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拳武学与水泊梁山忠义文化论坛

“弘扬忠义文化,传承民族精神”。2020年1月5日,在山东省梁山县文圣拳研究会、梁山文圣拳传承基地(梁山县拳铺镇后杨楼村委会)举行了“中华文圣拳武学与水泊梁山忠义文化高峰论坛”,与会的专家、学者、教授、文圣拳代表性传承人等50余人参加了活动。感谢各位专家、教授、学者,梁山县武术协会,梁山县文圣拳研究会等对本次论坛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中国武术九段、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成银教授莅临指导会议,梁山县武术协会会长冯建设先生,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以及山东忠义文化传媒执行董事、梁山青山书院院长李维东先生等应邀参加了会议。

论坛前,李成银教授和梁山县武术协会会长冯建设先生等一行在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执行会长、梁山县文圣拳研究会会长杨尊行先生陪同下参观了梁山文圣拳传承基地。杨尊行先生认真向专家教授汇报了文圣拳传承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并请专家、教授留下宝贵的建议。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副会长李若现与梁山文圣拳弟子等参加了参观活动。

论坛由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副会长、秘书长卢飞宏先生主持。参加会议的文圣拳代表传承人有杜仲山、侯高民、黄凌魁、杨尊行、李景良、李若现、魏训强、贾仰勇、林现禹、庞曦文、张丽光、张品、赵忠臣、林鹏、杨奉海、杨承师、杨承宽、杨建华、杨尊忠、杨尊向、李兆力、李兆动、韩允涛、司丙训等。卢飞宏向各位专家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专家教授汇报了近年来文圣拳发展的概况和武学文化研究的情况。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名誉会长杜仲山、李景良,会长黄凌魁,常务会长侯高民,执行会长杨尊行,副会长魏训强、李若现、庞曦文、张丽光等先后作了发言。黄凌魁会长重点谈了嘉祥县文圣拳武术协会连续承办四届山东省国际武术精英大赛的情况,就今后文圣拳的推广与发展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要不断创新发展机制,进一步促进文圣拳科学化、正规化、规范化发展。常务会长侯高民代表郓城县文圣拳协会向梁山县文圣拳研究会对举办论坛活动和第八届年会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回顾了郓城文圣拳一年来发展的情况,作为文圣拳实步架的传承人,一定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将文圣拳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为文圣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梁山县武术协会会长冯建设先生向论坛活动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就梁山县文圣拳多年来为促进梁山武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参加各项活动给予表扬,同时就梁山县武术之乡的建设与专家教授进行了探讨。

