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选自15大系列资料之“三人行”系列文章汇编第1期,7月初,我会将这期汇编共享到群中。

“三人行”系列主要是分享文友原创的机关单位工作经验的文章。

我在与一些文友,特别是新进入机关单位的文友交流中发现,他们“书生”意气和“愤青”情怀比较浓,对机关单位的人情世故“不感冒”,有时会不自觉地出现“智商”较高,“情商”不足的问题。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因此,我与机关单位的一些“过来人”和“明眼人”,组建了撰稿合伙人团队,原创撰写工作经历、从政感悟、人际关系等经验技巧类文章。

他们兼备“小聪明”和“大智慧”,在“摸爬滚打”中,总结和提炼出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能够预判和规避“雷区”,并善于吸取教训,化不利为机遇。

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向文友“传授”工作经验、处事方法、沟通技巧等在实际工作中学不到、也没人教的“技能”,帮助文友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成熟,有效解决现实中常遇到的难题。

这里共享“三人行”系列汇编中的一些文章,与文友共同学习、体悟、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为正文

单纯,于体制内而言,并非是一个正面的词汇。

单纯的人,几乎代表了没有背景、经历较少、头脑简单。这类人大多来自普通家庭,长相大多路人甲乙,学历普普通通,因为个人努力或运气好而进入体制。家人亲戚朋友等几乎都远离体制,能够获取的经验少得可怜。

这样的人,一头扎进体制的漩涡中,除了奋力扑腾,似乎别无他法。但就这样一个人,该如何混体制,甚至要混好呢?

或许自身的经历是一个参考,我就是这样一个世俗意义上单纯的人,走在大街上,完全泯然众人。

现在,坐在靠窗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即将落下的夕阳,思考着“一个单纯的人该怎么在体制内混得好”这样一个似乎很简单,但又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感慨良多。

在体制内“混得好”的标准是什么。从参加省考考到乡镇工作,后到县级部门,而后又回到乡镇任正科级领导职务。工作4年副科、6年正科,10年间6次年度优秀、1次“三等功”,这样算不算混得好呢?

单纯这个看似美好的词语,似乎与体制格格不入。如果在体制内,说一个人单纯,大概率不是什么正向评价。

旦单纯的人难道就没有出路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单纯的人心思简单,待人接物也简单。这种简单有时也是一种优势,让领导能够大胆放心使用,尽管有时略显木讷,但终归可信任、托底,时时在掌握之中。

单纯的人也大多踏实,这种踏实,内核在于有责任心,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像一头老黄牛一般,闷头干活,工作交到他的手上不用过多操心。

单纯的人,也有很多不足,刻板、不通人情世故、固执等都是他们身上闪亮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人如果想要在体制内混得好,除了保持自身的本色外,还要学会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

首先,把每一件负责的事情尽力干到最好,无论大事小事都不马虎,树立一种极端复杂的形象,让领导想起你脑子里就蹦出“负责”二字。

其次,打造属于自己的人设,既然没有八面玲珑的能力和想法,就老老实实静下来,修炼一门特长。或把业务搞得最透,成为专家。或提升写作能力,当“笔杆子”。或潜心宣传,成为各种刊物的“常客”。或培养演讲、体育技能,给领导脸上“贴金”。

再次,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尽力多与直属领导、分管领导,乃至“一把手”多接触,工作多请示,日常多汇报,牢牢把握“三个关键人”。

同时,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生长的信念信心,无论做什么,都要有目标、方向。无论遇到什么都坚定不移,朝着有光的方向前进,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所处的平台。

最后,时刻警惕和防范顾影自怜或自命清高的心态,无论自己多有本事,学历多高,在体制内,特别是刚参加工作刚开始的那几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白”。小白就要有小白的心态,摆正心态,一切慢慢来。

单纯的人,在体制内成长,也许会很辛苦,也许付出很多也未见回报。但别着急,小树苗长成大树,需要时间的积累,哪怕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也不能轻易放弃,努力往上走,一步一步,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到时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看到这里,文友,请你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单纯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