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weety 编辑:张泽一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三联生活实验室(ID:LIFELAB20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流行的时尚趋势,主打一个用力感。一整身里三层外三层地叠穿加下来,这穿搭才算圆满。

“尤其是攒钱买了件大牌单品时,在拍照的时候要想尽办法地露出个边角,好让别人知道自己既有财力,又有审美。”

但如今,人们转而追求起松弛的氛围,“把流行元素一股脑地穿在身上,反倒容易变成精致土。只有在看似满不在乎的状态下杀疯全场,才是真的拿捏了时尚。”

于是,主打宽松和慵懒,人称“初代富婆套装”的三宅一生,正在悄悄翻红。

三宅一生,这个来自日本的时装品牌,曾经凭一己之力带火褶皱风,服装品类的价格在千元级别。当其他年轻人还以为它是40+阿姨的专属,不少人已经提前换上了这件“富婆皮肤”,轻而易举地拿捏了“物欲满足后的淡淡慵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Dream Traveler

三宅一生的衣服,总是宽松得像个麻袋,再配以标志性的褶皱设计,完美遮挡住任何一种氪金苦修出的曼妙身材。更有人将其形容成,“几千块的衣服,穿去上班却有点不太合适,更像是遛弯的睡袍。”

但这正隐晦地展露出,穿它的人早已有别于同龄人,实现了财富自由,根本不用上班。

你很少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看到一身三宅,因为它炸开花的弹簧裙、花苞裙样式,在地铁上实在很难施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luluniverse

在三宅一生的门店里,柜姐柜哥们也总是一身宽松的褶皱套装,丝毫没有疲惫的打工人神态,而像是来体验生活的富家千金和公子哥。

在国内,三宅一生的门店不多,也很少见它进行过什么火遍全网的营销,事实上,它一直在默默收割着一群时尚弄潮儿,门店甚至火到需要排队。

“每月上新的日子,线下门店好不容易排队两小时,进店却发现,想要的热门款式早就被别人买走。”

“2000元的三宅包包,某些代购已经把辛苦费加价到500元以上,甚至还买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水瓶星人

有人疑惑,三宅一生的设计风格,多少年来都没变过样子,“纯色配上道袍一般的宽大款式,就像是我奶奶逛菜市场的穿搭,到底什么人在抢它?”

并且,别家大牌总是请当红流量小鲜肉带货站台,而在互联网上搜索三宅一生的明星同款,蹦出的标志性人物是范伟、向太等似乎和时尚圈不沾边儿的实力派。

但是,一入“宅门”深似海,三宅粉丝会教导你——

“他们家的衣服正因为看似随意,因此对人的精神面貌要求更高。你得拥有足够的格局和人生阅历,才能穿出它表面漫不经心、实则举重若轻的氛围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老钱风或是静奢风,全网都在教你如何穿得显贵,而相比于风头正劲的“中产三宝”,三宅一生的名号似乎早就不够响亮,但江湖上依然流传着它的传说。

在香港中环的街头,手挎爱马仕的都市丽人,身上都包裹着一套三宅一生;工作日白天的上海苏州河边,三宅也被焊在了遛狗饮咖的贵妇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Dream Traveler

虽然在一些时尚账号的解析中,几千元就能入手一件单品的三宅一生,只能算是轻奢。然而在三宅宇宙的穿搭体系中,由于它的褶皱太抢眼,再顶奢的大牌,都得沦为衬托它的配角。

素雅配色的三宅,总是搭配着mikimoto珍珠项链,因为宅门粉丝认为,衣服本身的反光质感不是扎眼的金属光泽,而是低调内敛的波光粼粼。只有上万元一颗的珍珠的光泽,才能完美契合。

而敢上身高饱和度配色的人,其自信的来源,是在经济条件上有相当的实力。几万元一件的梵克雅宝是他们的常用单品,红玉髓和孔雀石的材质,刚好和大红大绿的三宅一生相映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SunUKlove

即便有人依旧看不懂三宅宽松的款式,“这跟睡袍有什么区别?”三宅的信徒也只会轻轻地吐出一句:“噢,我本来也是要搭配爱马仕的拖鞋来穿的呀。”

37岁的宅门粉丝张姐,在北京SKP的一次店庆时,消费了两件总价近万元的衣服,才能以相当于配货的形式,购入一款热门的三宅小包,“这架势,简直赶上了爱马仕。”

“如果是入坑其他的大牌,你偶尔买上一两件单品,哪怕是支线的丝巾或腰带,就足够装点门面。即便配一身便宜衣服,也能提升整体的质感。”

但宅门粉丝总是在买买买的路上无法停歇,因为,“如果买了一件三宅的上衣,最佳搭配就是三宅的下装。但凡动一点混搭的心思,三宅立马就会变得暗淡无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gujimaomao

这个牌子没有任何明显的logo,如果搭配一件质感不足的几十元白T,就会瞬间沦为直播间9块9的防晒冰丝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closetnorahs

而秀场同款的抽象剪裁,搭配上标志性的褶皱设计,特色又浓烈到过于自成一派,根本找不出任何其他牌子的单品能匹配得上。‍‍

所以,几千元的三宅一生看似正适合成为奢侈品入门,但实则门槛极高,“除非你能把全身行头总价过万,过成日常。”

不过,也有宅门信徒承认,三宅的衣服材质是夏天闷热冬天冷。但一个事实是,“穿三宅的前提是根本不在乎气温,因为她们大多会有车接车送,根本雨淋不到、日晒不着,脚一沾地就踏进了舒适的空调房。”

而当有人质疑,真正的有钱人都穿的是最娇贵的羊绒和真丝材质,三宅一生的聚酯纤维算得上什么贵妇套装?

