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中年往往是个充满挑战的阶段。

虽然青春不再,中年女性依然处在生命的盛年:身心成熟、有力量、能承担。

但这个阶段的女性也有很多特殊的人生命题:孤独,责任,中年危机,孩子教育,健康问题,等等。

这一切,都化为隐隐在心头缠绕的情绪。

中年女性在想什么,焦虑什么?

如果能看到这些,或许就能更多的看见自己,了解自己,关爱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庭的变迁:情感的空缺

在网上,总能看到一些女性网友的留言:

即便在婚姻中,也感到溺水一般的孤独。

再观察周围,才发现孤独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受,因为很多女性的情感无从慰藉,且生活中大事小事都得不到另一半的支持。

而这背后,充斥着这样的抱怨:

家务都是老婆在做,家里男人本事不大,脾气却很大,关键时候还缺乏担当;

性格不合,一说活就吵;没什么话题,在很多事情上观点分歧都很大;

不被理解,重要的感受无人可说,心里的压力和痛苦都是自己消化;

所以,很多孤独的女性渐渐失望了,并将孩子视为维系婚姻的纽带:

“我才不管他做什么,他只要拿钱回家就行了。”

有时还会这样吐槽:

“别看他现在蹦跶得欢,老了放着他不管,看他怎么办。”

让不靠谱的男人老无所依,这是来自女性的惩罚,而在这背后,何尝不是在表达女性自己对老无所依的焦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中年女性叶子。

她老公去年生病去世了。

48岁的她很久走不出来,经常在朋友圈发寄托哀思的文字,言语间的深情看着让人唏嘘。

不知情者都以为这曾是一对感情极好的夫妻。

但实际上,她与丈夫三观不同、经常争吵,磕磕绊绊地生活着。

她在家苦闷,就对外寻找出口,经常组织户外俱乐部,与驴友组队去各种地方玩。

谁知这引发了丈夫更大的不满。

他埋怨她不顾家,经常为此大吵大闹,家里风波不断。

而他们唯一牵绊的女儿也因出国读书,没法经常回来,逢年过节也只是象征性的发个红包。

“有时候特别想找人说说话,但哪怕再热闹、进入各种活动,认识各种不同的人,却没有深入到内核的连接。”

很多心里话,她找不到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叶子一样,随着年岁增长,中年女性在面对一个矛盾:

身体机能在下降、无助感和情感需求日益增加,但伴侣间的疏离感却在加深。

想有一个情感相互慰藉、生活中相互照顾扶持的人一起到老,是中年的正常需求。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的很多伴侣,即便相互靠近也不能取暖,就算绑在一起也只能一起枯萎。

都说家庭是情感的港湾,但当这个港湾发生变化时,中年女性可能会感到迷失。

尤其是经历了婚姻破裂或者失去伴侣的中年女性,孤独感更是如影随形。

但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做自己的好伴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演员陈瑾说过:

不管你有没有家,有没有孩子,你始终是孤身一人,有些事别人根本帮不到你,只有你自己。

自由就是孤独的站立,不依恋,不惧怕。

培养独处的能力、做自己的好伴侣,是每个女性的终身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的教育:前途的担忧

除此之外,孩子大概是心头最深的牵挂了。

前阶段,网上有段视频很火:一位妈妈目送背着书包出门的女儿,在后面喊:

“学得进就学,学不进就多交点朋友!累了就趴着睡一会!”

很多网友在下面留言:“这个妈妈太有智慧了。”

这样的松弛感,真的太治愈、太给人松绑了。

但其实,这么“心大”的教育方式,如果要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大部分妈妈却只敢仰望,不敢效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是,孩子的课业表现不一,而妈妈的状态和反应模式也各有不同。

有一位朋友是个初二孩子的妈妈。

孩子成绩差,她熬干了心血都没办法帮她提高。

后来,她干脆换了份异地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来回两个城市,收入提高了很多,但十分辛苦。

问她缘由,她说:“孩子成绩太差,我看她学业也没什么希望了,现在能做的就是给她以后多存点钱,未雨绸缪。”

再观察周围,这样深谋远虑、用心良苦的妈妈到处都是。

有些孩子不够优秀,成绩总是中不溜的。

于是妈妈到处找关系,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

有位妈妈说出了心声:“我怕他将来没有选择的自由,被迫为了谋生而工作。这样他这辈子就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成绩更差些的孩子,妈妈们也并不能释怀。

总是一边安慰自己、接纳孩子的普通,但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就意难平,时不时内心挣扎一下。

就像一位妈妈,经常打电话来倾诉:“想想自己什么都好,为什么生了这么不成器的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母亲内心的殷切期盼。

