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篇

【心尧爱旅行】

有时候,会因为熟知一些事物而向往一个地方。比如阅读过无数次的泉州,就深深吸引着我想去趟福建。

更多的时候,则是因为不够了解,或者一知半解。这些朦朦胧胧的感觉,最终会让某个地方变得有些神秘,甚至自己给它套上一圈光环也说不定。‍‍‍‍‍‍‍

就比如内蒙古。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有趣和向往,哪怕只是听到一个地名。这里的文化和历史终究离我的日常有些遥远,好在现代化的交通方式让去内蒙变得无比便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鄂尔多斯街头,连上校都穿上了民族服装呀)

而鄂尔多斯这个名字虽然听了无数次(感谢当年铺天盖地的广告),但认知却始终停留在羊毛衫上。

若想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不妨从当地的博物馆开始看起吧。浓缩着文化和历史的展馆,都是精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遗憾写在前面】:

鄂尔多斯的博物馆其实叫做“鄂尔多斯市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最近比较实际的愿望是把咱们的一级博物馆都看一遍)。网上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

“博物馆评估定级是从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评比,将博物馆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一级为最高等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不知道更具体的标准,但以一名观众的角度出发、从参观过的几家一级博物馆来看,发现几处共同点:

1、展柜的设计和摆放科学,玻璃不存在反光,无论是近前欣赏还是拍照都非常友好。‍‍‍‍‍‍‍‍‍‍‍‍‍‍‍‍‍

2、参观动线合理,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展厅的路线走,没有冤枉路,也不用费劲去找路标,沉浸式体验感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各类文物的展陈方式合理,既突出重点文物的位置,让观众不会错过;又不忽略其余文物的价值,配合参观,丰富认知。‍‍‍‍‍‍‍‍

4、传达文化的方式多样,其中真品实物占绝大多数,同时搭配以图文展板、微缩模型、沙盘、音频视频、3D体验、互动参与等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加立体地了解一段历史。

5、人文关怀到位。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场馆设施和现场服务上,比如环境卫生、无障碍通道、观众休息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对于鄂尔多斯博物院一开始还是抱了很大期望的,不过整体参观下来有一些失望之处:

1、参观过程中有保安和工作人员突然以“设备维修”为理由往外轰人。后来弄明白是有人要在馆里录节目,不允许有观众在场。入口处既没有张贴通知,也没有现场人员提前告知,更没有工作人员明确知道重开时间。硬性被打断并被请出去的感觉非常不好。之后又有一位工作人员说可以继续参观,才得以勉强把剩余部分匆忙看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鄂尔多斯历史文化陈列展》共三个展厅,整个一间宋元明清展厅莫名被警戒线拦住。询问前台人员说是临时要维修,但维修周期和原因均不清楚。后来看到有人放下卷帘门,以这个卷帘门的维护状态,馆里什么坏了都不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同一类文物的名称不统一,一会儿叫“饰牌”,一会儿叫“牌饰”。不知道文物界整体有没有命名规则,但起码自己馆内的说明牌得统一吧。另外还有错别字。

这几点就足以降低这趟博物馆之行的体验感了。观众们关注的其实很简单,展馆开没开,文物真不真,工作人员是不是友善。鄂尔多斯博物院未必会来第二次,这些失望就会一直留存在记忆中,形成固定的印象。

【实话实说,文物还是不错】:

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几字弯的河套平原,也是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融合交往频繁之地,孕育出多样的生物和灿烂的文明。这里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制品是在中国青铜器历史上十分重要的“鄂尔多斯青铜器”。‍‍‍‍‍‍‍‍‍‍‍‍‍‍‍‍‍‍‍‍

纳玛古菱齿象牙齿化石|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马双蛇纹青铜饰件|战国(前475-前2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鹰顶金冠(复制品)|战国(前475-前221)

出土于鄂尔多斯杭锦旗阿鲁柴登,真品在内蒙省博。

金冠由上下两部分制成,上部为雄鹰,脚下半圆形球体上浮雕狼噬咬盘羊的图案。下部由三条金带组成,主体为绳索纹,相连两段分别浮雕虎、马、羊。‍‍‍‍‍‍‍‍

该金冠是战国时期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早期北方部族首领头饰,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套“胡冠”实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这张是2021年在内蒙省博拍的金冠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狐狸头饰当卢|战国(前475-前2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竿头饰|战国晚期(前276-前2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雕青铜大角羊|战国(前475-前2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豕咬斗纹金饰牌|战国(前475-前2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虎饰牌|战国(前475-前221)

国家一级文物。

长12.82厘米,宽6.2厘米,厚0.5厘米。饰牌为虎噬鹿形,虎口衔鹿尾和下肢,鹿首被虎前肢压制。金饰牌有多处圆形或椭圆形镂空,属于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一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鄂尔多斯青铜器起源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至鼎盛。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草原游牧文化风格的青铜、金、银制品。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故被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

骆驼纹青铜饰牌|春秋战国(前770-前2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肢反转奔马纹青铜饰牌|战国(前475-前221)

国家一级文物。

长9.9厘米,宽7.3厘米,厚0.84厘米。边框内浮雕一只动物,身后朝上翻转,头顶长有大角,分为多枝。每个分枝端装饰尖喙的禽首。专家判断为欧亚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融合而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虎咬斗纹银饰牌|战国晚期(前276-前221)

国家一级文物。

长9.4厘米,宽2.9厘米,通高1.3厘米。高浮雕与圆雕相结合,左右两只老虎相向拥颈,腰部扭转处设计成圆孔形。专家猜测此类物品应是缝缀在衣襟、袖口、裤脚或靴筒等部位,是中国早期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稀有的艺术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彩绘茧形壶|秦(前221-前2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彩绘曲颈青铜蒜头瓶|西汉(前206-公元2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釉博山纹熊足奁|西汉(前206-公元2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彩绘斗篷胡人陶俑|西汉(前206-公元2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形青铜灯|西汉(前206-公元2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楣石|东(25-2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鹿衔灵芝画像石|北魏(386-5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彩风帽俑|唐(618-9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仕女俑|唐(618-9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玉飞天雕像|(618-907)

青白玉镂雕、阴线刻制。飞天原是西域佛教诸神之一,东汉末年传入中国。这件玉飞天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佛教在鄂尔多斯地区的传播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参观的时候还有《鄂尔多斯古生物展》和《百年光影见证鄂尔多斯——城市记忆珍藏展》,有时间的话不妨也停留片刻。虽然隔山隔水,但有些记忆却是相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今年5月开始,市博的闭馆时间延长至晚10点,这点很好。市博在布展用光和文物数量方面确实算得上一级博物馆,但此行中不舒心的地方也会真实地记录下来。或许来十次也不见得碰上一次我们这种经历,但对于只有一次机会的人来说,这种感觉太深刻了。

但愿我们遇到的展厅临时维修只是小概率事件,而不是因为员工长期懈怠造成的年久失修。

但,在观展期间未提前告知而直接清场的这种不尊重观众的行为,无法接受,且不可原谅。‍‍‍‍‍‍‍‍‍‍‍‍‍‍‍‍‍‍‍‍‍‍‍‍‍‍‍‍

感谢您的阅读,鄂尔多斯还有一家专门的青铜器博物馆,可见其青铜器的重要地位。下一次就会写到啦。

我是心尧,热爱并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