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一提到朝鲜战争,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毛泽东铿锵有力的讲演和彭德怀横刀立马的将军色彩。

前两者固然都是舞台上的主角,不过为主角搭台唱戏的却是隐藏在幕后的周恩来。没有周恩来的细致谋划,朝鲜战争绝不可能迫使美国签下停战协定,也绝不可能一扫中国过去孱弱的国际形象。

因此,也有人直言说:“对周总理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埋没了他在抗美援朝时的最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治上的支持者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二十多年的秘书胡乔木依稀记得,说“在关键历史关卡中,有两件事情毛主席是很难下定决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再一件就是1946年底彻底同国民党决裂。”

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老祖宗孙武几千年前,就告知后人干戈一起,必将是血流成河,牵连甚大,每一个决策者都必须慎之又慎对待。

对于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战争更是如此,朝鲜战争既是冷战在远东地区,两个超级大国的一次碰撞,也攸关中国东北边境的国防问题,更是中国对外作战的一个全新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面对世界头号军事大国美国的挑衅,中央政治局的所有书记都不赞同和美国开战。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急转直下。

10月1日,国庆节这天,金日成专门挑着这一天,代表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向中国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信中写道:“我们决心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急盼中国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面临着严峻的选择,一天之后,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集了五大书记在菊香书屋东厢房连续召开了会议,反复讨论出兵问题。

在会议上,大多数同志都以敌人太过强大,国内百废待兴,不宜大动干戈,军队的训练不足为由,反对出兵,建议让金日成组成流亡政府。

会议室烟雾缭绕、气氛沉闷而又凝重,一向同毛泽东站在一起的党内同志也站到了对立面上。

众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