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风韵圣拳燕南赵北祭大风(文圣拳武学文化交流)

2023年4月25日上午九时,癸卯年三月初六,为弘扬文圣拳武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民族尚武精神,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副会长秘书长、文圣拳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卢飞宏先生带领文圣拳弟子和爱好者与社会友好在河北省南宫市拜谒“大风亭”遗迹。“大风亭”又名“麦饭亭”、“驻跸亭”,原为南宫十景之冠。南宫市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因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宫适封侯于此而得名。“大风亭”位于南宫市西郊,旧址在南宫市西丁街道办事处北旧城村内。历史上的“大风亭”,圣迹卓然,灵秀,祥瑞,“大风亭记”碑,以“昭一时云龙之盛”(光绪版《南宫县志·光武庙记》)。亭、碑建好后,慕名瞻仰,追昔揽圣者络绎不绝,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遐思、析辩中更为“风亭麦饭”这一景观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原亭为四角正方亭,四方廓柱,顶为方形攒尖式,上混铺琉璃瓦,形态端正,古朴且结构大方。亭的四面各有一块匾额,正面为“大风”,其它三面分别为“龙翔凤翥”、“岐并微峰”、“汉京圣迹”。亭北为“关王庙”,庙亭相连,松柏掩映,蔚为壮观。至清嘉庆二年(1797),大风亭“亭圮碑断”,当地人出资重修,但又因年久失修,大风亭又渐渐圮废。现两亭已毁,但亭基尚存,并存石狮一对,碑三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南宫县志》记载,公元24年,光武帝刘秀在河北建立帝业时,与王郎进行多次的战争。一次,听说王朗兵至,便急渡滹沱河。当他赶到南宫一带时,遇到了大风大雨,于是引车进入道路一旁的空舍,他身边的两员大将冯异抱薪,邓禹点火,刘秀靠着灶火干衣。后人在此建了一座亭式建筑,以大风为名,以表纪念。据说当时冯异曾向刘秀进麦饭,所以这座亭子又名麦饭亭。《东观汉记》卷九中记载:上闻王郎军将至,复惊去。至南宫,天大雨,上引车入道傍空舍,灶中有火,冯异抱薪,邓禹炊火,上对灶炙衣。冯异进一笥麦饭兔肩,因渡呼□河。更始三年(25)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在众将拥戴下即皇帝位,为表中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这段记录在《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中。为此南宫成为光武帝刘秀的转运之地。

历史又是那样巧合,到了千年以后的明代,燕王朱棣以一藩王之兵,抗大明王朝倾国之力,发动了燕王扫北战事。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军队“战东昌(今聊城)不利,王易服突重围还北平”(《罪惟录·太宗文皇帝记》),在“易服”败逃的路上,朱棣或许想起了避难南宫而终成帝业的汉光武。如《重修大风亭记》所云“虽偏隅僻壤,皆有云气显护,昭人耳目”,于是朱棣“取道过南宫,暂止县西关王庙(大风亭北侧)”(《南宫县志》嘉靖版),承接圣灵瑞气,躲过了一劫,一年之后朱棣登基称帝。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南宫县知县胡延召到任后,得知曾有两朝皇帝在此驻跸,圣迹卓然,并且均遇难呈祥,很快成就帝业,深感神异,惊叹此地灵秀、祥瑞。随即请当朝检察御史南宫人刘濂书丹,刻立“大汉世祖皇帝驻跸碑”、“大明成祖皇帝驻跸碑”两通,在大风亭侧并建“驻跸亭”。清嘉庆二年(1797),知县丁履端再修“大风亭”并立“重修大风亭记”碑。三块石碑左边的一块是“重修大风亭碑记”,中间一块上刻着“大汉世祖皇帝驻跸”,右面一块则刻着“大明成祖皇帝驻跸”,两块石碑下都有赑屃。南宫大风亭与普彤塔在历史发展脉络中又有着密切关联。据《高僧传·卷一》记载,明帝永平中,汉廷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前往天竺寻求佛法,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摄摩腾、竺法兰,遂邀二人来中国。摄摩腾等人奉明帝之命来到中原,在南宫县大风亭附近修建佛塔。相传,建佛塔选址就在南宫城内,是因汉明帝刘庄父亲光武帝刘秀被王郎追杀,幸起大风得以躲避,在南宫驻跸。汉明帝以此为风水宝地并建佛塔祈福,此时间是汉明帝永平十年(67)。普彤塔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佛塔”

