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刚满17岁的罗小佳完成学业,想赚钱补贴家用。不想被两姐姐骗去山东一个小村,卖给人家当新娘。

那年,张宝亮在村里算是个潦倒人家,看上了清秀貌美的罗小佳,就用四千块钱将她买下,迎娶归室。从此,罗小佳成了张家的儿媳妇,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生活。

多年以后,罗小佳被问起为什么不逃跑呢?没想到她的回答令人震惊:我认命了

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花季少女甘愿留在离家上千里以外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甘情愿留在山东

初来乍到,一切都让罗小佳陌生。不同的风土人情让她无所适从。但为了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她表面还是表现出淡定和柔和,暗地里却时常伤感难过。

日复一日,罗小佳进行着生活中的各项工作,认真地服从著婆婆长辈的吩咐。同时她也努力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以免招惹非议。但心里面,她仍然怀念远在数千里以外的云南老家。

时间过去几年,罗小佳表面上适应了家庭生活,成为一个听话的儿媳妇。每当家务打理完毕,她便会坐在木头织布机前,低头勤快地动手作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她心中始终牵挂着遥远的故乡。夜深人静时,罗小佳常会悄悄出门,仰望着星空,默默回忆起云南家乡的点点滴滴。母亲温暖的怀抱,父亲慈爱的笑脸,它们都成为她疾行在路上的精神支柱。

婆婆看在眼里,渐渐对这位儿媳妇另眼相看。罗小佳的稳重劳作,令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罗小佳给张家生了一个健康的小子。

时间一年年过去,张宝亮的个性也渐渐显露出来。由于自己小时候受到太多宠爱,他性情变得暴躁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罗小佳在家中做事如果没有按他的意思,他就会毫无征兆的对媳妇动手。起初的打骂还只是偶尔,但后来的频率越来越高。

当时罗小佳生产时要到医院,张宝亮不仅没有陪着她去医院,反而在家呼呼大睡,谁也不管。生子的痛苦,罗小佳只能独自一人扛下。等孩子出世后,连脐带都没有人为她处理好。

这让本就忍耐的罗小佳感到伤心不已。终于有一天,张宝亮的家暴再次发生,他将罗小佳打的头破血流。绝望中的她拿了一些农药,想要仰头吞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一幕的张宝亮吓得不知所措,赶快去求邻居相救。这才捡回一条命。从此,她彻底明白在这个家,自己只能独自扛下所有苦难。

日复一日,罗小佳独自扛下所有家务农活。在田野间奔波劳作,她成为了这个家庭中事事主力军。

后来,儿子逐渐长大,罗小佳除了家务还要陪着孩子。风吹日晒之下,她总是一个人默默承担。

有时在田野间歇息,罗小佳会悄悄想起遥远的家乡。夜晚一个人入睡,梦回往事,她会莫名流泪。多年的离乡,让罗小佳时常怀念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眼下生活还是拮据,回云南看看亲人已是奢望。罗小佳只能努力赚钱。一年年过去,她越来越思念家乡,却也感叹自己在村子的日子一点意义也没有。

可无奈,村人与家庭成员都无法理解罗小佳的想法。他们只当罗小佳是个外地媳妇,对她的感受不甚了解。

一年又一年过去,罗小佳对生活的无奈和怀念越来越深重。她甚至连上班时,脑海中都是家乡的景象。

但是,如今已没有人能体谅她当年离乡的心酸,也没人明白她想念家人的心情。稍有感伤,人就说这是外地媳妇的怪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日,罗小佳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压抑,向邻居流泪倾诉自己的难过。她说,自己每天活着没有意义,远离家人就是一种活死人的日子。

邻居虽感慨,却也难为罗小佳想对策。回家的路费高达数千元,这对一个来这里什么也没有的她来说,完全不可能。

于是,罗小佳下定决心,不管如何都要想办法赚这笔钱。

决定回家

时间过去十年,罗小佳靠着艰苦劳作,好不容易攒足了回云南老家的路费。这天,她鼓起勇气告诉婆家人,要回一趟云南老家看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张家人一听媳妇要走,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他们促使罗小佳好好考虑,在这里生活条件不错,不必那么着急离去。