宅门信徒会淡然解释道,三宅的奢感,在于它永保体面的材质。“它的褶皱,是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制作而成的。它不需要额外的伺候,水洗风干后,还是持久地保持原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松鼠。

就像是三宅一生最有名的那个传说,“乔布斯一生拥有一百件完全相同的三宅一生黑色高领衫,真正的精英会把时间节约在有用的决策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艳丽配色的三宅一生,像是姥姥家的花袄;而经典的高领无袖款式,又对富贵包和拜拜肉极其不友好。

但是,真正的松弛是毫不在意,三宅一生从不逼你自律。无论是职场过劳肥,还是躲不过的中年发福,三宅一生都能把刻板印象中的“胖”,合理地转化为“富态”。

“越是丰腴的身材,上身三宅才显得油光水滑,富贵有余,过于干瘦根本就撑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Simone

而且,如果有人想在穿三宅一生的时候,为了显示出身材曲线,强行扎上一根腰带,“那就背离了它自由灵动的本质。”

在超越身材的限制之后,三宅一生甚至打破了贵妇专属的名号。“中古款的配色和图案更张扬个性。在网上的上海街拍里,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也开始血脉觉醒,在青涩的年纪,穿上了三宅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松鼠。

27岁的体制内职员鸢鸢说,“单位的隐形穿搭禁忌不少,即便领导不会明面上指出,你自己穿的太过张扬也会浑身不自在,总感觉在被同事默默观察。但是三宅一生是‘一块布’式的剪裁,舒服的同时配上褶皱和立体的设计,是我在职场有限范围内能上身的最大的时尚。”

能把三宅穿好看的人,大概只分为两个极端,要么身材好到穿什么都好看,要么是心态足够自信到“我穿什么都好看”。

翩然独立于奢侈品鄙视链之外的三宅一生,从来不使用以logo堆积而成老花图案,大多数款式也没有用重工的钉珠和亮片来吸引眼球。“只要精神状态调节到了自洽的境界,不管年龄几岁、年薪多少,都能把它穿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粗花呢的重工小香风,是娇生惯养的富家千金即视感;小马标的麻花针织衫,是老钱风的知识分子大小姐——当其他品牌都在塑造一种生来有钱、被父母捧在手心的氛围,三宅一生则是白手起家的独立大女主人设。

26岁的广告从业者珊妮说,“如果你在地铁里看到香奈儿或是迪奥的包,会不禁怀疑它的真假。但是出现率极高的三宅一生菱格包却违和感极低,一看就是自己攒钱买的,因为那是打工人必备的通勤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不吃香菜

两年前珊妮初入职场,攒下工资奖励自己的第一个大牌包,就是三宅一生。那是一支十格尺寸的菱格托特包,装得下珊妮15.6寸的办公电脑,还有她的工牌、饭盒和水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bubububu

“买包之前我做了大量的攻略,同等价位的千元轻奢包很多,但都不符合我打工人的标准。尼龙的珑骧虽然轻便,但也容易背烂;皮革的蔻驰又太金贵,有一点划痕和染色,就得花上大几百送去专门的机构修复。”

而塑料的三宅一生,在经过饭局的油烟味攻击、通勤高峰的剐蹭之后,珊妮用湿抹布一擦,就恢复了原样。

后来,珊妮在每年拿到年终奖的时候,又逐渐入手了两件三宅的衣服。穿去旅游的时候,宽松飘逸,拍照衬托得人仙气十足;在城市通勤的场景里,它足够精致,又不会显得用力过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gujimaomao

对于有钱人来说,奢侈的大牌也不过是日常的消耗品,颜色和材质的禁脏耐造程度,从不在他们的忧虑范围之内。

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三宅一生不仅承包了他们对松弛的向往,而且承受得住生活的琐碎细节,“穿三宅一生,可谓是一种配得感最强的中产演习。”

Ending:

曾经时尚的奥义是,“穿着不舒服,就说明穿对了。”而如今,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对穿搭的底线都变成了,“穿着不舒服,再好看也不会剁手。”

当别人嘲笑三宅一生一旦穿不好,就会显胖又显老的时候,宅门信徒们只会觉得,穿上三宅,恰恰意味着心态提升了。“买别的贵妇品牌,追求的都是身份和圈层,而买三宅才终于回归了穿衣的本质——让普通人既能体面精致,又不用小心谨慎地把衣服供起来伺候。”

珊妮初入宅门的时候,面对那上千元的单价,和强迫症一般精细的褶皱,一时不知该如何护理。

时间久了她发现,网络中那些拥有几十上百件三宅一生的贵妇,其收纳方式也不过是,“顺着褶皱的方向,叠成一团,丢进衣柜里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SunUKlove

本文转载自【三联生活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