但是,也有很多孩子因此感受到不被接纳,不仅亲子矛盾增加,妈妈也成天活在焦虑和不平中。

也许大部分孩子一生也不会有大的作为,但每个独特的生命,只要内心自洽,自然会以自己的方式绽放,活出幸福平顺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孩子是一面镜子。通过孩子,每个人都可以更好地看见自己:

越是对理想化的生活有仰望的人,便越渴望通过孩子、实现自己没完成的人生愿望。

或许只有先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和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职业的挑战:压力的重负

不光如此,女性也在这个阶段探索新的人生可能性。

小郁是一位四十三岁的女性。她厌倦了内卷、复杂又升迁无望的职场。

辞职后,她开始自媒体创业。

在她的短视频里,透露着她的心路历程。

她一会给自己加油鼓劲,一会儿又带着些退缩和迟疑,在焦虑中摸索前行。

当既往的道路已陷入了桎梏,生活和未来一成不变,一眼望得见尽头的时候,令很多人茫然无措。

可是,如果要走出条新路,意味着耐受未知和不确定性,同时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去付出和努力。

这对于中年有家庭和孩子、同时精力又下降的女性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果接受现状、躺平呢?更大的不甘又涌上来: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吗?

这是很多中年女性的困顿:

我有没有可能找到新的价值感了?

我该再往走前一步,还是选择躺平?

在青春时代,人有着无数的发展可能,未来的道路像画卷一样在面前铺陈开来。

但中年是最容易经历“自恋幻灭”的阶段,因为终点在接近,生命的答卷快要交卷了。

你满意你的生命答卷吗?你还有遗憾吗?

对小郁而言,她的人生道路都是被父母安排好的。

包括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找什么人结婚。一路下来,没什么惊喜,却也没有什么大波折。

可每当看到那些活出自我的人,她非常羡慕,想着如果能再活一次,或许会有很多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说出了很多人的困扰:表面上,很多人在找新的价值感,但本质上,他们在找自己。

生活像西西弗斯推石头一样,一日一日的重复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不惑或知天命之年。

而有人说出了中年危机的本质:没有充分体验过、按照自己的意愿好好活过的人,更容易体验到中年危机。

对于没有真正活过的人来说,绚烂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而有过充分体验的人,会更愿意接纳中年的平淡。

也许你并不一定要活出精彩,但可以顺应内心的指引,去做一些想做、却从未有机会尝试的事,扩充生命的体验,让自己丰富和饱满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的健康:沉重的焦虑

而最沉重的焦虑呢?

小安最近总是梦魇惊扰:害怕母亲有一天离世。

前段时间,她母亲因病做手术,住了一阵子医院。

向来硬朗、替自己遮风挡雨的母亲一下子老了好多,变得虚弱又苍白。

她守在病床边,总是半夜被惊醒,紧紧盯着母亲,像要用尽全力驱赶可能到来的死神一样。

她这才发现,原来离别近在咫尺。在此之前,她没有想过父母有一天会离开自己。

中年是一个被分离和死亡焦虑笼罩的阶段,因为父母在渐渐衰老,变得脆弱、被疾病缠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应了一句俗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到中年,依旧渴望融合、害怕从父母的怀抱和关爱中撤退。

更有甚者,有些人会被分离焦虑长久惊扰,成为生活的背景。

如果能回头看看自己的童年,也就能更深的理解中年的融合需要了。

其实,能否在中年更好地面对和接受分离,取决于早年的融合体验。

那些更能从离别的哀伤走出来的人,往往是早期融合的时间长、得到充分的陪伴和关注,依赖感和安全感得到充分满足的人。

但是,对留守儿童而言,早年的陪伴缺失,会让人更需要与父母的连接,需要父母形式上的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童年得到过密切的陪伴和充分的爱,即便父母不在了、从此独走人生路,心里的好父母也会一直陪伴着自己,就像心理学上所说的“他人在场的独处”。

很多中年人害怕面对分离,正是因为心里“缺人”。

如果早年关爱缺失,可以让合格的专业人士在成年人的内心世界里重新完成一次内化和分离:

让好的情绪体验留在心里后,再完成告别。

心理上有过离开的体验,才是心灵自由的起点。

于孤独中绽放,焦虑中前行。中年女性如伤花怒放,前路依旧有很多的美好。

婚姻家庭的问题,总是萦绕在中年女性的心头,如果你也挣扎其中,推荐你来参加德芬空间的《3天亲密关系体验营》,正视中年危机,穿越焦虑,开启成人达己的美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由南小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小豆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