李成银教授首先对梁山文圣拳传承基础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然后就武术文化与传统忠义文化的联系方面作了讲话,对近年来文圣拳武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文圣拳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文圣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运动风格独特,在中国民间武术中具有代表性,加强对文圣拳武学的研究对于促进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认真做好文圣拳非遗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武术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功能,要重视武术技击的发展,进一步做好文圣拳功理功法的挖掘整理工作。三是依靠政府、政策做好武术大健康事业。文圣拳发展起步晚、发展快,一定要依靠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促进武术事业发展,做好武术大健康产业。同时,感谢杨尊行村长(梁山县文圣拳研究会会长)对梁山文圣拳传承基地在场地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作出的努力,感谢对中华武术的支持,在中国武术的发展中记一笔。山东省忠义文化传媒执行董事、梁山青山书院院长李维东先生作了《谈新时期武学精神与忠义文化传承》的报告。大家畅所欲言,深入阐述文圣拳思想和文化,特别是忠义思想和文化对文圣拳武学发展的影响。忠义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家一致认为弘扬梁山忠义文化,对于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具有积极意义。文圣拳是珍贵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深深厚,其忠义文化是文圣拳思想和精神重要内涵之一,也体现了其重要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观。专家教授、学者对近年来文圣拳武学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以及非遗武术保护和传承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特别是《文圣拳武学三部曲》的出版发行,为促进中华武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文圣拳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同时,对为文圣拳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一年一度的文圣拳年会,是山东鲁西南地区的重要武林盛会,也是中华武林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会议之一,以其正规化、规范性、体系化发展和显著的武学文化研究成果,成为中华武学文化发展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举行文圣拳武学与水泊梁山忠义论坛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忠义精神,对于提升文圣拳的文化价值具有积极意义。梁山是中华武术的四大发祥地之一,也是文圣拳的重要传承地,有深厚的尚武传统,文圣拳在梁山传承了二百多年的时间,源流清晰,传承有序,习练人数众多。历代传承,秉承刘奉天、郜云龙、杨四海、杜恒信四位先祖宗师和历代宗师之遗风,崇文尚武,尊道贵德,忠信大义,名震一方,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文圣拳将以本届武林盛会为契机和平台,充分发挥水浒文化资源优势,弘扬水浒忠义文化精神,培育繁荣梁山地域民族文化,开展文圣拳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活动,积极做好文圣拳非遗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文圣拳武学繁荣发展,努力创响“水浒故里、忠义梁山”文化品牌,进一步将文圣拳武学打造成为中华武术的文化亮点。文圣拳是鲁西南地区乃至山东、苏北、冀南、豫北京杭大运河流域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形式,是大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在中华武术中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包容性和同一性,要将文圣拳武学保护和传承工作上升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促进文圣拳武学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全面发展。这次活动也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毛主席来梁山一百周年的一次重要的活动。今年是毛主席来梁山一百周年,文圣拳在梁山举行水泊梁山忠义论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传承“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思想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文圣拳武术根植于齐鲁大地,深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击风格和特色,它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文圣拳文化汇聚了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之精华,继承了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文圣拳在济宁古京杭大运河流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梁山以五里堡、后杨楼、拳铺、宋庄、关庄、李庄、方庙、韩垓、开河等村镇为中心,辐射周边,源流清晰,传承有序,习练人数众多,有力地带动了梁山文圣拳的全面发展。历代传承,道德高尚,忠信大义,高手辈出,名震一方,为传承文圣拳武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圣拳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深得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之精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价值。文圣拳以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对传统文化有重要影响力,认真挖掘整理研究文圣拳武学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武术文化,推动中国武术的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梁山自古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尚武传统和历史人文气息,因其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水浒文化而闻名,确立了“天道水浒、忠义梁山”的品牌定位,树立了具有梁山人文特色的新形象。梁山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更有一部《水浒传》使梁山成为举世闻名的“忠义”之地。这次会议在梁山召开不只是文圣拳习练者的大事,也是整个梁山武术界的一件盛事,更是梁山文化界和全体梁山人的一件大喜事,它的主旨在于体现现代武学精神与忠义文化的结合与传承,它与梁山文气相通,地气相接,为今后文圣拳武学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水浒文化是梁山最靓丽的文化瑰宝之一,梁山作为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积淀了豪迈奔放,处处洋溢着“梁山好汉”侠肝义胆的“忠义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历史人文文化底蕴,也滋养了梁山文圣拳重义崇德、文武兼修、刚直无畏、自强勇为、勤耕尚学的地域文化风格。梁山是众多水浒英雄的诞生地,是气势恢弘的古战场,众多的水浒遗迹,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武术具有鲜明而浓郁地域文化特色,梁山水浒文化给文圣拳赋予了鲜明的好汉英雄文化色彩。齐鲁是文圣孔子儒学的发祥地,文圣拳深受浓郁儒家文化浸染,同时与东夷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墨家文化、兵家文化、医家文化等相结合,形成了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圣拳武学文化。文圣拳在一招一式中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内外、刚柔、方圆、天地、义理等哲学元素和基本理念,渗透着易、儒、释、道、墨、兵、医等多种思想意蕴,浸染着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文圣拳武学在中华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根植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典型缩影,是古老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遗存,在中华武林中独树一帜,它的思想和文化在中华武学中具有普遍的代表性。造化垂青于水泊梁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诞生了高山仰止的儒学思想,又孕育了忠义豪放的水浒文化,也铸造了梁山文圣拳的忠义精神和文化。梁山文圣拳忠义文化是儒家文化精髓的延伸与升华,它以忠孝节义为主要文化内涵,传承忠义文化精髓,弘扬忠义文化精神,发挥水浒文化资源优势,它必将为深入繁荣文圣拳武学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忠义精神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和理想,而三国关公的“忠义仁勇”渗透着儒家的春秋精义,彰显着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梁山忠义包涵着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鲜明民族精神的文化形态,与关公忠义一脉相承,忠肝义胆是梁山文化性格的历史沉淀。梁山忠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梁山的根、梁山人的魂,是梁山的精神所在,也是文圣拳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忠义文化、水浒文化以及梁山地域文化既有着根深蒂固的内在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梁山忠义文化源于水浒文化并融合梁山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范畴,而水浒文化则是由《水浒传》一书的传播而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包含了独具“水浒”特色的水浒忠义文化。梁山地域文化则是包含了多种文化元素并融入地域性特点的文化总和。水浒文化是以忠义思想为根本的一种具有昂扬精神的深厚而质朴的民间文化,以忠诚和信义为中心的文化,也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忠义文化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忠义思想是其的主旨思想。《水浒传》中的文化属于儒家思想的忠义文化范畴,义是忠孝派生的理念。《水浒传》是108个江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义”和“忠”的文化。水浒文化也是纯粹意义上的侠义文化,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这种精神以人为本,以忠义为根,求“智”求“义”求“武”,立身处事皆侠义当先。“自古山东出英雄,梁山好汉最有名,忠孝仁义人称颂,流传千古文圣功”,梁山东文西武,相得益彰。水浒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闪耀着不尽的光辉。关公也是中国忠义文化象征,文圣拳的“忠义”是关公的忠义与梁山的忠义相结合,体现的是民族大义和敢于担当精神,将“忠、义、信、智、仁、勇”作为文圣拳的重要思想基础,也体现出文圣拳历史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精神,这是一种与儒、道、释教义所趋向的共同价值观念。