“大风亭”与紫微山丹朱大墓及千年古刹南宫普彤寺遥相呼应。紫微山是丹朱大帝的陵墓、紫薇书院所在地。在古代,方圆几里,亭、台、楼、阁、轩、榭、廊、舫,蔚为壮观。紫薇书院,南亭书院,东阳书院,东郭书院,彤塔书院,读书声不绝于耳。名人辈出,文化荟萃。紫微山地处邢台南宫市小关村的西北部,据县志记载:“紫微山在县北五里,平原广野隐然突起,为一方胜”。清幽静谧,绿树成荫被评为南宫古十景之一,称为“微峦迭翠”。据康熙版《南宫县志》记载,“侯冢在紫微山,或曰丹朱墓”。清代前南宫有十景,帝丹朱陵为之一。建国后,由于村民从紫微山取土,遗址地表大部分遭破坏。现在的丹朱墓,高约12米,广3000平方米,封土完好,为南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面长满松柏,郁郁葱葱。墓前还有一座小庙,庙前有1984年南宫县政府所立的“丹朱古墓”石碑。明代御史刘濂引退后便在此隐居,著书立说,人称微山先生。后来在此处还建起了紫微书院,书声伴着花香,传遍了整个南宫。清代康熙贡生李燮元曾书《登紫薇山记》详细记述了当时正在减少的紫薇山形貌及景色。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唐古韵,大明风范,余音袅袅,泽被后世。在历史风起云涌的沧桑巨变中,“大风亭”体现了一种宏大的气魄,豪迈的气概与希冀天下安定、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大河东去,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昔日的“大风亭”虽然早已失去了其历史的自然风貌,也很少有人关注它的存在,曾经的光景也只能从故纸堆中去寻找它们的痕迹,从文字中去品味历史悠长的韵味,但它所拥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人文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为历代有识之士所仰慕。卢飞宏向村委赠送了文圣拳著作《文圣拳武学三部曲》即“三部四册”,同时与文圣拳弟子展示了文圣拳功夫。采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文圣拳弟子拜谒“大风亭”,对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汉唐尚武精神,传承圣拳非遗文化,以及促进中华武术文化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国风古韵,璀璨星空,穿越汉唐雄风,邂逅盛世繁华,让汉唐精神之博大、开放、包容、大度、雄浑、深远、超逸、任侠、大气磅礴之气象,在当代中华武术中书写出新的时代篇章,展现出新的历史风采。自近古以来,代表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士”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大抵于宋代起,中国尚武之风颓靡,士的精神衰落,汉唐气象与精神亦已亡失殆尽,这对中国民族之生活方式、社会思想和精神与民族性格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给民族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追慕汉唐文化精神,对于重塑民族性格,振奋民族精神,展现民族文化自信,以及促进中华武术文化向高层次、高境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圣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博大精深,包容万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思想精神内涵,凝聚着中华五千年文明智慧之精华。它恢弘博大,大度包容,巍如山岳,浩如烟海,贯通天地,气势如虹。文圣拳文化的渊源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性,拥有先秦诸子思想之浩瀚与东方古典哲学之奥义,具有汉唐雄浑侠义风骨与气象,其文化深受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影响,主张三教合一,万法归一,是中国民族宗教武学的集中代表,成为中华武脉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武学文化之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化的薪火不断延续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屡经曲折,甚至几临倾覆消亡,但却一次又一次地衰而复兴,蹶而复振,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武脉历久弥坚的传承和支撑。中华武脉萌发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尚武精神让民族文化绵延不绝,寻找文圣拳文化的渊源,理解当今文圣拳文化绵延,对于文圣拳非遗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圣拳文化与易、儒、释、道、墨、兵、医,以及儒释道三教合一等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武术中最具文化内涵的拳法之一,其文化特征在中华武术中既具有普遍性,同时又具有特殊性。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织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继先秦诸子百家之后又一重要思想理论基石,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三教合一文化是文圣拳武学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在中华传统武术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文圣拳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明长河中,涌现出的光辉灿烂的武术文化,它“文武合场”的文化沉淀在华夏历史长河当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加以保护、传承和发展。文圣拳因为它有精神和信仰,才昭示出更高贵,傲世独立,横而不流;因为它有使命和担当,才显示其更有力量和生命力,虽百折不挠、久历沧桑风雨而一往无前、传承发展,流传久远,传于万世。文圣拳发展传承的是文化,笃行的是信仰,弘扬的是思想,振奋的是精神,塑造的是风骨,履行的是责任,挺膺的是担当,深挖文圣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思想和文化内涵,对于促进中华武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圣拳发展兴在天道,博在文化,天道昭昭,大道汤汤,要牢固树立武术发展五个意识(即:树立武术大文化观意识,树立武术高于体育的意识,树立将武德至于武术之上的意识,树立武术思想、精神和信仰的意识,树立天下武术是一家的意识),努力构建文圣拳武学发展新格局,开创新局面,夯实文圣拳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和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非遗武术文化,增强中国传统武术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汉唐风韵圣拳燕南赵北祭大风,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睹千年之剧变,叹世事之悠悠,感时光之易逝,慨大道之悠远,开武学之先河,展圣功之风采,走文明之大道,积大德之善行,筑千秋之根基,创万世之太平。卢飞宏有感而发,作《拜大风亭题诗二首》,歌以咏志,以抒胸臆。

(一)

汉京圣迹麦饭亭

岐并微峰觅秀景

龙翔凤翥驻跸处

遇难呈祥瑞气灵

世事沧桑如梦幻

感通清明大道行

南方离宫曜东方

云龙风虎过江东

(二)

汉唐古韵文圣功

恢弘博大气如虹

包罗天地生万象

誉满神州世称雄

先天老爷明大道

八卦贤圣聚群英

三教合一普天下

日月丽天向太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