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12日,中国当时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林森特意起了个大早。这一天,大英帝国加拿大自治领新任驻华公使欧德伦,即将向国民政府递交国书。虽然他这个“国府主席”形同虚设,但这种仪式一般还是由他出席的。

穿上一身八成新的兰士林长袍马褂,披上一条红色丝质绶带,登上罗斯福送给他的那辆黑色防弹别克车,正式出发。

林森住的林园距离国民政府大楼足足有30公里,也正因此,他每天都要坐车去上班。身为国家元首,林森的一切待遇都是顶级的,比如车牌号是“渝001”,给他开车的司机也是经过特别培训的,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按理来说不应该出意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当汽车来到一个三岔口时,前方突然传来了一阵鸣笛声,只见一辆大卡车径直的冲了过来,司机眼见对面既不让道也不减速,只好猛打方向盘变道,险之又险的和卡车擦肩而过,两者之间只碰一下。

也正是这一下,汽车一下子失去了控制,朝着路边的一棵大树就撞了过去,坐在后排的林森没有系安全带,在惯性的作用下飞了出去。

很快,林森出车祸了的消息就在重庆传开了,当蒋介石得知此事之后,一边派人前去慰问,一边让人将军统头子戴笠找了过来。

当戴笠抵达蒋介石的办公室之后,只见他的表情似乎有些奇怪,问道:“戴科长,林主席这事是你干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之所以有这一问,是因为他和林森的关系,有些特殊。

林森可以说是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他出生于1868年,27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作为江西省的代表前往南京参加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并制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林森这个人很是淡泊名利,对争权夺利没什么兴趣。《道德经》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的林森反而“官运亨通”,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就当上了临时参议院的议长。

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林森和蒋介石也有了接触。彼时的蒋已经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而林森却只是建设部部长,因为他淡泊名利,不喜欢趋炎附势,所以也没和蒋介石有过多往来,公事公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森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蒋介石成为了手握大权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而林森只是“海外部长”、“中央监察委员”。

在当时的国民党人看来,林森是位“老好人”,他又没什么实权,应该不会和蒋介石起什么冲突。然而就在1931年,林森却被蒋介石下令“通缉”了。

1931年,蒋介石邀请立法院长胡汉民到陆海空总司令部“吃晚饭”,结果胡汉民刚到就惨遭软禁,这才知道这是蒋氏的“鸿门宴”。

胡汉民被捕一事立马引起全国哗然,陈济棠、李宗仁等两广地区的实力派激烈地表示反对,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想到了在外国旅游的林森,专门给林森写信让他回来当立法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森接到信后很是客气,说自己愿意出任该职,不过“现身处海外不能脱身,暂难就任”,建议蒋介石将胡汉民迁往庐山,最好直接释放,那样一来“群疑尽释,纠纷自平。”

蒋介石接到信后当即回复:“大江南北,山明水秀,随处可由展堂(胡汉民)自择。”

另一边,国民党内部的粤系官员们在孙中山之子孙科的串联之下,纷纷离开南京南下,准备在广州“另立中央政府”。

4月30日,邓泽如、林森、萧佛成、古应芬联名发了一份“弹劾蒋中正”通电,将蒋介石骂得体无完肤。问题是当时林森根本不在国内,也没人跟他商量,就自作主张地把他的名字署上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森

一个月后,“反蒋同盟”在广州开了一个会,并再次发表了一份由唐生智领衔的“讨蒋通电”,要求蒋介石在48小时之内辞职,在这份电文中林森同样“被代表”了。

这件事情无疑让蒋介石很没面子,将此事视为“反叛”,迅速开除了林森和邓泽如等人的党籍,还对他们几个发出了通缉令。

就在这件事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迫于国内外压力,宁粤双方开始和谈,最终双方通过了19项决议,蒋介石也宣布将通电下野,撤销了对林森等人的通缉令,恢复了他们的党籍。

不久之后,林森从海外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19项决议中有这么一条:“国民政府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责实际政治责任。”

这是蒋介石最为看中的一条,只要手里还握有兵权,就算不当国家元首,只要自己手里有枪,军政要事还得听自己的。可问题是,虽然这“国府主席”只是一个摆设,由哪个人当还是很重要的。

当时,关于这一职务有四个人最被看好:孙科、于右任、蔡元培、林森。

身为孙中山独子的孙科最先被排除,蔡元培因为曾经“帮过蒋也反过蒋”,又是汪精卫提名的,所以也被排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铭枢

蒋介石最看好的是于右任,但他也得兼顾广东那边的意见,为此专门将宁粤双方的调解人陈铭枢请了过去,问让于右任出任主席怎么样。陈铭枢表示:

“于老先生好是好,但还有个更好的人选。有一人,他在国内声望很高,又没有各方面的政治背景,完美符合广东方面提出的“年高德劭”的要求。”

蒋介石一听就知道他指的是谁,但还是装聋作哑地问:“此人是谁?”

“委员长当真没想到吗?当然是林森,林子超是也。”

蒋介石听后“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林子超先生啊。可他一向爱清静,好清闲,不知愿不愿意出这个头呢?”

