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楔子

高考刚结束,又到一年一度填报志愿的时间了。这段时间,学生家长们是忙着打听专业和就业情况,而学校老师们则忙着“招揽人才“。

前两年,建筑学还能被拿来讨论是不是”好专业“;而今年,看来话题要改成:建筑类专业还能不能填报?

大家都在吐槽建筑类专业是”天坑“专业的时候,我有些话不吐不快。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我的一些看法,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就业前景

一个专业好不好,大多数人评判的标准是”就业前景“怎么样。那我们来看看今年的就业形势吧。

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70万,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中,仅48%获得off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个数据来看,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是不太乐观的。那么建筑类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呢?

我没能找到全国范围内的就业数据,只看到网上广东工业大学2024年的数据。(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

1.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确定毕业去向的只有42.26%,比智联招聘发布的48% offer率还低6个百分点。

2.各个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差异巨大。本科生落实率最高的专业是自动化:59.49%;最低的是建筑相关专业,只有9.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考虑到该校不是建筑类的名校,就业率会偏低的因素,但建筑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差,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上图为中国建筑老八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还流传着一则关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本硕博连读,仅八年!“的新闻。(如上图)

实行8年本博连读,1年学域,3年专业,4年博士培养模式。

提供每两年一万元的出国基金。

如果在就业形势一片喜人的背景下推出这样的改革,一定是会有叫好声的。但是在目前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可能会被理解为:推迟就业,减少社会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行业趋势

随着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从高峰时的每年15万亿+开发量,下降到了去年的10万亿+,这种下行的趋势非常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规模的缩小,行业能提供的岗位也就越来越少了,薪资也直线向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网络上出现过一个“大猛子”的故事

讲述的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到工地干技术员,没过多久就从“小鲜肉”变成了“中年大叔”的模样。(如上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是建筑行业的一个缩影,不管是在办公室的设计师,还是在工地的技术员。超长的工作时间、微薄的薪水,还经常需要讨薪才能要到钱

设计行业是一个需要个人承担责任的行业。在薪水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还要承担设计项目的终身责任,让很多设计师想不通,所以我写了下面这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网络上有个“提桶跑路”的梗

说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受不了工厂的劳动强度和管理人员的刁难,辞职连工资都不要的那种,直接跑路,因为桶体量大,能装下许多生活用品,所以才有提桶跑路一词。

建筑行业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几年最流行的就是“转行”的话题,和提桶跑路是如出一辙。我干了20年设计了,都思考过转行能干啥,可见这个行业的生存环境有多艰难了。

C.设计院转让的消息越来越多

最近有个热播电视剧叫《玫瑰的故事》,背景就是2000年左右的建筑设计院,当时是多么让人艳羡的地方啊。而现在的设计院,成了被“维权”和“讨薪”的对象,人人喊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我也写过一篇文章,来分析设计院纷纷转让这一现象。

建筑相关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业主方、施工单位和设计院。开发商现在爆料的新闻是漫天飞舞;设计院又在纷纷转让;工地上这么艰苦,提供跑路是迟早的事情。

你说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填报建筑类专业,是不是要三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建二代的选择

上面提到的几个案例,都是外部人士看”建筑行业“的视角。一个行业到底好不好,其实里面的从业者最清楚。

但是我们不能仅看他们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们做了什么?

我把建筑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的子女称为”建二代“,看看这些建二代们都选什么行业,就大致能说明这个行业到底好不好了

我特地挑选了3个不同层次的建筑师,他们的选择趋同,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清运

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设计总监。

1965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1995年,在纽约成立马达思班建筑师事务所。

1997-2000 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美术研究生院建筑系全职讲师,担任研究生 主线设计工作教授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01-2003 在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评估考察工作中 ,作为主 题"奥运村"的陈述专家,为北京申办做 出了积极的贡献。

有一个年轻艺人叫”马伯骞“(Victor Ma),不知道大家知道吗?

而现在,马清运除了在建筑圈里被大家熟知之外;在其他人眼中,他只有”马伯骞的爸爸“这一称呼

一个建筑大咖都没有要求自己的孩子继承自己的”衣钵和资源“,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巍

生于76年,成都人,9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公司 建筑二所所长。

成都汇赢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总经理 总建筑师。

何工,一个建筑圈的”小咖“,在2016年行业下行时就已经给大家发出了预警:如果孩子是亲生的,那就不要让他再报建筑相关专业了。

而8年过去了,建筑行业完全没有”抬头“的迹象,所以你说要不要报考建筑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良有方的朋友,大家都是经历过行业兴衰的基层工作者。我在群里做了一下采样调查,很多朋友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从事建筑相关行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个人修行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如果抛开就业来谈专业,建筑专业也就没那么差了。

从上古时期造”挡风避雨“的住所开始,其实就有了建筑这个行业。而到现在,这个行业也一直没有消亡,将来也不会消亡。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内外”大家“就有鲁班、样式雷、维特鲁瓦、达芬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家境殷实,也不寄希望于通过建筑专业的工作来”养家糊口“,那我觉得建筑学就是个非常好的专业。

建筑学与许多学科互相渗透。社会学、城市科学、环境工程学、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对现代建筑学产生了影响。所以在这些领域都要略知一二。

建筑师还需要有很多“本领”

1.演说家:善于沟通,领会业主意图,并能将自己的设想准确的描绘给业主,

2.美学家: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能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世界。

3.画家,作家:能很好的将创意呈现给世人。

4.运动健将:加班熬夜是常态,所以耐力必定要好。

5..侦探:对项目要抽丝剥茧,推演分析,逻辑思维不亚于破案。

6.幻想家:一个建筑从无到有,没点幻想怎么能行。

7.对生活有体味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这一组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与中外政要的合影,试问还有从事哪个专业能与这么多的政要名流发生关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能想到的可能只 有ELON Reeve MUSK了,那个眼中只有“星辰大海”的男人

所以建筑相关专业好不好,也是因人而异的。你之蜜糖,彼之砒霜,仅此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结束语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变现的能力和时机也都不一样,就像那句话说的“花期各有不同”。

每个专业也都有自己的劣势,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得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去“适配”,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同学,欢迎填报建筑类专业,但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