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丽前来咨询时36岁,2年前离婚。

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看上去只有27、8岁,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

前来咨询,是因为前夫出轨。

她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自己明明不差,为什么前夫还是出轨呢?

王丽被困在这件事中,反复受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咨询时,王丽给我的最大印象是很有礼貌、很客气。

当时我还比较年轻,是一位新手咨询师,但她对我几乎毕恭毕敬。

她是经朋友介绍来找我咨询的,沟通时每一句话都会称孙老师,都用您。而且每次对话,她一定是最后那个说话的。

刚来咨询也显得很拘谨,我告诉她请坐,但她并没有坐到留给她的座位。而是僵住了,一边用眼睛的余光打量咨询室,一边在等待我给她一个明确的指令。

我突然明白,虽然我已经告诉她请坐,她自己也站在椅子边了。但她似乎并不确定自己能否坐下来,等待着我的确认。

我笑着挥手说,请坐,请坐。

这时,她才坐下。并不会让身体陷进沙发里,更像是礼仪小姐的坐姿,略微接触沙发,身体挺直。

王丽说自己出生在北方的海滨城市,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自卑,但好在学习优秀,后来考取了当地最好的大学。

她曾经对一个男同学很有好感。男生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很好,特别受大家欢迎,算是风云人物。

但她还是在收到这个男生的表白信后,像收到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样,要立刻丢掉。

她直接走到那个男生的位置边,这个男生正在跟另一个男生聊天呢,她一言不发,把信扔到对方的桌子上。

咨询中,她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就像她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跟前夫谈恋爱。

对前夫,她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如今回顾与前夫的交往过程,她也从未有过别人恋爱中的暧昧、心动、焦灼、炽热,任何感觉。

只是在几次吃饭、看电影后,两个人的行为很像恋爱约会了,她就自动成为了对方的女朋友。后来,自然而然地从女朋友变为妻子,变为母亲。

对于在什么节点,她开始觉得他俩的互动和交往很像情侣的约会和互动,王丽不太能说清楚。

表述中,她似乎对自己的感觉非常模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之前的咨询中,王丽会提到和年轻时比,自己现在胖了一些,皮肤状态也不如小姑娘了,陪着女儿熬夜写作业自己会犯困。

追她的男士,基本都是一些身材走形或脱发的中年男人等等。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和衰老焦虑、女性魅力有关。

但她后来的一句话,让我发现没那么简单。

“我就是不明白,前夫看上对方什么了?是我没有女性魅力吗?是我不温柔吗?”

第一次,她把这个话题,和自己失败的婚姻联系在一起。也是第一次,她的神情里有了一些情绪的异样,不像以往那么僵硬、麻木。

但很快的,她又收回了情绪,再次回到一个很有礼貌的状态。

在我看来,王丽其实有比较明显的情绪隔离症状。

在心理学中,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个体通过将自己与外界,与自身的真实情感隔离开来,从而避免体验强烈的情绪波动。

在某些时刻,这种隔离是有帮助的。比如无助的小孩子,面对父母的打压却无法逃离时,只能采取这种方式,保证自己存活下去。

但当一个成年人,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去应对生活时,很容易会对亲密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也很容易造成抑郁、麻木、空心病等。

咨询过程中,我也把当年她拒绝暗恋男生的经历,重新拿出来讨论。

慢慢的,她意识到了自己在被表白时,除了尴尬,更多是害羞的感觉。

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感觉,她有很多的害怕、不知所措。

越想处理就越慌张,越慌张就越不知道怎么处理。为了尽快摆脱这个处境,她用了最糟糕的方式,把信退给对方,找个借口后赶紧离开。

不能跟自己的感觉待在一起,总想尽快摆脱真实的情绪,是王丽的主要人格特征。

这就解释了她为什么说不清喜欢前夫什么,为什么会在一起。因为恋爱时的很多感觉,被她通过一些行为擦除了。

于是,我在咨询中会着重去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澄清的方式,不停让王丽确认自己的感觉。

