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心归处是淮安》

讲百姓故事 听百姓心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

一份专属自己的独特花火。

一段珍藏于心的回忆,

既是难忘的故事,

也是时代的缩影,

时光不老人已老,

而心中的那座城,

始终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IRST

本期荐读

父亲的绝活

▲作者:赵秀云

我的父亲生于1924年腊月,今年已经100周岁,只可惜老人家十二年前仙逝,留给我无尽的思念,正值父亲节,特别想写一写我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父亲是个老学究,读私塾出身,深喑孔孟之道,读的是《四书五经》《大学》,在我们当地算是文才出众的老夫子,参加过“扫除文盲”,教很多人识字,大家都特别尊重他,称呼他为“赵先生”。

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封建古板的,灌输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几乎就是笑不露齿,行不露足那种。不能随便和男孩子讲话,不能去别人家串门,不准看露天电影,所以我小时候几乎没有玩伴,有邻居家小孩来喊我玩时,也会被父亲一嗓子吓跑:“谁家勾死鬼又来啦?”吓得人家赶紧逃之夭夭!

所以我的童年非常孤单寂寞,我家的家规大也是出了名的,调皮的四哥不知被打过多少次!父亲其实并没打过我,但是他一发狠话,我就吓得乖乖听话,感觉他真的会打到我身上,就是那种“不怒自威”。

父亲有很多拿手“绝活”,

绝活之一:“敬痄腮”。

每年会有很多孩子患一种病,耳根那长个块,会肿起来,估计是现在的“腮腺炎”。这时候,家长就会带着小孩来求我爸帮忙,父亲就用毛笔沾上黑墨汁在小孩肿起来的地方画圈,边画边念咒语,大概念三遍,那小孩耳根就会被画成一块漆黑的大圆圈,特别丑!画完父亲就叮嘱家长,回去给孩子盖上大被子,好好睡一觉出点汗就好了!如果还没好,就再来敬一次,说来也怪,最多两次,基本都会好!我一直都怀疑到底是出汗自己好的?还是父亲那“咒语”和墨汁起的作用呢?父亲说,他的笔和墨汁都是每年端午用雄黄酒特意放癞蛤蟆嘴里含过的,所以特别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配图:网络(侵删)

当然,这事也无从考证,但是确实很多人都被敬好了。(别人为了感谢父亲,基本会买包大前门烟当酬劳,父亲从不抽烟,但他会拿烟去小店换成钞票,所以父亲手里一直有活套钱用。)

绝活之二:

芭蕉扇子上熏字

每年夏天到来之前,父亲就会买几把芭蕉扇,家里人手一把,那时候没有电风扇,有也没钱买,家家户户都是用“蒲扇”(绿草荡水里长的蒲,割下来晒干,用石滚子压扁再做成手工扇子),或者芭蕉扇。

父亲的绝活就是在芭蕉扇上,亲自用毛笔写上一首自己编的诗,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这首:“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日日拿在手,夜晚打蚊虫”,写好后晾干,把四周用白纸糊上,再用煤油灯开始熏,直到墨汁全部渗透到扇子里面去,再把周围的纸拿掉!那字就是用水都擦不掉了!也有邻居模仿父亲的做法,但结果往往都是以扇子被熏个洞或者黑了一大片而告终!

现在想想,父亲这绝活应该可以申请为非遗文化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绝活之三:写春联

父亲写得一首好看的毛笔字,村里谁家做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去“做账”,过年大家都请他写春联。每年都要忙到三十晚上才写自己家的春联,每次写对联时,我就帮忙打下手负责研墨和扶对纸,父亲在上面写,写完一个字,我就等墨汁晾晾干,再把纸往上拉一下,有时实在太困了,我就打瞌睡,没有及时把纸往上拉,纸上的墨汁没干就会往下流,这对联就报废了要重写,父亲就生气冲我发火,我就委屈得掉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配图:淮安人网图库(图文无关)

我家客厅里总是挂着中堂画,两边贴着父亲写的对联。大门上、房门上、院子门上、猪圈上,到处都贴上对联。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三哥成家后,住的一间朝北的顶头门,冬天北风呼呼直吹,父亲硬是写了个霸气的横批:顶头府也能中状元!后来果然被父亲说中了!三哥后来功成名就,成为父亲口中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配图:淮安人网图库(图文无关)

父亲还特别会写繁体字的“招财进宝”“斗大元宝”“只见财来”“鬼魅魍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年当天,父亲还要“敬笔”,就是用一张很小的红纸,在上面写上一段话贴在房门口的墙上:笔下生花花能结果果然发财财通四海海达三江江山一统统一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受父亲的影响,我也特别喜欢对联。后来我开理发店时,自己想了一副对联和横批,特意请父亲帮我写的,因为我的字实在太丑拿不出手。上联是:剪出七彩缤纷梦,下联:理平三千烦恼丝。横批是:点缀青春!

我的店里墙上也贴着父亲写的:春云夏雨秋月夜,唐诗宋词晋文章。家里还一直珍藏着父亲留给我的墨宝:众荷喧哗,我愿做最静的一棵!

父亲离开我已经12年了,但是父亲留给我的思念和精神财富,将伴随我一生!这里也祝天下所有的父亲们,节日快乐!

文字:赵秀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ECOND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秀云,1969年8月出生于淮安区流均镇都南村赵庄。父亲读私塾出生,是个老学究,写一手好的毛笔字。我从小受父亲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特别喜欢文学,由于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就不念书了,但一直坚持自学,17岁时就投稿过《乡土》杂志,因对联写错顺序没发表。自学考取公共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顾问。

在常州打工期间,我自费参加常州《翠苑》作家班培训和新闻培训,在兰翔厂报发表过新闻稿《红梅分厂新气象》,在常州日报、常州电视报发表过一些文章:《打工妹的心声》、《小小的我在努力》

参加的有奖征文有:《幸运的郭家》、《电视连接婆媳情》二等奖、《香水润滑夫妻情》优秀奖、《我与广电报》一等奖、《我与常州公开课共同成长》二等奖。

《我心归处是淮安》

您,就是城市故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

人人都是城市故事家

人人都是家乡聆听者

征稿热线

13338900444(微信同号)

邮箱:511571682@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