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十四大召开前夕,时任中顾委常委的陈丕显在上海看望陈云同志的时候,陈云严肃地对他说:“十四大以后,我这个中顾委主任就不再干了,我考虑了,决定了。至于一波、任穷同志干不干,中顾委以后还设不设,请他们研究。你回北京后,把我的意见转告给他们。”

薄一波、宋任穷都是当时的中顾委副主任,实际负责主持中顾委的日常工作。他们听了陈丕显的转述后,一致表示:“我们两人也都要退下来,十四大以后中顾委应该取消。”

接来下,薄一波让中顾委办公厅起草了向十四大的工作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薄一波除了肯定了中顾委在过去5年的工作成绩,还写道:“鉴于中顾委已离世两届,委员们的年事已高,已基本上完成了作为一种过渡性组织的任务,为此我们建议,十四大后可以不再设立中顾委。”

薄一波的这份工作报告完成了,立刻就引起了老同志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对中顾委过去5年的工作成绩表示肯定,但对十四大后取消中顾则反响强烈,大多数中顾委委员都认为,中顾委可以再保留一段时间。经过两天的讨论,大家的意见还没有达成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帮助大家统一思想,薄一波在中顾委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一个重要的讲话。

他对大家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早在1989年9月就已经明确提出,十四大以后不再设立顾问委员会,这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当时他请尚昆同志告诉我:“一波,你对十四大取消中顾委有什么意见?”我表示,我没有意见,中央和小平同志怎样考虑决定,我就怎样执行。出于纪律的考虑,这件事我当时没有对别人讲过。这次十四大前,小平同志又严肃地讲:中顾委必须撤销。

接着,薄一波又向大家转告了陈云同志的意见,以及他和宋任穷同志的表态。他说:这件事是小平同志,陈云同志讲了话的,他们两位先后是十二、十三届的中顾委主任,这是中央已经做出决定的。为了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体面一些,我们还是主动提出撤销中顾委为好。

薄一波的话语重心长,娓娓道来,充满了说服力,大家听后纷纷热烈鼓掌表示赞同。薄一波看到一片掌声,欣慰地说道:“大家的掌声表示了同意,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于是会场再次响起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92年10月的十四大会议上,中央通过了中顾委的工作报告,同意取消中顾委的建议,对中顾委的老同志们顾全大局,保证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态度表示感谢和敬意,并号召全党要继续尊重和关心老同志,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

至此,在经历了10年之后,中顾委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组织在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后,光荣地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回顾中顾委的十年,它的诞生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在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的干部大都是职业革命家,他们大多数都已经脱离了生产,立志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革命事业,至死方休,因此大家很少考虑退休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们党的干部大都正值青壮年,毛主席也才56岁,省部级干部的平均年龄在40岁上下徘徊,比如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他已经是资格和威望很来的同志了,当时也不过才4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60年代,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培养中青年干部,提倡老中青三结合,然而,这个长远的规划被意外打断,到1976年后,当初的年轻人变成了中年人,中年人变成了老年人,年轻优秀的青年干部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导致当时的班子出现了老龄化、青黄不接的现象,如果任由其发展,必然要干扰到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

小平同志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1979年和1980年,他反复讲道:我们老同志要清醒地意识到,选拔接班人这件事不能拖,否则四个现代化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老同志最主要的任务,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提拔年轻的干部,各级单位都应该由有专业知识的人来领导,要特别注意从40岁左右的干部中选拔。

为了完成新老接替的历史任务,小平同志提出,应该考虑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把原来一大批的老同志吸收进去,发挥他们指导、监督、顾问的作用,同时实现我们干部的年轻化。

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把它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他精辟地说道:这是为后事着想……是“一场革命”。他同时强调,聂荣臻同志说的对,这个工作急不得,步子要稳妥,在中青年干部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老干部一下子全部丢开手也不行,要老中青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个问题,曾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有过一个精彩的论述:“人的年龄对其思想无疑有较大的影响,但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已经将近90岁,但你不能否认,他的思想是走在很多年轻干部前面的。”

老一辈革命家们一生波澜壮阔,经验丰富,他们的存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相当于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中青年干部的成长,也离不开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1982年的十二大上,中顾委宣告成立了,中央对它的定义非常明确:这是一个过渡组织。按照小平同志的设想,这个组织最多三届,最好两届就结束。

小平同志对中顾委的工作方式曾提出过三点意见:一要量力而行,二是宜虚不宜实,三是宜少不宜多。薄一波同志则提出了“六要六不要”的方针,并指出,要支持新的领导班子的工作,这是六要中最根本的一条。

《宋任穷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1987年第一届中顾委任期结束前,宋任穷和王震曾联名上书中央,恳请批准他们不再担任中委,“以腾出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鉴于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在1987年的十三大上,中顾委并没有被取消,而是又延续了一届。当然,中央对新一届的中顾委班子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有36名年高体弱老干部从中顾委卸任,54名老干部从一线退下后,进入中顾委担任委员。这也属于新老干部交替进程的一部分。

在第二届中顾委的任期里,有33位老人与世长辞,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粟裕大将、担任为中顾委副主任的许世友和谭震林。

到1992年十四大前夕,鉴于党内的老干部们基本都已经离开了一线,中顾委基本上完了它作为一个过渡性组织的历史使命,所以中央做出了十四大不再设立这个机构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