当我们说到她有一些害羞的感觉时,她特别着急,想开启另一个话题,被我阻止了,我告诉她她又在逃走。

后来我们的话题一直围绕着“逃避情绪”的主题。

她补充了成长过程,其他感到害羞、尴尬、不知所措、羞耻、内疚等相关的情绪体验和经历。

心理咨询,让她有机会和自己的感觉待在一起,让她的自体得到了一定的凝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下一次咨询中,王丽开心地说了自己的一次新尝试。

离婚后,孩子是两人共同抚养的。

去爸爸那边时,会接去爷爷家。爷爷一直很重视孩子学习,哪怕生病了也不准回来。

所以孩子生病一般会找她,不找爷爷去接。她一直无法直接告诉爷爷自己的真实想法,都是通过孩子爸爸间接沟通。

但这几天恰好她比较忙。

以前,她都会跟前夫商量,无论如何先让爷爷把孩子接回来。微信中,也一直是安抚,好声好气跟孩子爷爷商量。

但是这次,她直接给孩爷爷打电话。

孩子的爷爷先是有点愣,但也同意了。

我们可以看到,当她能跟自己的感觉待在一起,她的自体就会变得更有力量,就能做出一些不一样的尝试和改变。

这也是跟着类来访工作的原则,就是帮助他们澄清自己的感受,不要逃跑,学会和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

后来,王丽逐渐明白自己丈夫出轨这件事,是丈夫要面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她只需要看到自己的痛苦,正视它、穿过它。

当她能待在这些感受中时,她的儿子开始恢复上学的功能。

她周围的人不再是给她制造困难的人,反而成了可以关心她可以和她待在一段彼此支持和温暖关系的人。

她也觉得生活更有声有色,更有滋味。

可以说,王丽是一位比较典型的,被情感匮乏、回避感受所困扰的来访者。

ta们的亲密关系,往往会缺乏情感的连接。在咨询中,话语的打开也可能会遇到困难。

这都源于来访者小时候,没有被很好的情感灌注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咨询中,主要会聚焦来访者的感觉和情绪,帮助来访者重新唤起感受、体验自己的情绪。

就像王丽一样,我们不断在咨询室中,言语化“情感匮乏”的幽灵。

通过话语的叙述,去一点点复活她内心的情感,从早年的困境摆脱出来。

允许自己去感受,允许自己做出由心而发的决定。

这个过程,就像给一道陈年未愈的伤疤,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再敷上膏药。

而每一个刺痛的时刻,我都会陪伴在来访者身边。

彼此携手,撑过难熬的、无措的、陌生的愈合期。

最终,迎来破茧新生的你自己。

作者:孙雪岗咨询师

编辑:Lilith

图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也想认识完整的自己,如果你也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受、被情感匮乏、抑郁与无意义感所困扰……不妨和孙雪岗老师聊聊。

今天为了鼓励求助意愿,孙雪岗开设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600/次的咨询,现价仅300元/次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点击即可预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雪岗为什么想成为咨询师?

一开始是盲目的。因为填志愿选择了应用心理学。后来随着自己的咨询的深入,发现自己很多的所谓的现实问题其实都是心理问题。发现自己有许多心灵上的束缚。自己给自己带上了一个心灵的枷锁。我开始主动的去探索这部分,打碎这部分。同时我也更能看到精神的一些病态的状态带给人的痛苦,在实现自己的事业追求和在亲密的关系的进入中都有许多的破坏。我自己有这些体认之后。我很信服的发现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摆脱精神痛苦。我自己已由一个患者慢慢变为一个一边治愈自己,一边帮助正在遭受精神痛苦的人。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孙雪岗写给来访者的话:

改变是一次冒险。因为改变意味着不确定。我也害怕改变,但我愿意怀揣着恐惧,与你一起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我不会满足于重复。每一次咨询都是我们新的冒险。如果你做好准备,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一段独特的精神旅程。

如果,你也存在人际关系紧张、怀疑自我、无法找到内心需求的困扰,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