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对于后金而言,议和这个事情,一开始皇太极也是诚心的,毕竟前期的辽东明军,还是可以跟八旗打得有来有回。况且明军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皇太极没有太高的奢望,可是经过多次的武力攻击试探,让皇太极看清了明廷庞大且虚弱的本质。既然我能打赢你,又何必和谈。

在这方面,崇祯是既想要里子又想要面子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想背负骂名完颜构的他希望有一个明朝的秦桧替他背锅,可以明朝士大夫的德行和看到崇祯对陈新甲的态度,是没人愿意帮崇祯的,崇祯最大的希望是,皇太极主动求和,苦苦哀求于他,“大明啊,求你了,与我和谈吧”,这个时候他崇祯才像“恩赐”一样与皇太极和谈。如此一来崇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但问题是,崇祯永远不了解一个事实: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仗打不赢,和谈也是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祯五年六月十三,也是后金天聪六年六月十三。

一支一百来人的骑兵小队,军容整肃杀气腾腾地来到大明大同镇镇河堡,带队的自称后金使者,随身携带一封后金大汗皇太极致宣府巡抚沈棨的信札,其内容是:“要求镇河堡守军将逃入长城以内的蒙古察哈尔部的牧民还给后金,并警告“我边外之事,尔等不得干预。”意思就是,如果不答应,一切后果自负。

镇河堡的千户虽然识字不多,但对宣府巡抚沈棨这几个字还是十分敏感,又从来人装束、行为,信札,印鉴等物证上来看,应该是真的。镇河堡的千户官卑职小,这事也容不得他做主,直接上报就行,但他知道,后金武德充沛,骁勇善战,大明边军屡屡败北,关外几乎都是女真人的天下,早已是凶名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户大人掂了掂自己的分量,经过仔细琢磨,就把这封信扎给“扣”下来了,一方面加强戒备,一方面认怂了事。六月初四,千户替巡抚大人修书一封,表达了与后金“通好”的意愿。随即遣返了散落在镇河堡各处的原察哈尔部牧民,以及他们的牲畜财物。

但千户一直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后金都是在宁远、锦州方向和明军死磕。那这支队伍又是怎么突然出现在距离辽东上千公里的大同镇呢,谁给他们放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明边防有九边重镇,具体来说九边重镇是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在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

其中宣(府镇)大(同镇)防线之外,原本是蒙古察哈尔部的核心统治区。在隆庆五年的时候,漠南蒙古(鞑靼汗)的首领俺答汗与明廷讲和,接受隆庆皇帝的封爵,成为“顺义王”,不幸的是,俺答汗去世后,鞑靼开始内斗频繁、四分五裂。这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林丹汗所统治的察哈尔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丹汗自认为自己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他希望统一蒙古各部,重建蒙古帝国,于是开始兼并漠南蒙古各部,而这个时候,辽东地区建州女真开始兴起,并有意兼并蒙古,而此时的漠南蒙古纷纷站队,有的开始抱后金大腿,有的跟随林丹汗。

林丹汗自然不能允许后金蚕食和侵占伸到自己的地盘,可问题上,在武力上,但打又打不过。只好眼睁睁看着越来越多的蒙古部落投向了后金。等到了崇祯五年的四月,皇太极调集数万八旗军,加上归顺的蒙古骑兵万余人,大举西征归化城(今天的呼和浩特)意思很明显,就是想把察哈尔吃掉。林丹汗第一时间西逃往河套地区。皇太极兵不血刃占领归化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不少察哈尔的蒙古人还是不愿意归顺后金,便逃进了大同境内,在他们眼里大明是他们最后的保护神,是唯一能够击败后金的国家,可万万没想到,明朝守军怂得一比,直接将他们送人。

如果站在明军角度并不难理解,实在没必要为了已经衰落蒙古去招惹女真人,反正你们两家谁受损失我都不心疼,只求不要把战火烧到我这里来就行。对此皇太极显然也是心知肚明,这才有了皇太极派人去了张家口,给宣府巡抚沈棨送信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信札中皇太极还给出互市时间底线——“我将驻此十日,以待回音,切勿迟延。”就十日。

