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标题:【延伸报道】行走中情谊相通——昭通市以旅为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综述

这里,历史悠久,古生物群遗址见证了人类史前的生命足迹;

这里,文化厚重,“五尺道”“南夷道”诉说着内地与边疆的交流和交融;

这里,扎西会议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

这里,45个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智慧和文化传承,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文化;

这里是磅礴乌蒙,大美昭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4日,昭通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发布了三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路线,即红色文化旅游线、历史文化旅游线和民族风情旅游线。

旅游,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经济相互依存,情感相互亲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条旅游线路中,一处处古迹、一件件文物、一场场节庆,是昭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自然的山水馈赠、多彩的民族文化、革命者的红色足迹,都为昭通做好“文旅+”文章,提供了生动素材。近年来,昭通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文化旅游”新路子,以民族团结进步带动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民族团结之情源远流长。

追寻红色足迹

初夏时节,满山翠绿,莺啼百转。

位于乌蒙山腹地的镇雄县、威信县、彝良县,以原汁原味的生态美景、层叠盘旋的诗画田园,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而闻名。然而,它们的旅游文化资源远远不只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一山一石还浸染了厚重的“红色基因”。

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威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扎西会议”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扎西会议”被中央党史研究室列为红军长征34个重要事件之一。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讲好“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扎西干部学院因长征而生、应传承而建、为使命而兴。这些年学院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学员,他们重走红军走过的长征路,聆听英雄事迹,瞻仰红色文物、品尝“忆苦思甜餐”,切身体验红军们在这里经历的“震撼往事”,探寻“初心”源头……

《殷禄才拖枪闹革命》《成立抗日后援军》《李乡长救出六红军》《胡志珍虎口脱险》……一幅幅红色历史画面在讲解员陈瑶的讲解下又活了起来,一个个红色故事和感人情节勾起了学员的种种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瑶是云南扎西干部学院培训部的一名教师,从事故事党课、现场教学、激情教学等工作。作为学院成立后的第一批教师,从最初的青涩懵懂到如今的信手拈来,面向各地的学员讲解了多少场次的红色故事,她也数不清了。

这些年,她明显感到来参观的研学团队呈井喷式增长。“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烈士的故事。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广大群众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陈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寻红色足迹,这里的一山一石深情诉说。在这里每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每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都能吸引很多游客。

2023年,威信县共接待游客216.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7亿元,促进各族群众持续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红色资源保护。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红军长征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将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使其化作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作为“红色县区”的镇雄、威信、彝良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不断思考和深耕的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来,镇雄、彝良、威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富集比较优势,把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利用红色文化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如今,这一系列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培训新高地;重点打造花房子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江西会馆会议会址展示园,建成红军长征过云南情景体验馆、红军长征标语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展陈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展陈馆,建成四渡赤水长征历史步道、环山览胜文旅观光体验步道等,“三园五馆两道”的红色教育矩阵初步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教学感受“扎西会议”、四渡赤水、乌蒙回旋战等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依靠各族人民开启胜利之路的红色文化故事,开展“重走长征路”,通过“会说话”的红色遗址遗存、纪念设施等,让游客触摸历史、展望未来,将红色精神植入心灵深处,涵养各民族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红色扎西小镇到水田湾子苗寨,从水田花房子会议旧址到石坎庄子上会议旧址,从贺龙指挥部旧址到罗炳辉将军纪念馆,听着这一路的故事,这些故事里的他们用生命守护祖国!

走进镇雄、彝良、威信,我们去寻找去感悟。

身处其间,遥想当年,革命的种子在乌蒙大地迅速撒播开来。

或许你我更会明白,什么是山河无恙,这盛世如你所愿。

曾守护过这片土地的他们,都不会被遗忘。

而他们,也将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邂逅历史文化

听,马蹄声声……茶马古道上的千年回响,一目三千年的盐津豆沙关从远古中走来。

看,江水滔滔……从乱石荒滩里成就了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闪耀在金沙江畔。

寻,悠悠古城……昭阳小巷里的古砖青瓦,每块都是历史,诉说着背后的那份久远,也诉说着民族融合的往事,万千故事激胸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触,朱提银熠熠生辉……鲁甸乐马厂矿洞满山,炉火通明,一路檐灯高挂,昼夜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探,马湖府的荣耀……马帮古道写满了岁月的苍凉与无奈,记载着坎坷,带着疑问探寻绥江一座古城的沉没与新生。

从发布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看,线路从鲁甸龙头山出发途经昭阳龙氏家祠、昭通古城,再到盐津豆沙关、水富邵女坪,在绥江马湖古城结束行程,从南到北串起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文化是先辈们在历朝历代的生活劳作中为我们留存下来的丰富遗产,它既展现了许许多多珍贵的人文景观,也是历久弥坚的可贵精神。今天,怎样充分利用历史文化促进旅游兴市,成为市委、市政府和人民共同面临的课题。