气氛顿时变得尴尬起来。罗小佳知道,这些年来她成了这个家的一员,张家也喜欢她,但离乡十年,她更渴望见母亲一面。

两方争论得十分激烈。罗小佳理解家人的不舍,但她坚信,回去看看亲人是她应尽的责任。只有去一走,心中那个疙瘩才可能解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顾婆家人的反对,罗小佳依然决定离开这里。此行路上,她将会面临各种困难,但为了乡愁,她必须冒这个险。

罗小佳决定返乡一事,让张家人很是气愤。张宝亮尤其难过。这些年,尽管两人也曾经历过坎坷,但罗小佳始终如一,是这个家的重要支柱。如今,她要离开,他会感到很不适应。

尽管心里难过,但张宝亮没有明说,因为他清楚罗小佳之意已决。曾有人问起他的想法,他只是平静一笑,不置可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张家人后来也理解她的难处。大家私下交流,都认为这是罗小佳自己的人生,他们无权干涉。毕竟,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见亲人。

婆婆表明只要罗小佳不带走孩子,其他一切张家都支持。这样,去留两难的局面才得以化解。罗小佳这样,他们也就能释怀了。

经过长途跋涉,罗小佳终于回到了云南的老家。第一站,她去看望当年卖掉自己的二姐。

没想到,隔了十多年,二姐依然对自己当初的做法极力辩护。对她来说,出卖妹妹只是为妹妹能有更宽裕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小佳听在耳里,感到深深伤心。大年初一,她只想见母亲,却意外碰上这姐姐的冷脸。接着,她终于见到了年迈的亲生母亲。眼前的母亲已精神萎靡,两鬓尽是银丝。罗小佳忍不住痛哭,抱着母亲宣泄多年的思念和委屈。

面对母女团聚,母亲也只能为女儿拭泪

离开家乡,回到山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束与亲人的相聚后,罗小佳来到了自己出生的村庄。这里是她年幼时度过的地方。

来到村口,她迎面碰到几位老乡。大家互相寒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彼此的感情早就淡了。乡音的变化也多了几分生疏。

不过,这里仍让罗小佳感到熟悉和温暖。她回忆起往事,脸上不禁浮起淡淡笑意。为欢迎老乡回乡,亲友们相继来访,还请罗小佳吃顿饭。

然而,她心里还是空落落的。相处中,她表面嬉笑着跟亲友交谈,实则依然难以释怀离家多年的思念。只有舅妈看出了她内心的失落。在舅妈的慰藉中,罗小佳终于放声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小佳在老家待了几天,帮忙做各种家务。与此同时,她也借此机会好好和嫂子以及年迈的母亲拉近感情。终于,她将母亲温暖的怀抱感受到了。不过,她清楚,这次回乡只是暂时,离别的日子还是来了。

临行前夕,罗小佳的母亲特意为女儿唱了一曲山歌。歌词意味深长,让罗小佳百感交集。母亲唱完后,语气也变得颤抖。她告诉女儿,这些年来以为见不到罗小佳,如今终于母女团聚,心里是最快乐的。可惜,重聚只是一时,光阴荏苒,离别还是难以避免。

黄昏时分,火车准时驶来。罗小佳最后看了母亲一眼,踏上返程之路。站台上,只剩下母亲一人,目送女儿离开,期待着下次母女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回到山东的罗小佳,内心似乎已经接受了此地就是自己的归处。

这些年来,她一直与儿子两人在这里相依为命。这个村庄环境简陋,生活条件也远远不如往日在云南的家乡。

然而,罗小佳别无选择,只能与儿子干着农活,尽管日子寒酸,但她始终尽心尽力把儿子拉扯大。

如今,儿子也已长大。罗小佳明白,留在这里继续过日子,也许就是她余生唯一的路了。她不再奢望前往异乡,只希望照顾好儿子,把自己最后的积蓄留给他。至于自己,就这样默默度过每一天,一年又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过境迁,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如今,随着法治意识的提高和法律体系的完善,类似罗小佳当年遭遇的拐卖案件已经大幅减少。

我们深深希望,罗小佳的遭遇能成为反面教材。提示我们应借鉴教训,用更成熟的法律,去阻止更多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