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将内政问题诉至街头民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赖清德希望立法机构重新审视法案内容

针对岛内立法机构三读正式通过的台立法机构改革条文,民进党行政团队于本月6日明确提出复议申请,并提交复议理由书给赖清德批准。赖清德也于第一时间批准了这份申请。6月11日上午11点,这份申请复议的公文正式送达台立法机构。赖清德的发言人郭雅慧称,赖清德希望立法机构重新审视法案内容,找出以台湾利益为优先的最大共识。

这份改革条文是由刚刚就任的新立法机构成员投票表决通过的,理论上反映了岛内最新的民意,而且最近几乎所有民调也都显示大多数人支持改革。然而,弱势当选的赖清德和他的行政团队却质疑这份改革条文并非最大共识。赖清德批准复议,等于宣告岛内立法机构的改革进入了“加时赛”。

与此同时,民进党“中央党部”11日还向各地党部发文,正式发动反对改革的全岛宣讲活动。“中央党部”将提供相关宣传材料,并亲自举办三场活动。首场活动选定在台立法机构国民党党团总召傅崐萁的选区花莲,其余两场分别在台北市和新北市举行。这次中国国民党也不甘示弱,同步举行支持立法改革的全台宣讲活动,其中首场活动就安排在赖清德的发迹地台南。

当天活动中有绿营人士闹场,险些造成民众冲突,只能依靠大量警力维持秩序。由此可见,这次立法机构改革之争已经在岛内引发民意对立,随着各方高强度的宣传造势,对立也将势必进一步升级。当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届时无论哪方失败,都有引发冲突升级的可能。

此外,由于民进党在台立法机构内人数不占优势,他们还发起了针对民代个人的罢免战。只要集中力量罢免掉国民党的一位民代,就可能实现立法机构最大党的易位。因此,罢免行动已经不完全看所谓仇恨值,而是看这位民代的实力是否有限。于是,中国国民党籍新北民代叶元之就成了民进党的最大标靶。国民党当然也是有牙还牙,瞄准了那些因为在野党分裂而侥幸当选的民进党民代,同步酝酿罢免。

值得注意的是,这股罢免潮似乎并不止局限在民代层面,例如新党就瞄准了最近因胡说八道而闹出很大争议的桃园市亲绿议员于北辰。去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不到半年,罢免战就酝酿开打,若罢免成功,还将接续补选战。也就是说,未来的岛内社会将因这些政治运动反复动员而不复平静。

不过,高强度的政治动员对民进党来说却是有利的。一方面,议题的集中使民众无暇关注其他问题,团结了支持者;另一方面,民进党掌握大量社会资源,在经济实力和舆论方面都比在野党更具优势。因此,有分析认为,民进党可能希望将这种对抗持续到2016年的地方选举。过去8年,民进党在地方选举中屡战屡败,原因在于内政不利。赖清德这次不妨破罐子破摔,不管内政,主打仇恨动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瑜与民进党党团书记长庄瑞雄爆发激烈口角

13日,台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召集蓝绿白政党协商复议问题,结果上任以来一直表现中立、态度温和的韩国瑜,与民进党党团书记长庄瑞雄爆发激烈口角,导致韩国瑜一度愤然离席。虽然口角并未妨碍当天协商达成决议,但却成为岛内新闻焦点。这也预示着未来各党协商会不断通过冲突来凸显各自的观点,甚至没有观点,纯粹表达立场和态度,也由此积累了各自支持者的愤怒情绪。

对不支持者,复制台版“麦卡锡主义”

继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王义川无意中透露民进党正滥用个人信息用手机分析群众后,民进党民代沈伯洋又提出,岛内那些与大陆有来往人士以及陆配存在与大陆配合的风险,需对他们进行监控和相应的司法措施。此言论一出,立即引起舆论的激烈反弹,同时也让很多台商、陆配及其他与大陆交流人士感到不安。

事实上,民进党发动司法机构对过去来往大陆的人士进行调查并不是新闻。民进党当局还约谈组团到大陆观光的地方里长,其中不少人无端被拘留,造成很大困扰。

但沈伯洋的提法,已经不是有没有去过大陆的问题,而是认为只要曾与大陆有过联系,就会被套上嫌疑人的身份,成为所谓的高危分子。岛内资深媒体人李艳秋戳破真相,指出王义川和沈伯洋都是赖清德提拔的心腹,执行的都是赖清德的意图。说白了,只要你支持蓝白阵营批评过民进党,选举时没有投赖清德的票,你就是“高风险群”,你就有可能和对岸勾搭,出卖台湾。李艳秋调侃道,“干脆我们都去自首吧”,并拜托赖清德比照电影《周处除三害》的剧情,让这些所谓的“高风险族群”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她相信台湾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会去自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伯洋过去曾做过补课教师

沈伯洋是学刑法出身,过去曾做过补课教师,因组织亲绿的所谓公民组织而受到民进党青睐。他参与创办民粹组织黑熊学院,收学费教人识别何为“第五纵队”和“认知作战”。他一边“抗陆保台”,一边发大财。赖清德提名沈伯洋为民进党不分区民代第二名,男子组第一名,不仅说明赖清德对沈伯洋个人的重视,也预示着赖清德的执政重点将放在所谓“认知作战”上面。但沈伯洋的个人水平实在不高,他参加节目为反立法机构改革辩护时,被主持人问及为何民进党过去半年不采取行动,他竟回答说是因为条文太难写。

不过,沈伯洋还是懂得所谓“认知作战”精髓的。他发现大众缺乏理解复杂法律问题的耐心,这就给了他扭曲事实真相的空间,然后他用浅白易懂的话说出来,以此蛊惑人心。台湾社会本就是一个浅表性社会,所关注的新闻话题繁多琐碎,很少有人真正关心复杂的问题,大多满足于“懒人包”。而民进党就是擅长制作“懒人包”的高手,懂得如何将“懒人包”做成宣传工具。这次沈伯洋给那些来往于两岸的社会人士贴上标签,尽管引起舆论反弹,但由此造成的“寒蝉效应”也是明显的。

不过即便如此,将几百万人视为危险分子的言论,一般的民进党人士还是不敢说的。因此,附和沈伯洋言论的人并不多,这或许也是赖清德重用沈伯洋的原因,因为沈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在5月17日的台立法机构民代大战中,沈伯洋在冲突中受伤。事后视频显示,他是在民进党民代王定宇的鼓动下,才爬上人群顶端,又从高处滑落,头部朝下,情况确实非常危险。视频中,当沈伯洋摔落时,本以为会有人接住他,但现场却是一众身处下方的民代们纷纷本能地回避,让他直接摔在地上。

这对沈伯洋个人而言很具有象征意义:他被人当枪使,但真有危险时,大概率无人施以援手。

作者:许亿,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