端午假期,昭通古城广东会馆内热闹非凡,昭通端公戏、昭通花灯、昭通唱书、京剧等非遗传统戏曲精彩上演。徜徉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抬头望去,辕门口、陡街、文渊街、怀远街、挑水巷等历史文化街区正拂去历史尘埃,一砖一瓦、一梁一栋、一街一巷都在释放古城文化独有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通古城位于昭阳区,以辕门口为中心,老城有四门,东为抚镇门,南为敉宁门,西为济川门,北为趣马门。古城以清代建筑为主体,又包含民国、中西合璧建筑形式的多元化建筑风格,一度曾遍布川地庙(成都会馆)、陕西庙(西安会馆)、雷神庙(江西会馆)、妈祖庙(福建会馆),以及两广会馆、两湖会馆、云南会馆、贵州会馆等十五个规模宏大的清代会馆,是远近闻名的“会馆之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心打造,就要把历史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市长杨承新在昭通古城保护利用专题办公会上曾指出,昭通古城保护利用工作在传承历史文脉、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众人居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古城保护利用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传承好历史文脉,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优美的环境、更便利的生活,留住城市“烟火气”、展示城市“老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通古城属清雍正年间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昭通城市的历史变迁和繁荣发展。当年极为辉煌的古建筑被历史的洪流淹没。2022年以来,政府多次对昭通古城的修复与保护开展了专题调研及研究论证,划定了以昭通辕门口为中心的2.97平方公里范围内为古城恢复与保护的核心区,确定了3年内把昭通古城打造成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年内申报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昭通古城保护工作启动以后,作为昭通历史上丰富的商道文化符号被保护、修缮,从此焕发新的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溯历史河流而上,用今日战略眼光。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杨廷光介绍,近年来,昭通深入挖掘各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市级统筹安排资金对李耀庭家庙、广东会馆等昭通古城景区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对朱提故城进行了统一定义;充分挖掘豆沙关五尺道景区“民族团结丰碑”袁滋摩崖石刻深刻内涵,向游客讲述“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的重大意义,增强各民族对“四个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入挖掘研究和阐释昭通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打造一批优质民族文化产品,以舞台演艺、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展示,创作出《那年红军到扎西》《阿依古举》等百余个文艺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山东的旅行博主“刘同学爱侣行”——刘峻铄和妻子曲星,2023年12月,夫妻俩开着房车来昭通旅行,来了就喜欢上了昭通,一待就是三个多月。他们欣赏名胜古迹、领略风土人情、感受自然风光,品尝各地的美食,通过拍摄视频让更多的人跟随他们的脚步看到昭通,爱上昭通,让昭通被更多人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曲星说:“我们夫妻俩喜欢旅游,游览过祖国的大江南北,这次看到了不一样的昭通,昭通的小肉串、米线、炸洋芋、凉粉都特别好吃。”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每一座城市,都有厚重的历史。

历史长河的积淀和大自然的恩赐给昭通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春潮涌动,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领略民族风情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赏心悦目的民族歌舞、绝妙多样的民族活动、特色美味的苗家宴席……今年花山节与端午节撞了个满怀,连日来精彩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昭通掀起了一阵阵高潮,昭阳省耕国学文化公园、大关靖安、永善马楠、绥江板栗、水富两碗等地各族群众竞相登台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场精彩的文化旅游盛宴,让游客大呼过瘾。

祭祖巡游、踩花山、苗王招婿、歌舞表演、篝火晚会、特色苗家长桌宴……绥江县板栗镇蝴蝶苗寨举办的花山节让游客余鸿雯连连称赞,直呼看点多多。“苗族同胞很热情,氛围非常浓厚,场面相当壮观,我们参与到他们的节目表演中,一起跳舞,一起唱歌,体验感非常不错,来了一次还想来。”游客余鸿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族节庆最能体现民族文化,今年,更多、更好玩的民族节庆活动成为昭通的一大亮点。

好山好水看不足。从巧家大寨镇车坪彝族村出发,全程580公里左右,沿路途经鲁甸桃源生态旅游区、昭阳葡萄井景区、大关黄连河景区、永善云上马楠、绥江蝴蝶苗寨。一路上彝族、苗族、回族等民族风情绚丽多姿,万亩草场、壮美瀑布、芦笙歌舞、地道美食、特色村寨等丰富多彩,不知不觉在“吃、住、行、游、购、娱”中就将陷入壮观的自然美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无法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昭通坚持“融”的导向,以旅为媒、以旅促融,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打造、传承发展端午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庆活动,赋予民族节庆活动新功能、新内涵,不断扩大昭通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节庆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和民俗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同时有效带动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行业增长,促进群众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旅游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

在这片土地上行走,可以一日领略不同纬度上才能领略的奇妙风光景致,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昭通,看山看水看锦绣乌蒙,相知相交结深情厚谊。在你来我往的流动中,在彼此欣赏的互动中,各民族兄弟姐妹越走越亲近。

来源 /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莫娟 图片来源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图示库 昭通市文旅局 柴峻峰

监制/ 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严家佳 编辑/李建芹

投稿/822996965@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告:即日起,“ 微昭通 ”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