表示,关闸事件是由葡方个别哨兵造成的,不涉及葡澳政府,因此可以予以宽大处理,只要求葡澳政府正式道歉及作象征性的赔偿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8月23日,在中国宣布封锁关闸的21天后,葡澳经济局局长罗保代表葡澳政府签署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安厅边防军第五分局的道歉书,并在道歉书中保证今后不会再有此类事件发生。而在经济赔偿方面,葡澳政府则宣布对中国人民因受此事件牵连所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予以44393.3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除此之外,葡澳政府还将关闸处葡萄牙士兵的哨位后撤数里,并承诺今后任何葡方武装不出关闸。

至此,前后历经了一个多月的澳门关闸冲突事件,最终以较为和平的方式得到解决,中国政府也在这次冲突谈判中,获得了全胜。

虽然这件事情从它涉及的冲突体量来说,属于一件不大不小的冲突,但却在我国外交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是我国自鸦片战争后,首次在对外事务上获得了全胜。这就标志着,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殖民帝国在我国边境线上架起几座大炮就能占领我国领土的时代已经彻底一去不复返。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史,也已经彻底终结。从这一刻开始,时代,该翻篇了。

如果说,从1949年10月1日起,中国人民彻底站起来了的话,那么,从1952年8月23日起,中国人民彻底“刚”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