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封建王朝宫廷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角色,皇帝为了防止被戴绿帽子,剥夺了他们做男人的权利,让他们成为任凭皇室践踏的奴仆。当然,在这些太监中也不全是卑微者,也有一些太监凭借自己的能力,或者是依靠自己的美色,深受皇帝的宠幸,成为权倾朝野的人物,给宫廷野史留下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故事……

01、太监被净身很痛苦,但割下来的“宝贝儿”用处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监被阉割后,从身上割下的东西切不可随便扔掉,那个东西叫“宝贝儿”,将来用处多多,要装入有半升石灰的木制锦盒中,用红布捆紧封口,陈放于寺庙的高木架上,叫红步(布)高升。如同今天骨灰寄放仪式那样隆重。这当然得付一笔费用。高升之义,意即将来能出人头地。

这个“宝贝儿”对于太监来说,是大有用场的。首先是被选入宫廷或王府之时,让主管太监据此验明身份。一旦升迁之时,还要拿出来让上司查验无误。如果当时年幼无知,“宝贝儿”被刀子匠私吞了,或保管不善丢失,必须租借一条应急,当然费用是高昂的,少了几十百两银子是没人愿意的。其次,是太监在临死入棺前,也必须取回“宝贝儿”,在身体原处安上,到了阴曹地府,才不致尸首不全,下辈子方能转为男身。

骨肉还家,是太监一生中必须操办的大事,多在四五十岁之时操办。苦熬了二三十年,积下了点银两,请本乡有头脸的人物带着礼物前往寄放“宝贝儿”的寺庙,说明来意,送上所需的银两。到了择定的吉日,用轿子抬着过继的儿子去寺庙,请出装有“宝贝儿”的木制锦盒。继承人三拜九叩谢过寺庙长老,然后双手捧着锦盒来到祖坟地。太监本人等在那里,这时跪在坟前声嘶力竭地大喊:“爹给的骨头娘给的肉,现在我已捧回来,今天算是我重新认祖归宗的日子啦!”一生的辛酸、屈辱,都在这大喊大叫声中发泄出来了。

02、大太监与小太监的传承,就是一部畸形的血泪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入宫的新太监,要当好奴才很不容易,须得处处要小心,谨慎勤勉行事。首先要拜师傅,言行举止都要听从师傅的教导。能当师傅的都是些有地位、有阅历的太监。总管太监、首领太监收的徒弟特别多,一辈子可说不计其数,能有几个徒弟得提拔,登上高位,是师傅的光荣,并可得到实际的好处 。

师傅把徒弟当作自己的仆人,徒弟也必须把师傅伺候好。天不亮就得起床,给师傅准备洗脸水、漱口水和开水。到了起床的时候,轻手轻脚地走到师傅床边,悄悄地叫醒他,服侍他穿好衣服。夜里,师傅睡下后,自己才能休息,而且要睡得机灵些,师傅半夜里有事要吩咐,必须立即起床去服侍。

太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总管、首领、大师傅、二师傅、带班、陈人、徒弟之分,月银、衣着皆不同,一级压着一级。总管、首领们皆由许多小太监侍候着,有住房、“家眷”、小厨房,每天山珍海味地吃着。

刚进宫的徒弟则处在等级社会的最底层,言行稍有闪失,轻则挨骂,重则打耳光、打板子或关禁闭。有时师傅在别处受了气,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徒弟身上,徒弟只能逆来顺受,眼泪往心里流。

先入宫的太监地位虽然不高,也常把徒弟当作出气筒,徒弟只能听从吩咐,不敢吭一声。清末老太监信修明说:“早来一日为师,晚来一日为徒,太监管太监,其中的煎熬痛苦,尤甚于宫刑。”

因此,“忍受”是徒弟必具的最起码的品质,勤奋、忍耐、默然无语,抱希望于将来,在日常琐碎事务中求得慰藉,在长期的忍受中磨砺十足的奴才品质,将来方能有出息,位居高位。到了自己能当师傅的时候,就能把从前所受的怨气,全部吐向徒弟。这种报复心理是太监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03、太监为哄与女主子欢心,深入妓院考察学习技艺。

后妃是太监的女主子,可也是被太监监视守护的对象。太监这种双重身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后宫妻妾成百上千,既体现了天子的地位和特权,又满足了天子的淫欲。众多的后妃宫人不仅需要人服侍供奉,更需要有人监视守护,保证她们的贞操不受侵犯,维护天子对她们的完全占有,维护天子世系血统的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