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被概括为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义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梁山水浒文化还是儒家文化,忠义都是其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和重要内容,其忠义的概念与内涵也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文化同样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这样才能适应现实需要并不断的推动社会进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忠”的延伸与阐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义”的提炼与升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则是传承忠义精神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和目标,也是传承忠义思想的强大支撑与保障。忠肝义胆是梁山文化性格的历史沉淀,梁山“忠义”思想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时代内涵,要扬弃的吸取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将儒家忠义、关公忠义、梁山水浒忠义精神赋予时代思想的精神和价值,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促进民族道德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包容万象,以文载道,以武体道,八方运化,德泽万物。它的所有形式最终归于武德,坚守“忠、信、仁、义、礼、智、勇”的情操,它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强大精神内涵,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精神。文圣拳武学文化的忠义思想和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体现了新时代价值观念和思想,铸就了文圣拳的人格魅力,它为中华武术注入了活的“灵魂”,它必将对中国武学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文圣拳源远流长,历经沧桑,忠义精神是其不变的根基。忠义文化是文圣拳涵养道德的楷模和精神寄托,使忠义精神成为文圣拳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导向。传承忠义文化,发挥教化功能,时刻以忠义精神准则为鞭策,提倡和遵循“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端)传统道德教育,让人们在反省中找回失去的良知,唤醒众生理性和道德的回归。文圣拳的忠义精神,在新时代值得传承和倡导,弘扬忠义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文圣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传承“道”文化开始,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为基础,弘扬忠义文化,凝聚文圣拳文化力量,映照出文圣拳忠义思想和精神的心灵特色。忠义是文圣拳的重要文化内涵,即忠于中华民族,坚持民族大义,讲“仁”结“义”,“忠以报国,义以待民”,致力为公,团结博爱,手足相顾,患难相扶。文圣拳的忠义文化,“惟正而忠”,“为正而义”,行正道,为善事,代代传承。文圣拳梁山忠义文化论坛将弘扬传统的忠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倡树新时期忠义精神,对光大忠义文化、打响“忠义梁山”品牌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让文圣拳凝聚起强大的思想和文化,让以忠义为重要思想文化的文圣拳武学进一步发扬光大,世代相传,弘扬八方,传承千秋。文圣拳忠义思想和文化研究,对于提升文圣拳武学文化的高度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文圣拳武学是国家重要的非遗武术基础研究项目,我们将文圣拳武学上升到哲学、思想、精神、信仰和文化的高度,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圣拳武学必将会影响和引领中华武学文化的发展,开启中国武术文化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忠义精神,是国家、民族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人文规范,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集中表现,它贯穿在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长河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发展动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精诚团结、万众一心的纽带。忠义精神的薪火相传,它是支持中华民族凤凰涅槃的重要支撑力量,它也永远是文圣拳弟子和爱好武术人们的精神依托,永远是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灵归宿,让忠义文化成为中华武学的重要思想和文化,让每个习武者都成为忠义文化践行者。时代呼唤着忠义精神,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不仅影响着过去的人们,更影响着我们当代和后世子孙。在当今社会中,重视弘扬以忠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重构中华民族道德信仰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华文圣拳第八届年会,是中华武术的一次重要的武林盛会,它在促进中华武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圣拳武学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今后文圣拳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将在文圣拳发展史上留下辉煌壮丽的篇章。让我们以这次武林盛会为契机,将文圣拳武学推向更高的阶段。

