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飞宏应邀参加山东省非遗武术文化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进校园,推进非遗武术传承工作的科学化发展,2018年3月24日,由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主办,济南幼高专承办的山东省非遗武术文化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九段李成银教授、研究中心负责人郭会丽,来自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潍坊学院、泰安医学院、德州学院等高校的非遗武术专家学者,国家级和省级非遗武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在校师生200余人参会。中华文圣拳武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秘书长卢飞宏先生作为文圣拳代表性传承人、山东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

李成银教授分析了目前山东省非遗武术校园传承发展的现状,并指出要促进非遗武术时代价值的实现,应潜心细研,做好青少年的传承教育工作。指出,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容丰富,动作千变万化,但形式多样,适应于不同人群的锻炼,适宜于青少年儿童。传承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学校,因为学校主要是青少年,要重视中小学武术教育工作。要求我们应该把它保护起来,发展起来,传承下去。提出科研工作重点应放在做好武术非遗与青少年教育中的内容、规律和方法等社会热点问题上。与会专家学者、传承人纷纷点赞认同。

郭会丽向与会人员汇报了研究中心服务山东省非遗武术项目,及其校园传承工作可持续化发展的初衷和愿景,济南幼高专将非遗武术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实况和经验;国家级非遗项目肘锤代表性传承人申孝生,螳螂拳代表性传承人孙日成、刘馨,孙膑拳代表性传承人刘海港,省级非遗项目太平拳代表性传承人王大庆,地龙经拳代表性传承人杜文明,太乙门代表性传承人林树基,文圣拳代表性传承人卢飞宏等分别作典型发言,探讨了在传承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收徒授徒育人及非遗武术进校园的工作开展问题。大家就校园传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到会的专家学者展开对策讨论。卢飞宏重点对近年来文圣拳武学文化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与各非遗武术传承人探讨了挖掘整理工作的经验和要求。大家一致肯定了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为非遗武术传承搭建更大更广的交流平台,对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的科学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最后,济南幼高专领导毕恩明、马洪秀对研究中心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服务全省非遗武术发展的要求和倡议。研讨会结束后,我省的非遗武术项目查拳、临清肘捶、螳螂拳、地龙经、太极拳、二郎拳等进行了展演活动,激起学生的阵阵喝彩声。

会议研究了非遗武术进校园的实施战略及教育传承的相关问题,对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和获得国家级、省级非遗武术项目传承基地的单位进行了授牌并颁发了证书。与会专家学者展开座谈交流,对非遗的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以及进学校的课程开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研讨了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学校传承发展的意义、价值及可行性。认为当前已具备非遗武术项目进校园的条件,可以依托校园的资源,通过课程建设和社团建设等途径,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开展非遗项目的品牌打造,同时进一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武术教育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华夏民族在很早以前就有完备的武术教育思想和理念,在3000年前的周朝“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中,武术教育占有很重大的比重,华夏文明离不开文武的教育。在当今国家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势下,弘扬中华优秀武术文化,推动武术进校园工作,促进学校武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文武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这次研讨必将对于推动山东省武术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的作用,我们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努力促进文圣拳非遗“武术文化进校园”活动,支持中国武术教育工作,为中国武术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加强武术教育研究工作,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武术文化育人等方面作出我们积极贡献。近年来,文圣拳武学得到非常大的发展,加强了与高等院校武术体育专业的合作联系,特别是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曲阜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为文圣拳武学研究与保护和传承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