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薛洪言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表现很强。1-5月,申万银行指数累计上涨19.41%,在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一。

银行的基本面并不好,营收负增长,净息差收窄趋势尚未见底,今年的领涨,主要受益于高股息特征。以6月14日收盘价计算,银行板块近12个月股息率为6.09%,仍高居榜首,略高于煤炭板块,领先第三名石油石化2个百分点。

偏爱高股息,只是股市阶段性特征,与熊市环境下风险偏好下降有关。站在长期持有的视角,发掘未来十年能够跑赢板块的银行股,只看股息率高低是不行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发掘未来之星之前,先看看过去十年银行股的表现。

2013-2023年10年间,有数据的16家上市银行中,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累计涨幅靠前,分别为350.4%、284.8%和254.5%;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表现垫底,累计涨幅分别为5%、44.2%和5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年化涨幅,十年间持有宁波银行平均每年上涨16.24%,远远跑赢银行理财和通胀;持有民生银行年化涨幅仅为0.49%,远远跑输通胀。冰火两重天,选择长期持有的股票,一定要慎之又慎。

是什么原因导致股价涨幅差距如此之大呢?回溯去看,主要是利润增长。

2013-2023年,股价涨幅最高的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净利润增幅分别为428.32%、186.05%和311.22%;而股价涨幅最低的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6.86%、73.07%和-9.15%。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如受益于近期的中特估行情和资金偏好的变化,国有大行的股价涨幅远超利润涨幅;受估值压缩影响,平安银行10年间利润增长205%,而期间股价涨幅仅为60%。2013年末,平安银行市盈率TTM为6.76倍,在上述16家银行中位居第一;2023年末,市盈率TTM降至3.76倍,倒数第四。

暂不考虑估值波动背后的复杂原因,平安银行的案例表明一个朴素的道理,对于长期持股来说,买入时估值越低越好。如果买入时估值较高,既便盈利有明显增长,长期持有也容易受到估值压缩的拖累,收益率变得平庸。

接下来,展望未来十年,该如何挑选银行股呢?

先用排除法做一轮筛选。

第一,规模是增长的敌人。经济发展正步入新阶段,新旧动能切换是大概率事件,新动能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度显著下降,银行业规模增速、利润增速将整体下台阶。在行业降速的大环境下,大行本身就是行业β,很难走出独立行情。未来十年,中小银行里还能找到增长黑马,大行要快速增长难上加难。

2023年,净利润超千亿的银行共5家,分别为工行(3651亿元)、建行(3325亿元)、农行(2698亿元)、中行(2464亿元)和招行(1480亿元)。未来十年,这些大块头业绩稳健性没得说,但利润继续快速增长并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警惕高增长背后的隐忧。在一般行业,一段时期内较快的利润增长是好兆头,在银行业却未必。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只要放松贷款标准,总可以在短期内换来规模和利润的高速增长,但无一例外,这种不谨慎最后总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对于银行投资者来说,不能被靓丽的短期历史业绩记录所迷惑,更重要的是分析利润增长背后的动力和结构,分析其持续性和稳健性。

举例来说,过去几年,一些区域性银行通过绑定地方基建项目实现了快速扩张,但考虑到地方财政的持续性、地方化债的不确定性,这种增长模式有很大的隐忧。反过来看几家市场公认的优秀银行,招行也好,宁波银行也好,一直聚焦优势领域和优质客群,将质量放在增长前面,抛弃短期爆发式增长,却在长跑中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

2020-2023年,42家上市银行中,21家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超过10%,8家超过20%。里面都是好银行吗?肯定不是,需要甄别。比如说,这8家超高速增长的银行中,4家营收复合增速不到5%。不到5%的营收增长支撑着超过20%的利润增长,持续性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警惕快速扩张的可持续性,不代表要在低速增长区里翻石头。相比快速增长背后的风险,连续几年的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更值得警惕。在商业世界中,弱者反转是小概率事件,投资要从大概率事件中找机会。

第三,警惕低估值。没看错,是警惕低估值。相比一般企业,银行业务复杂性高,短期利润可操作空间大,这个时候,投资者应更多借助市场的力量做甄别。

一般来说,市场持续给予更高估值的银行,最大的风险可能就是贵了些,通常不会有大雷;而市场持续给予低估值的银行,看上去很便宜,除非你特别了解,最好敬而远之,也许里面藏着你看不到的风险。

看不懂,就回避,这是投资的基本原则。

以2024年6月14日收盘价计算,市净率最高的5家银行分别是招商银行、常熟银行、成都银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均在0.79倍以上;市净率最低的5家银行分别为民生银行、贵阳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和郑州银行,均在0.4倍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估值里也许有金子,但除非你了解该银行被低估的原因,并能确定性看到估值改善的边际变化,否则宁愿选择高市净率的银行,轻易别碰低估值的银行。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不要因小失大。

排除法筛一轮后,投资者再结合治理结构、增长前景、估值及分红等因素,优中选优,大概率不会犯大错。如果实在难以抉择,直接打包,分散买入,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