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还记得那个因为一场演讲被骂上热搜的衡水张锡峰吗?

3年前,他在《超级演说家》中,激情澎湃地告诉所有人: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听起来有些犀利的话,瞬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无数人对他口诛笔伐,认为他功利狂妄、心理扭曲。

张锡峰没有受到外界质疑的影响,在高考后以674分考入了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堵上了所有人的嘴。这事儿吧,怎么看都挺励志的。

但米粒妈怎么也没想到,3年后,他竟然彻底推翻了曾经的自己。

看见镜头里的张锡峰,米粒妈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孩子的眼里没有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年前,他慷慨激昂,每一句话掷地有声,眼里满是对未来的希望和野心。

可现在的他,热情被磨平,甚至坦言,自己一直很痛苦,活着挺好,死了也没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不是终点

回想3年前的那次演讲,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打鸡血的味道。

“我们拼了命地学,没日没夜地和时间竞赛。我们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喊出自己的理想。

我们为此沉迷,为此消瘦,这种感觉让我们疯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人都明白,张锡峰豪情万丈的呐喊背后,是他的快要溢出来的自信和激情,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所有的言论,背后的逻辑都是:

努力一定会成功,而成功的终点就是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种论调不管是现在的孩子,还是曾经的我们都听了不少,老师和家长在高中阶段也会不厌其烦地强调:

“等你上了大学就再也没人管你了。”“等考上大学就好了。”

就好像考上大学成了学业的终点;但从来没有人告诉孩子们,上大学只是人生的起点,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张锡峰同样掉进了这个陷阱。

他踌躇满志,考上了浙大。可进入了浙大这样的名校后,他才发现,除了上课、考试这种例行安排,自己反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看着别人准备实习、考研,自己既迷茫又无措。

其实,有这样感受的大学生,远不止张锡峰一个人。

2015年湖北省理科第8名常书杰,在全家的期待下进入了北大。

可进入大学后,他才发现,身边每个同学好像都有自己的规划,不管是留学还是工作,都有一个目标。

可他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是考上大学就好了,至于“然后”,从不在考虑范围内。

再加上,高中的生活是“被迫自律”,但大学完全靠自觉,曾因为学习而痛苦的他,选择了逃避。

他开始沉迷游戏,晚上室友睡觉他打游戏,白天室友上课他睡觉,甚至连考试都不出席。

辅导员苦口婆心,父母从老家赶来陪读都没能让他做出改变。

结果自然是频频挂科,大四时,成绩达到了学校劝退标准,他就自动申请了退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粒妈想说,造成他退学的原因,的确是游戏,但不全是。

因为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大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错把大学视作终点,过早地放松下来,看到的只会是身边人的背影。

与他人距离不远时,尚且还有动力,可当距离在无形中越拉越大,除了羡慕,就只有放弃。

这也是那么多985、211名校出身的孩子,在毕业后泯于众人的原因。

靠努力堆起来的高塔,一旦失去目标,就会轰然倒塌。

曾经的天之骄子,不仅没有了面对社会生活的心劲儿,还丢掉了积极向前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差无需弥补

从张锡峰的采访中,米粒妈还发现,他在进入大学后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感。

这种落差并不仅仅是指人外有人,更是指他与自己理想状态之间的巨大差距。

每一个高中生可能都幻想过大学时自己过着怎样的生活,张锡峰也不例外。

但当他选择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喜欢编程写代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你要问他喜欢什么,他也说不上来。

高中时的张锡峰认为,大好的青春一定要做些什么,可当他到了这个年纪,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好在,他没有为此停下脚步。

他尝试创业,做游戏主播,和同学一起合伙运营抖音,甚至想过做一个AI与教育结合的项目。

不过毫无例外地,都没有做出什么名堂,所以,对于没有取得亮眼成绩的自己,张锡峰遗憾又悲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仔细想想,这种落差感不过是单一的评价体系带来的后遗症。

高中时,成绩是唯一的标准,可是大学完全不同。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只知道低头赶路,不懂抬头看路。米粒妈上大学的时候,一度非常迷茫:那时候才18岁的我,根本不知道想学什么专业,更不知道这些专业,对应的是怎样的人生 。

本科期间,我换过5次专业,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探索、实习,和各专业的教授深谈,才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关于米粒妈读大学、换专业的事,戳→《我亲历的中美两国本科教育,差别有多大?》)

竞赛、学生会、社团活动等等,都是学生可以获得肯定的方式,就像社会生活不只看工作能力,情商和逆商都在评价范围内一样。

但如果没有转变心态,就会轻易把自己划进“失败者”的范围之内。

就像曾经的李雪琴。

现在李雪琴活跃在各大综艺,影视剧中偶尔也有她的身影,每次出现她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可又有谁会想到,顶着北大光环的她也曾抑郁自残呢?

