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6月16日讯(记者 张婕 通讯员 陈艳丽)2024年6月14日至6月16日,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世界战争与和平”研讨会在鲁东大学隆重召开。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省社科联主席唐洲雁,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德正教授,鲁东大学校长李合亮教授参加会议并致辞。会议由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厚教授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洲雁教授代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世界战争与和平”研讨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和鲁东大学在世界史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贡献给予肯定。他表示,战争与和平问题是贯穿世界历史的根本问题,也关乎人类社会未来的盛衰安危。一方面,和平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期待与殷切向往,千百年来国际社会有识之士为谋和平、求安宁而不懈努力;而另一方面,战争也是世界历史的常态,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扰乱了全球秩序,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局部战争和国际冲突接连不断,人类社会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研讨会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以及“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等主题展开研讨,呼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显示了山东省世界史工作者们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历史关切和现实关切。

李合亮教授在致辞中向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我们要擅于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为建设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发出山东声音、作出山东贡献。本次研讨会聚焦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陈德正理事长代表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向所有长期以来指导和帮助山东省世界史和区域国别学发展的机构和学者表达了感谢。他指出,世界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承担培育世界公民的使命。世界史学科要接续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将自己的研究与国家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黄洋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姚百慧教授、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王玮教授和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高春常教授先后作主旨报告,集中展现了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省内外2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名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80多篇,与会学者在4个分会场、分为8个小组进行了研讨。来自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大学、菏泽学院、潍坊学院、泰山学院、德州学院、鲁东大学等省内高校和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省外世界史学者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文明交流互鉴、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世界地区与国别史、世界史教学与改革和山东省世界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充分的探讨,体现了世界史学者对重大问题的现实关切和中国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