文圣拳有着深厚的爱国传统,历史上它与中国民间宗教八卦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乾隆三十七年到道光十五年间,多次组织教众和广大民众的反清运动,以及十九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其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都与文圣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运动辉煌的篇章。文圣拳的反抗运动反映了劳苦大众要求改变不合理世界的一种抗争,提示了人民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的道理,表达了民众不畏强暴,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贞的民族气节。其追求正义、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诗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座座巍峨不朽的丰碑。文圣拳走过了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为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农民起义运动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当今社会中,重视弘扬以忠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重建中华民族价值观、思想和文化体系,以及对于促进中华民族道德信仰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铁血丹心铸忠魂,文圣大义秉春秋;三教同心明日月,浩气长存大道行”。文圣拳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不断汲取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来充实自己而发展壮大,具有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它的武学文化内涵具有自强不息,包容厚德,爱国爱家,济世爱民,忠信仁义,富有民族精神和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奋发有为,普济天下的大义情怀和品格。文圣拳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在培养健全人格、品德修养、强身技击、健身养生、祛病延年、开悟智慧以及传统文化教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特别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文圣拳与水泊梁山忠义论坛活动,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别是在忠义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圣武学,包容天下,文武神圣,忠义千秋,奉行忠义精神,传承忠义文化,让忠义文化更好地造福社会和人民。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智慧结晶,这一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而生存发展,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广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不仅具有生命智慧文化的思维体系,还存在着维护生命在个体与家国天下不同范畴中健康发展的完整操作模式与体系,而传承几千年的忠义文化就是这个模式和体系中的最根本的部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是巨大的。大力弘扬以忠义文化根本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重构中华民族价值、思想和文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圣拳忠义文化长城,共筑中华民族复兴之梦,这也是文圣拳武学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圣拳拥有民族忠义文化传统,具有高度的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优秀品质,这是中华武术文化的宝贵财富。“忠义豪情,与国同梦”,我们坚信,在国家新的文化发展战略领航下,大力弘扬忠义文化,带领文圣拳走向新时代,迈上新征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省梁山县武术协会

山东省汶上县文圣拳研究会

山东省嘉祥县文圣拳武术协会

山东省郓城县文圣拳研究会

江苏省沛县文圣拳研讨会

江苏省丰县文圣拳养生搏击训练中心

山东省巨野县西关五步架研究会

河北省临西县文圣拳协会

山东省梁山文圣拳保护传承中心

中国文圣拳济南国际培训基地

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

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

(2020年1月6日,农历十二月十二,己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