“只要委员长点头,我自当前往劝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知道了林森之前是“被署名”的事,对他没什么成见。如果让林森出任主席,既符合“年高德劭”的要求,又能团结党内的诸多派系,还能显示他的“器量”,于是欣然同意了。

1932年1月1日上午10点,林森正式在南京国民政府大礼堂宣誓就职。

林森这个“国家元首”,因为手里没有任何权力,基本上就跟吉祥物一样。当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甚至派系内部都有各类派别,大家都喜欢培养自己的亲信,搞小圈子。

然而,林森就职之后,为人处世十分的小心谨慎。

一朝天子一朝臣,林森上任后,国民政府文官处文官长这一重要职务也要跟着换人,他选中了当时呼声最高,和自己也是关系莫逆的魏怀出山。

在登门拜访时,林森专门给魏怀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不要发表任何讲话;第二,不得赴任何私人宴会;第三,不许写条子,向机关推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怀上任之后,果然做到了“无为而治”,将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还有一次,国民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开会讨论改组某省省政府事宜,从来没涉足过人事安排的林森,在会议上破天荒的提名了一个他看好的教育厅长人选,结果该省的省主席却跟他唱反调提了另一个人选。

最后的会议召开时林森有事没去,大家把他提名的事给忘了,按照省长的推荐给报了上去。

林森看到之后当然很是不爽,但最终还是没有以势压人,最终由省长推荐的人当上了教育厅长。

虽然在政治上“与世无争”,但林森对国家元首的威严还是很看重的。

1932年,林森和蒋介石先后上庐山避暑。有一天,林森和几个古董商在一间庙里面谈生意。正巧蒋介石也坐着藤轿来了,路人怕“冲撞”了委员长纷纷避让,林森却泰然自若地继续品鉴着古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进来之后,径自走到林森身边,恭恭敬敬地说了声:“主席好!”

直到此时,林森才仿佛才发现蒋介石一般,抬头请他坐下喝茶。

寒暄过后,蒋介石起身要离去,跟林森表示:“主席有什么事要办,可去励志社。”林森点了点头,啥也没说,等蒋介石走了之后就继续品鉴古董,就跟啥事没发生一样。

1933年,汪精卫接任行政院长,没拿林森这位“泥菩萨”当回事,到南京一个多月后才想起来自己应该去拜见国府主席,于是带着一票部长去“参谒”。孰料,一向与人为善的林森竟然让他吃了闭门羹,一见没见。

当天下午,林森优哉游哉地去了行政院回访,说道:“上午汪院长光临,不敢参见大礼,故回避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精卫当场就闹了个大红脸,自此以后对林森以礼相待。后来他当了汉奸,为了补充“新鲜血液”,显示“正统”,遥尊林森为“主席”。林森知道后勃然大怒,一向文雅的他甚至破口大骂:“你汪精卫要当汉奸,何以要拉上我?真是无耻之尤,可耻亦复可笑!”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蒋介石和林森之间可以用“客气到疏离”来形容。每回林森外出视察前都得给蒋介石发一封措辞很客气的电报,回来之后也专门发电给他说声,而蒋介石对他也同样如此,每次必回电:“主席大安”。

事实上,对于林森,蒋介石可以说是三分尊重,三分猜忌,四份利用。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何应钦等人见到机会来了,义愤填膺地表示张学良不为人臣,应该对西安进行轰炸,逼张学良把敬爱的委员长交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要轰炸了西安,会不会“误炸”蒋介石姑且不论,张学良“撕票”的可能却是高得出奇。因此宋美龄、孔祥熙等人坚决不同意。问题是,他们几个主和派却处于劣势。

这时林森表态了,说不能把西安方面逼急了,委员长有个差池对大局不利。因为他的加盟,主和派立马和主战派势均力敌,成功拖到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蒋介石有惊无险的回到南京后,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赶去接机,何应钦等人表现得很热情,林森却淡然自若的站在一边。

蒋介石没有理会表忠心的何应钦,径直走到林森面前,深深一鞠躬,然后跟他握了握手,说道:“有累主席受惊了。”

对于蒋介石这番莫名其妙的话,林森装作没有听懂,还楞了一下。直到回去之后,他才对魏怀说:“明明是他受了惊,怎么反倒是我受惊了。他这是做给别人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森之前从来没有过背后议论别人的习惯,可见他对蒋介石利用他这事还是很有意见的。

还有一次,国民党中央召开一次会议,主要涉及到蒋介石和胡汉民的争端。蒋介石到了会场之后,惊讶地发现林森没来,一打听才知道林森发高烧请假了。

蒋介石当时就怀疑,林森是不是因为和胡汉民关系匪浅才故意缺席。当天深夜,他在没跟任何人打招呼的情况下驱车前往林园,还没等侍从进去通报,他就以“探病”的名义冲到了林森的卧室,吓了在里面照顾林森的魏怀一跳。

当眉头紧锁的蒋介石看到因为发烧满脸通红的林森时,表情立马放松了下来,和颜悦色的要求魏怀一定要认真照顾林森主席,还说如有需要,可以从他的官邸里面请医生。

就这样一转眼到了1943年5月12日,林森外出时出了车祸,因为没系安全带摔下了座位。当时他看起来没什么大碍,结果一到政府大楼就不行了,昏迷不醒,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脑溢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传开后,有很多人都在猜测此事是蒋介石指使戴笠做的,因为蒋介石在当时和美国人眉来眼去的,撞林森车的那辆卡车又是美国人的。大家怀疑蒋介石是觉得林森“碍眼”,才故意这么做的。

因此,蒋介石收到风声后才专门将戴笠找过去问是不是他干的。

戴笠怎么回答的已无史料记载,我们只知道,1943年8月1日,林森因伤势加重不幸逝世,死后可谓是“极尽哀荣”,全国各机关下半旗致哀一个月,中央广播电台反复播放林森在当年元旦发表的抗战演说广播讲话录音。

8月2日公祭日那天,重庆停止交通三分钟,鸣礼炮101响致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对林森予以了高度评价,延安也专门发来唁电,称林森逝世是“国父逝世后中国最大的损失。”同时,美、英、法、苏、巴西、伊朗等国也发来了唁电。

由此可见,林森这位品德高尚的国家元首,还是很受世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