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入伏,今年三伏天不一般,有3大特点,与往年大不相同,分别指啥?

伏天还没有到,现在天气就这么热了,到了三伏天是不是会更热呢?最近看到不少网友都在问,今年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天会不会热到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大家都对即将到来的三伏天如此关系,小编也就和大家来讨论一下今年的三伏天,并且根据老辈人和一些民间的说法,今年的三伏天确实不一般,其中主要有三大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一,今年三伏天可能不一般,连续十年“四伏天”的最后一年。

为何说今年又是“四伏天”呢?一般三伏天是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的。其中头伏、末伏都是十天,可是中伏却不一定,有的年份是十天,这样三伏天一共是30天。

但是有的年份是20天,这样的三伏天就不再是30天,而是变成了40天,就相当于中伏多了一个“伏”,因此这样的三伏天在民间也被称之为“四伏天”。

而根据古人传下来的经验: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今年的出伏第一天是在7月15日,而中伏第一天是在7月25日,而末伏却是在8月14日才进入,这样中伏又有了20天之久,所以今年的三伏天又是“四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连续10年的最后一个“四伏天”了。确实很多人都说,三伏天不是都是40吗,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的,只是在最近这十年是如此而已,有些年份的三伏天就是30天。

具体是看夏至节气和立秋节气之间有几个庚日,四个庚日就中伏10天,而五个庚日,中伏20天,三伏天一共是40天。而2025年的三伏天就是30天哦!

今年是连续十年“四伏天”的终结。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经历了多个长达40天的三伏天,而今年也不例外。这种超长版的三伏天不仅考验着人们的耐热能力,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今年的三伏天呈现出“晚入伏”的特点。在公历的话,三伏天入伏的时间都是在7月的中旬左右,并且每年入伏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在农历入伏的时间波动就比较多,可能是在五月份,也可能是在六月份。而古人就把农历五月份入伏了,称之为“早伏”,相反在六月才入伏,就是“晚伏”了。而今年是在农历的六月初十才入伏,毫无疑问就是“晚伏”了。

关于晚入伏,不仅意味着炎热的时候有所推迟,而且还预示着降雨也有所减少。在民间就有着“早入伏雨涟涟,晚入伏旱了田”的说法。

而今年是晚伏,这意味着今年的夏季可能会面临干旱少雨的挑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做好防旱抗旱的准备,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收成。

三、今年的三伏天被称为“母伏”。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说法,在古代民间把立秋分为“公母”,比如“公秋爽,母秋凶”等。而三伏天也是有公母之分的。

这一称呼源于古代阴阳五行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单数代表阳,而双数则代表阴。也就是以入伏当天在农历的日子是单数,还是双数来区分公母的。由于今年入伏日对应的是农历的双数日期,因此是“母伏”。

与“公伏”相比,“母伏”的天气更加炎热、潮湿。老话说:“公伏爽,母伏凶。”这似乎在预示着今年的三伏天将会异常的炎热和潮湿。

而且再加上今年又是超长版的三伏天,而且近些年的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这种种因素下,可不是好兆头。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和保持身体干燥,避免中暑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至于今年的三伏天会不会热到哭,其实大家心里基本都有数了,就是现在的夏季是一年比一年热了。特别是在城市里,热岛效应太明显了。不过现在也家家户户都有空调了,就算是热也会比较舒服,只是户外工作的人员比较难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