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圣拳武学与东岳泰山文化高峰论坛

2021年1月5日,中华文圣拳武学与东岳泰山文化高峰论坛在东岳泰山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主办,由泰安市武术协会、山东省汶上县文圣拳研究会、山东省嘉祥县文圣拳武术协会、山东省郓城县文圣拳协会、江苏省沛县文圣拳研讨会、江苏省丰县文圣拳养生搏击训练中心、山东省巨野县西关五步架研究会、河北省临西县文圣拳协会、山东省梁山县文圣拳研究会、山东省梁山文圣拳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梁山县五里堡文圣拳非遗传习所、河南省永城市马桥侯赛戚家武馆、济南市丽光拳馆、中国文圣拳济南国际培训基地、世界华人运动会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圣拳代表性传承人和习练者,特邀专家、学者代表50多人汇聚泰山脚下,围绕文圣拳武学与泰山文化、中华文化、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进行交流对话,深入挖掘文圣拳武学文化内涵,展示山东非遗武术风采。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九段李成银教授莅临指导会议。让不同思想在此碰撞,让多元文化在此交融,为中华武学文化的发展夯实坚实的理论基础。卢飞宏先生提交两万余字的《文圣拳武学与东岳泰山文化研究》论文。论坛活动对于弘扬和传播泰山文化,提升文圣拳理论层次水平和影响力,促进中国武学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由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卢飞宏主持。

武术作为与中华民族共生发展的文化载体,与中华民族同历沧桑,成为中华文化的生命基因。武术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它与众多文传统文化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武术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持,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加强武术文化交流,提高武学理论水平,是推动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泰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源头,在泰山举行文圣拳武学论坛活动具有十为重要的意义。论坛重点从文圣拳武学与泰山“天人合一”思想,文圣拳武学与泰山宗教文化的联系,文圣拳武学与泰山精神的集中体现,文圣拳“泰山论道”对文圣拳发展的重要影响,文圣拳武学与泰山包容思想和文化,以及弘扬泰山文化对文圣拳武学发展的意义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将文圣拳武学推向了崭新的高度。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活跃,气息浓厚。论坛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泰山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缩影,是中华多元文化的聚合之地,泰山独特的文化特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圣拳武学文化的精粹,它在文圣拳武学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传统文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儒、释、道三教,它们在起源阶段都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泰山经历了儒、释、道三教的兴起、繁盛、衰落的全过程;颇具地方色彩的民间宗教和信仰也在泰山立地生根,广泛传播,经久不息,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泰山宗教文化。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泰山处处显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形态,反映出三教合一局面。文圣拳与泰山文化有很深的渊源,特别是“天人合一”文化、太阳崇拜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泰山老母文化,以及“合和文化”等。文圣拳文化与泰山文化一脉相承,其多元文化观与泰山包容和谐的文化相契合,成为泰山文化的重要代表形式。

源自于太阳崇拜、东方崇拜和大山崇拜的泰山崇拜,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三代以来,特别是秦汉以来,泰山以其雄伟的山体形象一直是中国国家强大的象征。先秦以降,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大典绵延不断就是最具说服力的历史明证。太阳神崇拜在泰山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它源自于华夏古老东方民族的太阳崇拜。“圣帝老爷”即太阳神,亦指自然之太阳。“圣帝老爷”崇拜在文圣拳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文圣拳清静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和平安宁、公正无私、惩恶扬善、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境界。相传泰山“太阳庙”是太阳神的居住之所,泰山也成为文圣拳武学所敬仰的文化圣地。泰山老母信仰与文圣拳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信仰几乎都以“无生老母”作为最高神祇,“十二老母朝无生”(泰山老母是十二老母之一)是明清民间宗教老母崇拜的基本表现形式,体现了深厚的民间宗教信仰文化,她在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文圣拳的“老母信仰”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文化在中华武学中的文化遗存,体现了历史上文圣拳深厚的民间宗教信仰文化内涵和底蕴。

泰山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个朝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与泰山有联系。泰山作为一种形象和精神已经根植于中国社会的演进之中。泰山崇拜在华夏文化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山海经》中的昆仑就是泰山,夏前华夏族活动在泰山周围的山东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创造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先民是华夏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是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泰山崇拜的一种表现。泰山文化是“华夏之源,中华神山”。泰山在我国人民心中是高大,神圣的象征。从古至今的许多为人熟知的成语及典故中,常引用泰山作比喻,来形容稳定和重要的内容。例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天地交泰”,“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等等,这一切都说明泰山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这也正是泰山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泰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意识的载体,一个不可替代的象征物,一个中华民族传统理念的标识物。作为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共源共流的泰山, 其精神主导承载着我们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 积淀着历代先贤们的智慧。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体现了文圣拳在历史发展中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更坚,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巍然屹立于中华武学之林。这种正气凛然、不惧风雨、“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文圣拳传承人和爱好者,不惧风雨,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顽强发展,迸发出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文圣拳所具有的莲花与梅花的高贵品质和精神,也是泰山精神和文化的生动体现。泰山“会当凌绝顶”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不让土壤”的博大胸怀,“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以及“泰山石敢当”的正义和担当精神,勇挑重担、永不懈怠的泰山“挑山工”精神,都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圣拳的凌云壮志、豪迈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使文圣拳武学成为泰山文化的象征。泰山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泰山成为文圣拳精神与“中华武术精神之魂”的象征。

