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7日

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文章

聚焦昆明

统筹跨区域协调发展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下好三个“一盘棋”

打造发展新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起来看看

刊文详情吧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昆明市早谋划、早行动,一揽子部署、一体化持续推进产业在区域间合理布局、梯度转移、利益共享。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说,昆明正致力于推动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协调并进”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一盘棋”形成发展合力

长期以来,昆明区域协调发展受主城核心区空间受限、远郊县区项目缺乏、合作招商动力不足、资源要素失衡错配等问题制约。如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破除“小算盘”、共谋大发展成为待解难题。

为此,2022年5月,昆明市出台《关于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构建跨区域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全市“一盘棋”促进产业高水平布局、高效率落地、高质量发展。随后,昆明又出台2个配套文件及N个系列支撑文件,形成“1+2+N”的跨区域协作发展机制,进一步推动各县(市)区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昆明市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提出产业布局一盘棋、要素保障一盘棋、招商引资一盘棋三个“一盘棋”,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产业布局一盘棋,着力增强发展的统筹性、整体性、协调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构建“和而不同、错位联动、全面统筹”的产业发展格局;要素保障一盘棋,在市级层面统筹调配各类资源,持续破解供需错配问题,提升要素供给效率;招商引资一盘棋,发挥招商引资在产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全面统筹、高效联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实现要素高效配置、产业优化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政策效应立竿见影。《意见》出台2个月后,2022年7月,禄劝县政府、富民县政府与新希望集团云南新龙矿物质饲料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在禄劝县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在富民县进行生产加工,并约定项目的税收、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利益指标分享比例,解决了县域间自然资源条件与生产加工条件不匹配难题,促进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布局,实现了禄劝县、富民县和企业三方共赢。

也是在2022年,昆明市东川区在与云南国投洽谈东风重工产业园项目过程中,经综合评估,认为短期内布局400亩连片项目用地难度较大后,迅速启动项目流转机制,促成东风重工项目跨区域流转至空港经济区。项目从协议签订到落地仅33天。

利益共享扩大发展红利

项目跨区域顺利落地,实现区域间高效联动、互利共赢,离不开机制的保驾护航。《意见》明确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统计核算机制、督促考核机制三项保障机制,同时配套出台《存量产业项目跨区域流转管理服务办法(试行)》《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2个配套文件,以及N个系列支撑文件,通过一揽子部署、一体化发展,推动各县(市)区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差异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格局。

在利益共享机制方面,《意见》明确,按照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市级统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项目建设、运营产生的税收按照属地原则征收,扣减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后的税收收入(县级留成部分)和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由参与该项目统筹协作的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依照政策规定协商确定分享比例。

在统计核算机制方面,统计、商务等部门对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考核涉及的统计指标分别按各行业部门具体规定或按税收收入(县级留成部分)分成比例进行拆分认定,充分发挥考核机制激励作用。同时,发挥督促考核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考核结果奖惩制度,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2023年12月,昆明市西山区政府、富民县政府和华润新能源(昆明西山)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昆明市西山区大兴药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备忘录”。项目总投资约4.73亿元,此前该项目在西山区场址工程建设已完成40%,随着光伏电站建设用地政策调整后,原位于西山区部分选址土地已不适用于光伏电站建设。为此,昆明市有关部门协调富民县梳理出数百亩适宜用地,保障项目全部落地。项目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省外产业到位资金、产值、税收按照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进行分享,富民县、西山区和企业实现多方共赢。

也是在2023年,海底鹰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发展需要,将原在西山区注册的公司迁至滇中新区。参照《存量产业项目跨区域流转管理服务办法》相关规定,经西山区、滇中新区和企业三方协商,明确了企业总部迁至滇中新区后的税收、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工业产值分配比例,项目顺利由西山区流转至滇中新区。

昆明市通过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不断实践,有力推动了产业从分散布局转向特色集中布局,实现了推动上下游供应链延伸、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链、提升发展公平性和协调性的良好效果,有效释放区域一体化发展红利,并在产业布局高效协同、系统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逐步实现区域经济间的相对平衡。

“飞地园区”打造产业转移新高地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昆明市在“1+2+N”跨区域协作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沪滇临港科技城两个“飞地园区”。要求各县(市)区把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沪滇临港科技城作为大家共有的园区,由市级层面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每个县(市)区都可以把招商引资项目落在这两个园区,并与本地区的发展联动形成对外开放组合。通过建立跨区域协作发展机制,推进园区共建、招商共享,合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

磨憨地处中老铁路、昆曼国际公路的关键节点,是我国通往老挝的国家级陆路口岸。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托管磨憨。托管以来,昆明市高质量推进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昆明和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联动发展新格局,推进“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给昆明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引擎。今年5月8日,昆明市出台《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要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在重点“飞地园区”优先落地、高效聚集。

5月10日,昆明市“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现场会议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召开。明确提出,要抢抓托管磨憨、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国家推动东西部产业转移等带来的新机遇,举全市之力推动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随后,来自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省内外企业纷纷赴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沪滇临港科技城作两个重点“飞地园区”考察调研,掀起了一轮产业转移、优化布局的新热潮。目前,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正聚力打造优势产业,一批热带花卉、进出口贸易、供应链服务、绿色建材、制造业、物流业项目正加速落地。而作为东西部产业协作的示范,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目前已有华彩光能、苏州推动者生物等21家企业签订协议,并吸引了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等30余家企业注册落地。

据介绍,通过统筹推进跨区域协调发展和重点“飞地园区”的打造,昆明正加速引导各级各部门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高效精准配置,促进产业在区域间合理布局和梯度转移,走活了产业优化布局的一盘棋,差异发展、互利共赢的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