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菏泽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曹县汉服成功出圈,产值突破70亿元,巨野县村民农闲时拿画笔“画”出20亿元产值,牡丹区李洪周村的“花样经济”成为“致富密码”……一幅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菏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乡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菏泽走出一条特色振兴之路。

仲夏时节,菏泽市牡丹区李洪周村繁忙的“牡丹与芍药季”告一段落,等待着下一次花期大放光彩,村里的百合园却刚刚开门迎客,小村庄又迎来了第二个繁忙旅游季。

视线转到曹县安蔡楼镇,汉服的热度还未过去,马面裙又一次冲上热搜,汉服工厂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毕竟过去一年,他们的汉服销售额突破65亿元,就在几天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们还特地在现场为他们出了不少“金点子”。

与此同时,几十公里外的巨野县柳林镇,村民们正一笔一划地勾勒着牡丹花的轮廓,几天后,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工笔牡丹画便以每幅近千元的价格卖出。

近年来,菏泽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让乡村活力更充沛,让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更有力,“镇”兴路上,菏泽一座座乡村正迈出坚定步伐。

“汉服第一镇”名不虚传

或许在前几年,穿一身汉服上街,还会被行人们行“注目礼”。如今,汉服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马面裙,更是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时尚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服在全国范围内的大火,让曹县汉服产业更加繁忙起来,全国每卖出两件汉服,就有一件来自曹县。全县有汉服企业2473家,网店14416个,从业者近10万人。过去的2023年,这里汉服销售额72.15亿元。今年1-4月,汉服网销额24.7亿元,其中马面裙占10.73亿元。

安蔡楼镇就是曹县电商及曹县汉服产业的起源地。据该镇镇政府统计,2023年,实现年电商网络销售额超95亿元,其中汉服交易额突破65亿元,占全国份额的近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汉服第一镇”。

安蔡楼镇的街头,看似与其他乡镇没有太大区别,但随处可见的汉服门店和相关广告却暗示着这座小镇的与众不同。

近年来,安蔡楼镇坚持立足本土电商优势,抢抓汉服产业机遇,不断规范汉服产业的发展模式。在2023年,安蔡楼镇总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40亩的汉服产业园。规划产业园内有汉服生产车间、印花绣花车间、辅料销售店、仓库、展厅、办公区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

在建设的汉服产业园的一期项目中,山东花千约下纺织有限公司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生产加工。该公司主要生产马面裙的面料,其投产运行,弥补了当地自主面料生产的短板,也填补了曹县高端马面裙面料生产的一项空白。“今年以来,随着马面裙的爆火,布料市场开始紧张,出现断货现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补足产业短板,我们公司加快了落地进程,目前4台机器已投入使用,每天生产400米左右的布料。这个车间规划22台机器,计划3年内完成全部投产,到时候日产布料达2200米左右。”山东花千约下纺织有限公司安鹏说。

“安蔡楼镇电商产业已有十余年发展历史,产业发展更加集聚规范,建成电商车间8万余平方米,成功打造汉服一条街、汉服直播基地,镇驻地文化广场升级改造为汉服文化广场,建成全省‘首个’以‘汉服’为主题的文化‘微公园’,目前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汉服展示区、上下游产业集聚地。”安蔡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志强向记者介绍道。

农闲时拿出画笔 一幅画能卖近千元

巨野县工笔牡丹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先驱者们凭借敏锐的嗅觉,让一幅画给一座城带来了蝶变。如今,一张薄薄的宣纸,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独特文化底蕴。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农民们农忙时扛锄头、农闲时拿画笔,万余名画师通过工笔牡丹画,勾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工笔牡丹画技术与产业结盟并进入寻常百姓家,才是真正的“引爆”点,从事工笔牡丹绘画的,不仅有专业画家,更多的是田间地头的农民。2018年6月,在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教授的指导下,十位巨野农民画家历时77天,九易其稿,巨幅工笔牡丹画《花开盛世》终于成功亮相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给人带来视觉震撼,自此之后,《锦绣春光》《盛世中华》《国宝献瑞》《盛世长虹》相继诞生并不断亮相各国际舞台,其中,2022年,历时52天完成的巨幅工笔牡丹《盛世长虹》,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上循环播放4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笔牡丹画的艺术魅力。

工笔牡丹画带来的收入,让更多的农民看到了增收的途径。据介绍,2022年7月份,巨野工笔牡丹画普及培训班在柳林镇正式开班。自柳林镇工笔牡丹画发展以来,周边村民在书画院中接受专业公益培训,孩子们在这里共同学习,不仅受到文艺熏陶,还收获了一技之长。

2023年,柳林镇前郝村鸣柳书画院在教学质量、学术指导、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文化效益显著提高,成为柳林镇乡村振兴以及文化惠民建设的重要基地。特聘了省美术协会会员常驻指导,同时有县书画院专业教师驻院协助,构建起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自成立以来已举办18期公益培训班,成功培育画师1000余人,涵盖乡村妇女、残疾人等群体,通过专业培训,让工笔牡丹画的技艺在更多人手中绽放,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每年产出2000余幅优秀画作,产值高达200余万元,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内容,更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和增收的机会,成为推动柳林镇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

一朵花造福一方人 “花样”经济兴菏泽

2024年牡丹节会期间,菏泽牡丹观赏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20万人,同比增长51%。据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数据,菏泽名列全国十大热门赏花城市第二位,“赏花”订单量增长110倍,成为今年花期最大的黑马城市。

作为菏泽的城市名片,牡丹已经从单一的观赏,发展到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链,菏泽牡丹产业迎来了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富贵之花”真正成为了“富农之花”。

牡丹区牡丹街道李洪洲村便是以牡丹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村内以牡丹为底色,连同周边行政村流转土地3900余亩,招引牡丹企业和种植大户27家,还建设了75座多用途日光温室大棚和1座恒温玻璃温室大棚,建设牡丹种植示范片区,牡丹区牡丹种植“智能大脑”也建设在李洪洲村内,花农们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就可以使用“智能大脑”监控牡丹种植、土壤、成长情况。大田牡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方连片,夯实了牡丹产业发展的坚实根基。

一年四季,花农们对外销售盆栽牡丹、牡丹种苗、牡丹和芍药鲜切花,春节期间,应用反季节催花技术的盆栽牡丹更是强势占据年宵花市场,供不应求。村内的牡丹从业者还不断创新牡丹销售方式,开设“线上牡丹超市”,培育20余名线上主播,让牡丹插上“互联网翅膀”,在全国各地扎根生长。此外,村内还依托尧舜牡丹、龙池牡丹等企业的发展优势,促进牡丹从单一种植、种苗、切花、观赏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等领域不断延伸,牡丹还能够成为牡丹籽油、牡丹日用品等商品。

作为牡丹区“十里画廊”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洪洲村以环境整治为抓手,投资建设了村文化广场、李洪周中医馆、篮球场、乡村文明成果展示区、图书馆、休闲垂钓园、百合花园,还对原有房屋进行民宿改造,村内还以墙为纸进行墙体彩绘,进一步优化村内人居环境。

牡丹花期,李洪洲村牡丹、芍药种植基地内,大片大片的牡丹、芍药生机盎然,春风拂过,大片的牡丹花海随风摇曳,游客们欣赏牡丹的同时,还可以甩杆垂钓或漫步在村中公园,欣赏一幅幅形态鲜活、图文并茂的墙体彩绘,了解老中医李洪周“望闻问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