李雪琴是个妥妥的学霸,高考后进入北大,可在高手如云的学校里,她一点都不起眼。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不论在任何节目里,别人提起她北大学霸的title,她也都笑笑不接话,哪怕在段子里她也多是自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因她深知,考上北大没什么了不起的,厉害的人多了去了。

北大毕业后,她成为了纽约大学的研究生,可没想到,因为抑郁症严重,一年就退学了。

回国后李雪琴本来想和朋友一起做节目创业,可是发现自己无法适应,于是人生又陷入了停摆。

但米粒妈最欣赏李雪琴的一点是,哪怕迷茫、焦虑、丧得不行,她也没有停止尝试。

那时候的她做了很多形式的短视频,直到清华校门口的那一次喊话,让她一举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她又抓住了脱口秀的机会,在综艺上努力刷脸,慢慢地,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现在的李雪琴说自己也依然会内耗,但不同的是,她的心态已经发生了转变,也开始变得松弛。

以前那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或许仍然存在,但她已经不在意了。

因为心态平和与否,要靠行动的踏实来左右。

人生有很多机会,对于年轻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只有抛开那个一直困扰自己的“标准线”,多方面尝试,才会打散迷茫和焦虑,获得新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环下机会更多

看到张锡峰如此的变化,很多人冷嘲热讽,但米粒妈觉得大学生的迷茫似乎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入学后,或许是发现同专业的很多同学,在家境、规划、眼界等方面都远胜自己,于是张锡峰的热血渐渐熄灭,变得更加低调和诚恳。

在采访中,米粒妈看到他渴望成长,却不知道要走哪条路。

但你还记得吗?

张锡峰说自己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虽然都失败了,但也说明在浙大这个平台上,他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想法。

在《妈,这是我的人生》一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高中时的一件小事。

作为北京四中的学生,因为想要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她就向学校申请,邀请一位北影的教授做自己的校外导师。

为此,学校直接帮她联系到了电影《海洋天堂》的导演,为她提供指导。

因为学生的需要,学校就能立刻摇到人,不过是因为“名校”罢了。

除了人脉上的资源,在消除信息差方面,名校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北大的讲座学生常年要排队,因为请到的几乎都是各路大牛,但你或许不知道,大牛的人选学生也可以推荐。

学生呼声高,学校就会邀请他们来演讲,以便学生们和他们直接对话,无论想了解什么,都能得到第一手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名校生的容错率本就比普通学生高,因为他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尝试多种选择。

撒贝宁在北大把社团试了个遍,最终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做主持人。

雷军在大公司进进出出,可是想创业时只要找到校友,就立刻能拉起一个团队。

就连投资人,也更加青睐名校毕业的学生,哪怕有失败的经历,只要提起名校背景,依然能够得到下一次机会。

就像一位天使投资人说的那样:瞄着太阳飞,失败了也是掉云里。

但米粒妈觉得,母校的知名度赋予了他们有力的翅膀,这才是能飞起来的前提。

说了这么多,米粒妈只想表达,不论是张锡峰还是任何一个孩子,在中学阶段把努力进名校视作目标,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不要把名校看作终点,而是看作人生的一块踏板,在这里去往更高的平台,看更大的世界,也借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名校光环下,孩子拥有更低的试错成本,也更容易在多次体验后获得成长的新契机。

米粒妈小升初的时候,阴差阳错地进入X大附中。宿舍里睡在我对床的学霸姑娘,酷爱二战史,梦想是考上美国的“西点军校”,她说,西点军校除了培养出美国最多的将军,还培养出世界财富500强中,1000多名历届董事长、2000多副董事长、5000多名历届CEO。

全美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管理精英。我深深惊叹于她的视野、见识和梦想,于是,我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白领”,也改成了“考上西点军校”为了这个梦想,我俩非常努力地锻炼身体:每天跑1200米、跳几百阶台阶,100个仰卧起坐……

我们还特别努力地学英文,高一时英文统考,我考了全区第一。关于这段学渣逆袭的故事。

人生是旷野,或许身在其中会感到迷茫,倒不如将每一次前进都视作一场不同的体验。

先树立一个个小目标,在前进的过程中再树立更远大的目标,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不问终点,只看成长。

如此一来,少了些落差,也多了些动力。

就像张锡峰自己说的那样:

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浪浪山,不好翻。现在看来,每一条路都能走,并且走得很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