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因为康熙认为是他唆使自己的儿子太子造反;是他带坏了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太子;是他造成他们父子相残的惨局;是他让大清的皇帝和太子失和,让大清脸面尽失。如此,康熙焉能不恨他,焉能不定他为“本朝第一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索额图,出生于清朝权贵世家,是当朝辅政大臣索尼的第三子,是孝诚仁皇后的叔父。索尼死后,他继承了索尼一等公的爵位,任吏部右侍郎。1669年,索额图在康熙生擒鳌拜一事上立下大功,遂在8月被任命为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的前身),成为百官之首,权倾朝野。1670年,康熙改官制为内阁制,国史院大学士改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亦任之。

1702年,索额图深陷太子“谋逆”一事中,此事让康熙对他恨之入骨,而后再加上明珠、高士奇等敌对政敌的从中挑唆,最终索额图于1703年被康熙下令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在1708年,重提索额图与太子一事时,康熙说“从前索额图助伊(皇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皇太子)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后康熙对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给予全面的否定,并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如此索额图在清朝的评价那就是“康熙朝第一罪人”。

当然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这段历史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索额图只是皇帝与太子之争中的替罪羊罢了,康熙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背上谋逆弑父的恶名,这样于他于国都是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只有将所有罪名推给索额图,让他担上教唆太子谋逆的恶名,如此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索额图的下场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公平的说,索额图在康熙朝是一个能臣,他在康熙朝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康熙盛世”的到来,这其中少不了他的功劳。

擒鳌拜、平三藩、讨沙俄、征噶尔丹等等康熙朝一系列重大的事件,这之中都少不了索额图的功绩。擒鳌拜时,他自愿辞去吏部右侍郎职,然后入宫做侍卫,代表着赫舍利家族坚定的站在康熙这一边。平三藩时,正如礼亲王昭梿所说:“索(额图)相当权时,多谋略,三逆叛时,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正是因为索额图的居中调度,三藩之乱才得以迅速的被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沙俄签订合约时,正是因索额图忠实地执行了康熙的旨意,在领土一事上坚持红线,虽未能收回茂明安游牧地,但却阻止了沙俄的进一步侵略,巩固了中国北方边疆。

总得说,索额图对于康熙朝来说是位大功臣,对于康熙来说也是个大忠臣,只是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一旦犯了皇帝的忌讳,无论是能臣,还是忠臣,就都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