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时代的伟人,他一生热爱学习,从文学到军事无一不通。热爱学习的他,当然也受到了很多名人的影响,孔子就是其中一位。

毛主席喜欢研究历史,在青少年时期就显现出来了,孔子对学习和教育的态度为毛主席所欣赏,更是教育后人要正确看待孔子的思想和中国的历史文化。

他对孔子的欣赏胜过了很多名人,也因此对山东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在建国之后巡察山东,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游览山东的名胜古迹。

在游览的过程中,遇见了孔子的第72代后人,与其相谈甚欢。毛主席还问了陪同的人许多关于孔子的问题,更是问了孔子玉,身为孔子的后人起名的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玉在听完毛主席的问题后,写下了20个字,毛主席当即将这20个字装进了自己的荷包里。

毛主席与孔子的故事,百听不厌,他对孔子故乡的特殊感情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孔夫子

孔子曾被毛主席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非常重视孔子的思想,讲究的更是得当地传承和适当的批判。

在毛主席看来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的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精华,但并不是盲目地去相信和传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孔子的很多思想甚至影响了毛主席一生,《论语》里面关于学习的思想,毛主席更是用尽了一生的时间来实践。

他活到老学到老,从没有一刻的懈怠,看了将近80年的书,真正地做到了“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

他不仅自己践行孔子的很多思想,还大力提倡和推广,让大家学习孔子对于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35年,毛主席在延安的教育动员大会上,还曾借用孔子的话来号召大家努力学习,他曾在大会上明确地表示偷懒不学习的人就是孔子常说的“朽木”。

因此,我们要对学习抱有正确的态度,在我们的队伍中更是要做到,有赏有罚,赏罚分明,以此来激励大家学习。

孔子曾在《论语》中说:“子入太庙,每事问”。这句话也曾被毛主席大力提倡和实践,毛主席指出,作为党内的干部一定要迈开双腿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走到工作的范围中去学习和倾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说,一定要学习孔子“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很多文件和材料一定要问基层的干部和下级的意见,不要觉得丢人,一定要弄清楚每一个问题,善于倾听下级干部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反应。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毛主席也非常地重视学思结合,要向比我们优秀的人学习,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反对死读书,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一切主张。

正是毛主席的这种思想,让我们的党内的学习作风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他这种带头学习的态度,解决了许多基层人民群众的问题,获得了民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的思想对毛主席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果要细细地去分析可能三天三夜也难分析完,孔子的很多思想也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毛主席对孔子思想进行学习,也因此对山东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毛主席看来山东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的地方。

在毛主席的一生中,曾经多次到达山东,每次都能够聊起关于孔子的种种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巡查游览孔子故乡

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踏上齐鲁大地到山东巡查,在工作之余游览了山东的许多名胜古迹。

在巡察期间,毛主席非常关心山东人民的生活状况,走在黄河边上的毛主席,在堤坝上来回走动。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在担心黄河的防患问题,毕竟自古以来黄河的防患问题困扰了每一个朝代。

就在毛主席忧思之际,有人主动上前说了黄河如今的防患情况,如今大坝已经能够很好地阻止决堤情况的发生。毛主席在听了之后脸上的焦急稍微减少了一些,但紧接着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终于有人忍不住上前询问,原来毛主席是在思考怎样才能彻底解决黄河的防患问题,这个问题千余年来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困苦不堪,实在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良久,毛主席终于抬起头,提出了一个让人跃跃欲试的想法,毛主席提出想要解决黄河的问题,不如将它加以利用,引用黄河水到附近的卤碱地中进行改造,用来种水稻,这样或许能够解决黄河的水患问题。

在听完毛主席的想法之后,很多人不停地点头,并且表示这个想法值得一试,如果成功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就此,毛主席山东之行的第一站算是结束了,接着,毛主席乘车来到了曲阜,这里是孔子的故乡。

在踏上孔子故乡的这一刻开始,毛主席似乎看到了三十多年前的自己,毛主席出生于湖南,却对山东有着别样的感情,这一切还要从孔子对他的影响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到达曲阜的时候,他在黄河边上沉重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侃侃而谈的毛主席。

毛主席还细心地向大家介绍了很多山东的文化古迹,更是让大家知道了曲阜这个地名的来历,由此可看出,毛主席对山东是真的热爱。

在曲阜视察的过程中,毛主席一行人来到了孔庙,看到东华门内陈列的53座封建帝王所御赐的石碑,毛主席感叹道三十年没有来,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孔庙的建筑,被保存完好,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毛主席指着正中央挂着的牌匾,向众人讲起了它的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牌匾上的“大成”二字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在孟子看来孔子是集大成者,基于孟子孔子的这个评价,在清朝的时候,皇帝便御赐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称号。

从此孔庙之中,便多出了大成殿。听完毛主席的解释,在场的每个人都对孔子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这边大家还在回味毛主席解释的“大成殿”,却不料毛主席又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少有人知道的问题,毛主席问众人:“你们知道孔子姓什么吗?”

在场的人被毛主席的这个问题问得一愣,主要原因还是古人的名字太复杂化,有名也有字,按照常理来说,孔子应该姓孔,但想必毛主席不会用这么简单的问题来考大家,于是大家面面相觑,没人说出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众人互相看着却没人说出答案,于是笑了笑对众人说出了答案,原来孔子真的不姓孔。

而且,孔子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是殷商贵族的后裔,在诸侯分封时期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国君。

后来,宋国面临分崩离析,孔子的祖上也因此逃离了宋国来到了鲁国,也就是如今的山东,繁衍了孔子这一脉后人。

关于孔子的名字,孔子的祖上和商纣王同属一个族群,也就是姓“子”,所以孔是他的氏,子才是他的姓。

原来如此,在毛主席一番解释后,众人像听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原来孔子的名字还有这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