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邹安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7日 第 12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眺神臂城。
  陈 颖摄

终于到了久仰的神臂城。

神臂城隶属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神臂城镇老泸村,屹立于长江北岸,始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这里遗存着四川泸州老城的风采神韵,也是四川保存完整的长江上游古战场遗址。2013年5月,神臂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高处俯瞰,你会发现,神臂城恰如其名,犹如巨人的手臂伸向江中,挽系着山河。它三面临水,又和陆地紧紧相连,呈现出“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独特景致。当我走到城门下的那一刻,久违的阳光倾泻而下,万丈光芒辉映着古城墙遗址,一种宏阔的气象踏空而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翻开合江县志,上面清晰地记载着:神臂城有2.5平方公里的重点保护区,1100余米的城垣,两道城门,以及炮台、护城池、校场坝、地下坑道、一字城等。看着古老的城墙,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青色的石板路上,究竟留下了多少好儿郎的足迹?又有多少双将士的眼睛,透过沧桑的城墙孔洞,凝视过那宽阔的江面?

史载:公元1243年至1277年,泸州军民凭借天险,浴血奋战,牵制了元军主力,守土抗战34年,因而有“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之誉。又因为当年泸州城曾迁居于此,所以当地人又把这里称为“老泸州”。

江水滚滚而逝,烽火硝烟散尽。阳光下,顺着古城门石梯向下,欲往江边走。蓦然回首,发现竟有一株高大的黄桷树生长在石壁上,枝繁叶茂,摇曳生姿。那些裸露出来的根须,四处蔓延却又紧紧簇拥着,在阳光下泛着青色的光芒,古老而鲜活,映衬出古城苍劲的风姿。

眺望前方,地势开阔,江面如锦缎一般铺陈开去,又恰似明镜般泛着波光,倒映着两岸的青绿山林。偶有几只鸟儿拍着翅膀翩翩而来,在半空中翱翔几圈后,又飞向远方。一艘轮船突然闯进视野,在洁白浪花的追逐下,恋恋不舍地远航。

凝神屏气,欣赏着这壮美的山河图,感慨大自然的神力。我的激情和诗意就要喷发,而思绪也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交织徘徊。

再回望江畔,一碧沃野,绿树蓊郁,叫不出名字的花儿开遍了山岭。古老的城墙下,一畦畦菜地边,几座乡村院落点缀其间,氤氲出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农事稼穑,传承久远。正是抢种时节,一个老人在自家菜地里忙碌着。他弯腰劳作的剪影,成为了这幅山水画的点睛之笔。山水相依,正如农民和土地血脉相连。

也正因此,在古老的神臂城,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独特的习俗,每年端午,这里都会举行“吼河闹”的民俗活动。同行的本土作家宋晓红细细介绍:当地人过端午,并不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而是推迟10天,即农历五月十五。它还有个独特的名字,叫“焦滩大端阳”,已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焦滩”,来源于神臂城镇的原名“焦滩乡”。

据记载,1936年,长江水位暴涨导致当地发生洪水,之后大旱300余天,直到第二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才迎来降雨。人们抢抓农时,通宵达旦栽秧,错过了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于是大家商议推迟10天,在农历五月十五举办隆重庆典,“大端阳节”被正式确立并延续至今。

年年岁岁,佳期又至。神臂城镇政府干部小杨告诉我:“大端阳节”在村民们的心目中分量很重,不啻于过年。每年农历五月十四,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神臂城镇,走亲访友的同时,也用心准备参演的节目。第二天,神臂城下热闹非凡,划龙船、扭秧歌、搬打狮子、耍龙灯、猴子爬杆、跳花船等特色民俗表演,绘成一幅多彩民俗风情画,在这里徐徐展开。

长江之上,最精彩的当然是划龙舟。比赛的时间一般是下午,只等人群聚拢,河对岸的竹林里早挂上“彩头”。待铁炮三响后,一时间江中龙舟竞渡,岸上人们吆喝震天。夺魁者等船靠岸后,其中一人飞快上岸跑过河滩,抢到鸭子,也抢到了“彩头”。

这还没完,龙舟比赛结束后,民俗活动便热闹开场。“吼河闹”的演唱阵容主要汇聚在江边、竹林里;耍龙灯、跳花船、扭秧歌等的表演队伍则分散在临江场上。观看表演的群众络绎不绝,歌师和民间艺人各自亮出绝招,整个神臂城汇成欢乐的海洋,人们直至农历五月十六才余兴未尽地散去。

出古城门往右,沿着城墙前行数百米,从中间分出的一条小道下山。山路极其陡峭,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浩浩江水,每走一步都须小心翼翼。让人称奇的是,在这样的绝壁上,古城先人竟雕刻了几尊石像,讲述有关神臂城的传奇故事。

如今,人们仍用自己的方式延续和演绎着古城的精彩。下得山来,临近江畔,地势开阔,土地肥沃。沙地里,栽种着片片桂圆树和橘树。我停下脚步,感受着清爽的江风,仿佛看见金秋时节,金黄的果子挂满枝头,正对着我微笑。

不远处的风景吸引了我的视线。急急奔过去,只见一条石刻的巨蟒盘卧在龟背上。这是由一面整石雕刻而成的,龟和蛇紧紧相拥。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符永利博士认为,在古代,这个蛇盘龟的雕塑起着指示方位、征服水患等作用。

历史上,有江河的地方,大多会有这样镇水的吉祥物。它反映了人们朴素的心愿,祈求江水安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神臂城的百姓已过上了这样的生活。离这个石雕不远处,生活着一户人家,他们日夜看着长江滚滚而去,也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