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9.连横《台湾通史》的后续工程

近日,众多网站推送了一条消息:“由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主办、连横文化研究院承办的连横《台湾通史》转译白话文项目正式启动”;参与该项目的厦门大学、台湾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和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学者表示,“将在译注部分融入《台湾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形成一部风格简明、史实准确、可读性高的历史通识读本”。

100年前,连横在《台湾通史·自序》里第一句话便说:“台湾固无史也”,他说的情形是:在《台湾通史》出版前,台湾有地方志书籍而无地方史著作;他又说:“台湾300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我辈之罪乎”。以是之故,他明知“修史固难,修台之史更难,以今日而修之尤难”,却知难而进,以一人之力、积十年之功,成就第一部台湾地方史著作。100年后,在今之台湾,台湾史研究和教学领域再现“台湾固无史也”的荒漠:以连横《台湾通史》为代表的正确的台湾史观、正面的台湾史著遭全面排斥,而包藏“台独”分离祸心的错误的台湾史观、负面的台湾史著则得全盘充斥。另一方面,100年前,“从文言到白话”是文学革命的目标之一。在当年的台湾,却有一种特殊的历史遭遇:日据台湾当局强制推行日语,白话文运动毫无乘隙而起的空间。在此重压之下,台湾的著作家、创作家如连横坚持用文言写作,时也势也、有时势方面的原因,不足诟病而应予理解:用文言而不用日语写作,这本身就有反抗异族同化的正面意义。100年后,今日台湾同大陆完全一样,作者、编者和读者的普及用语是白话。显然,“连横《台湾通史》转译白话文项目启动”,此其时也!

多年前,我在中国评论新闻网写的《历史著作的后续工程》说:“汉代经典的历史著作《史记》(司马迁),其著名的注家注本有号称‘三家注’的南朝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作为《史记》的后续工程,‘三家注’考证其人名地名、考核其史实典故,实际上是《史记》的补充。宋代将‘三家注’散列于正文之后,正文和注解浑然成为《史记》三家注本矣”。“连横《台湾通史》转译白话文项目”也属于历史著作的后续工程,是对台湾爱国史学家连横学术生命的尊重和赓续。

附带言之,连横文化研究院创办人名叫连明富,我以识荆为幸。多年来,我见其为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一个又一个项目,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譬如,他推动的广播剧《青山青史》播出后,在海峡两岸发生了很好的影响,并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福建贡献奖、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等多个奖项。我衷心祝愿“连横《台湾通史》转译白话文项目”功德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播讲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独立创作并播讲的评书作品有《海魂国殇》《血色苍穹》《铁流河山》《饮马天竺》《忠义沈炼》《荣华富贵》,并播讲经典评书《三侠五义(权谋版)》《水浒传》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联结两岸》,收录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2篇文章,是继其《话说两岸》《顾盼两岸》后的又一札记结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结两岸》延续作者一贯的“学术段子”写作风格,在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史学术中“掌故札记”体例的最好传承,并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之语评价:“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让我们通过单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韬的评书演绎,结合《联结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进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查看
顾盼两岸微信合集

点击查看
话说两岸微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