皇太极很解明朝的尿性,十天时间,无论向上汇报还是调集大军都万难办到,他吃定沈棨了。果然,当沈棨接到皇太极的书札之后也是目瞪口呆,作为大明的封疆大吏,于法于理,在没有朝廷明旨允许讲和的前提下,他绝不能接受和敌国讲和、互市的要求。可问题是,现在宣大地区就是一个空壳,几乎无兵可调,在这种情况下,想挡住数万后金八旗大军,无异于痴人说梦。赢是不可能赢的,但输了,下狱是最好的下场,再说无故引发边事他也难辞其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沈棨就去找监军太监王坤商量。沈棨意思就是,上报也来不及了,只能先瞒天过海,私下派人去接洽皇太极,答应讲和互市,事后对朝廷我们就汇报说成是蒙古人前来互市,王公公未发一语,这就等于默认。

六月二十二日,也就是皇太极在信中规定的最后一天,明朝使者来到了后金营中,带来了沈棨的口信:“朝廷同意讲和,并同意在张家口开互市。”皇太极其实非常清楚,这不可能是崇祯的意思,就是沈棨的自作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月二十三日,皇太极率八旗大军数万人抵达距离张家口仅二十里的地方,挖好壕沟,筑好营垒,并携带着数门红衣大炮。武力威胁的意图十分明显,意思是很明白,如果真互市那就好好做买卖,要是假的,那就大炮伺候要是想阴老子,自己想想后果!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皇太极派出商队去张家口进行交易。皇太极为了震慑明廷,当着明朝官员的面斩了一名越界偷盗汉人牲畜的蒙古兵。六月二十八日,明朝使者和后金使者在张家口分别以“大明国”和“大金国”的名义盟誓:“世代修好,和睦相处,共享太平”。沈棨算是替大明天子签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月初一,随着皇太极挥师东返,意外还是发生了,因为王坤向锦衣卫举报了沈棨。

七月十六日,锦衣卫把沈棨逮捕押送京城,下了大狱,连夜审问他“私与东虏讲和互市”之罪。最终,沈棨被一刀剁了脑袋。

沈棨被砍了以后,张家口互市地点就此荒废,宣大各地也再没人敢跟后金做生意。崇祯七年五月,皇太极领兵起七万西征,其目的有二:

一、收纳察哈尔的余部;

二、进攻宣大。

说白了就是你不跟我互市,我就自己进来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月二十日,八旗军开始第二次入塞之战。六月二十七日,后金八旗及前来助战的蒙古各部兵马到达宣大长城外围。皇太极兵分四路:

一、东路军由德格类率领,从宣府的独石口入塞;

二、西路军由代善率领,从大同的得胜堡入塞;

三、中路军由阿济格和多尔衮率领,从宣府的龙门口入塞;

四、主力部队由皇太极亲率,经野狐岭,从宣府的尚方堡入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宣大总督是张宗衡,由于情报的落后,直到七月初八,后金兵都攻到长城脚下了,明军才突然惊觉,但这个时候再做抵抗已经为时已晚。张宗衡彻底慌了,一天三封奏报求援。

崇祯得报之后,命宁远总兵吴襄和山海关总兵尤世威率两万关宁军支援宣大。八月十六日,皇太极亲率后金军开始围困大同。大同总兵曹文诏固守待援。皇太极连攻四天都是无功而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吴襄和尤世威率领的关宁军到达了大同外围。但后金与明军此时的人数对比是5:1,而且明军根本不敢野战,不过是隔城对峙,八月二十一日,皇太极撤围而去,转攻宣大总督驻地阳和。

张宗衡见皇太极对着自己来了。立即向吴襄和尤世威求援。可这两位并没有出兵救援皇太极在包围阳和四天之后,感觉这次入塞抢得也差不多了,没必要再死磕,于是于八月二十五日拔营而去。明军全程尾随目送,“不敢发一矢相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金此次入塞,从七月初八破边墙,到八月二十九日全军退出长城,足足在宣大地区蹂躏了五十天之久。

前后攻陷州、县、堡五十多座,掠走人口、牲畜、粮食、财物不计其数,基本上把宣大地区给打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明军表现出的战斗力之菜鸡,足以证明朝廷在主要资源都集中到辽西的情况下,关宁军也根本没能力再来保护住宣大的安全。

此时此刻,不知道崇祯想没想到沈棨。沈棨是自作主张,但毕竟让宣大的百姓得以免遭后金的蹂躏。杀了沈棨,似乎是赢了面子。可真的后金大军到来的时候,却什么都做不了。倒霉的只有老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