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李春晖,1968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子里。

那时我家可穷了,一家六口人,靠种地养活。

我是最小的那个,兄弟都比我大不少,饭量却和我一样大。

妈妈就把干红薯叶渣掺进面里,让我们多吃点。

上初中时,我读的是寄宿制,一周带三天的干馍馍去上学。

热天太阳一晒,馍馍就长毛了,我只好拿出去晒晒,冲冲水继续啃。

我立志好好读书,以后一定不这么穷困潦倒了。

中考那会儿,我们村能考上中专的就三四个人。

我考了年级第一名,全家可高兴了!

父亲说:"你还是报师范吧,将来当个老师踏踏实实的不错。"我很听父亲的话,就报了师范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范生活可精彩了,我学书法练毛笔字,还给报刊投稿。

87年我终于圆满毕业,回乡的火车上,我不小心拿错了一个蓝皮袋子。下车后,一个漂亮姑娘也下了车,喊住我说我们交换了行李。

那姑娘叫于丽娟,是隔壁村的,刚从卫校毕业。

她提议我们坐三轮车回家,因为她村就在前面。

我当时心里可紧张了,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和一个姑娘接触,有点手足无措。

不过于丽娟性格活泼,一路说说笑笑,我们聊得很投机,渐渐我也放松了下来。

到了于丽娟家,她爸妈热情招待我,爸爸是个单位干部,听说我学生会主席,还在省里获过奖,很赞赏我。

于丽娟说我书法作品获奖,父母就让我拿出来给他们看。

饭后,我主动留下来帮于丽娟家干农活。

她妈妈也很喜欢我这个踏实有本事的小伙子。

于丽娟亲自送我出了村,说有空就来找我玩。

回家的路上,我回头看到她还站在原地,心里那种美好而荡气回肠的感觉,似乎爱情就在那时萌芽了。

第二天于丽娟就来我家做客了。

我妈可高兴了,一个长相漂亮又是卫校毕业的大姑娘,赶紧摆了一大桌子菜招待她。

于丽娟看着我的照片,我开玩笑说:"你可是吃了我家的饭,总该有个交代吧?"她娇羞着打了我一下,眼里满是光彩。

后来,于丽娟再次邀请我去她家做客。她爸妈对我赞赏有加,妈妈更是笑盈盈地看着我,一个劲儿劝我多吃菜。

我那时就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了。

我和于丽娟顺理成章地走到一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分配到一个偏远的乡镇当教师,她去了乡镇卫生院。

一开始我们相聚的时间不多,我也常常觉得自己的家境和她家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于丽娟家是个单位户口,住着五间大瓦房,门楼子高大气派。

我第一次去她家就看出,他们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我家那会儿,六个兄弟都在家里吃饭,可把我娘操碎了心。粮食根本不够吃,娘只好把红薯叶子拌到面里多吃点。

我每次到于丽娟家做客,都被她家的富裕程度所震惊。

她娘一做几道小菜,我就啃不了几口。于丽娟爸妈倒也不摆架子,对我很亲切。

不过我就是觉得自卑,怕于丽娟看不上我这个穷小子。

后来于丽娟回娘家,我也受邀去做客。我看到她们家电视机、沙发,心里就暗暗叹气,我们家啥都没有啊。

妈妈看出来了,对我说:"你看人家的日子过得好,可别自卑,人不是靠家里有多少钱看的,是看你将来有多少出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娘的话提醒了我。是啊,我以后也会成为人才,将来赚钱养家不是问题。可我还是难免会因为家境的差距而自卑,暗自祈祷于丽娟不要嫌弃我。

虽然我跟于丽娟家境悬殊,但我还是拼命工作,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工作两年后,我被提拔为教研主任。

看着于丽娟不时露出的骄傲神情,我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在新岗位上坚持不懈、用功钻研,工作效率和教学水平都出类拔萃。学校领导很快就看中了我,毕竟现在找一个既有才华又肯吃苦的年轻人可不容易。

于是四年后,我光荣地成为副校长,成为全县最年轻的副校长。

每次带着新头衔回娘家,于丽娟都会主动给我夹菜。

她妈妈也总是笑盈盈地看着我,对我竖起大拇指。

于丽娟的父亲更是拍着我的肩膀说:"真是我们看走了眼,从前怎么就把你这么个人才错过了呢?"

我虽然仕途很顺,可工作压力也随之而来。

深夜我还在校园里走动巡视,生怕有哪个学生夜不归宿。回到家里,于丽娟常常已经睡着了。

有时她会撒娇说:"你干吗这么拼命啊?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去就行了,你也要为家里分点儿心。"

我会抱着她说:"傻丫头,我这都是为了我们将来更好的生活。"

我努力付出终于在42岁那年获得了极大回报,被破格提拔为全县最年轻的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无疑是我事业的最高峰,也标志着我终于脱离了贫困,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当时学校里为我办了个小小的就职仪式。

于丽娟一家人都被邀请来了,她父亲握着我的手,眼里满是自豪。

于丽娟妈妈更是眼泪汪汪,对我说:"春峰啊,你可算是把我们家的希望也实现了。"

于丽娟依偎在我怀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知道,这一刻她内心对我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