文圣拳是一种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形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万象,融百家之长,通百家之术,它在中国武学体系中具有普遍的包容性、代表性和同一性。文圣拳发源于孔孟之乡、济宁京杭大运河流域,深受儒、释、道三教文化影响,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是齐鲁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泰山文化和精神的重要体现。文圣拳文化与泰山文化、信仰和精神融为一体,“天人合一”、“三教合一”、万法归一。文圣拳武学的重要内涵在于玄学文化,河洛、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奇门等是文圣拳的重要理论基础,集外家功夫之长,通百家之术,它将儒、释、道三教思想渗透于文圣拳理之中,将《易经》《道德经》《黄帝阴符经》等深奥法则寓于拳法之内,集内外五行于自身,万物生发,阴阳合和,八方运化,细微玄妙,包容万象,大道至简。按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普遍规律,以道启心,以心悟道,以道传武,以武弘道,八道合一,三教合一,万法归一。它融会中国哲学思想文化,蕴含着儒、释、道、墨等社会哲学,兵学、中医学、伦理学、美学、气功、丹道、宗教等多种传统文化于一体,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文武合场,内外兼修,性命双修,形成了中华武林中独具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文圣拳文化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成为中华武术中最具魅力的拳系之一。继承和弘扬以文圣拳为重要代表的优秀传统武术文化,对于促进中国武术发展,振兴民族尚武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泰山文化不断融合古今中外文明与先进思想,使各种文化在泰山和谐存在、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中国人乃至世界民众的精神家园。文化上的包容性,使文化在内部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外部则向世界开放,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和营养,从而使自身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泰山以其博大的胸怀,容纳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所特有的包容性成就了泰山文化作为“国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容乃大。泰山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它和中国大一统的局面联系在一起,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五岳独尊的形象,其雄伟,高大,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含义,彰显泰山具有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我们要弘扬泰山文化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展现文圣拳多元文化魅力,从而也将文圣拳武学文化推向崭新的高度,不断激发文圣拳文化的内在潜力,让文圣拳的多元文化观在中华武学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风采。东岳泰山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海纳百川,包容万物,创新发展,是泰山给文圣拳的重要启示,也是对中华武术发展的重要启示。

2013年4月20日,文圣拳代表性传承弟子在泰山之巅举行的中华文圣拳泰山论道活动,这在文圣拳当代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文圣拳泰山论道活动是一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文圣拳武学的“寻根之旅”,一次朝拜华夏文明起源地的“朝圣之旅”,一次建立中国民间宗教武学文化体系的“奠基之旅”,也是一次推动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文化发展的“文化之旅”。文圣拳《泰山论道赋》(即《泰山论道祭拜词》)以其深厚的圣功文化底蕴,成为文圣拳武学文化的传世经典,其同时与2014年5月6日文圣拳在华山之癫举行的华山论剑活动之《文圣拳华山论剑赋》《华山论剑祭拜词》(简称文圣拳“两赋一词”),共同成为文圣拳武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圣拳武学思想和文化体系。文圣拳泰山论道是中华武学的文化传承,是弘扬与振兴文圣拳武学文化和中华武术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文圣拳在中华武术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铸就了文圣拳武学文化之魂,成为文圣拳所独立拥有的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文圣拳泰山论道建立了文圣拳思想文化体系和泰山论道组织体系,使之成为文圣拳发展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为之后文圣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和组织保障。它对文圣拳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文圣拳当代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弘扬文圣拳武学文化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开启了文圣拳武学全面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大力弘扬泰山精神和文化,对于促进文圣拳武学与中华武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性格、信仰和思想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文圣拳深受易、儒、释、道、墨、兵、医等以及三教合一文化的熏染,重武德,讲武学,文化和精神具有泰山、黄河、长城文化的精髓,同时与大运河精神和文化相结合,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和时代张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也体现了文圣拳乃至中华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是文圣拳多元文化观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了文圣拳“和合圆融”“兼容并包”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文圣拳的多元文化观对中国武术思想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中华武术文化的宝贵财富,它对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文圣拳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历经沧桑,与泰山文化、中华文化、世界文化交流融合,成为中华武术中最具有文化特色与代表性的武学文化之一。

实现中华武术的复兴,需要宏扬包容开放、融合和谐、择细成高、开拓创新的现代泰山精神和文化。精神和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石,要深入挖掘武术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建立中国武术“大文化观”,以武术文化的振兴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成果,从而不断壮大发展自己。只有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开放包容胸怀,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无比广阔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尊重多样性,包容多元化,合而不同,求同存异,共同奏出人类文明的和谐奏章。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受外来文化严重冲击和影响下,要坚决克服崇洋媚外的观念,坚定地保持民族文化定力和自信,扬弃地吸收不同文明之精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护着中华民族文化根脉,让中华文明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也让中华武术国粹进一步发扬光大,为振奋民族精神,强健国人体魄,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做出更大的贡献。要深入挖掘文圣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要强化文圣拳精神、文化和思想内涵的挖掘,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和文化价值,让文圣拳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文圣拳武学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几百年来一直发展延续,并迸发出勃勃生机。文圣拳发展责任重于泰山,任重道远,要按照“讲武道,铸武魂,重武德,固根本,通百家,立德业,兴大道,保平安”的思路,不断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夯实文化发展基础,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厚德重义的广阔情怀,不断增强文圣拳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将文圣拳武学文化发扬光大。努力挖掘、凝练文圣拳文化的深刻内涵,发扬文圣拳中蕴含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展现文圣拳精神的现实价值,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位文圣拳传承人和爱好者,都要从自己做起,做文圣拳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以实际行动,让文圣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断创造文圣拳发展的新辉煌,为“文化山东”“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增砖添瓦,为推动中华武学向前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二○二一年一月九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