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我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国共内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毛主席看准了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并下定了决心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实现收回香港的宏伟计划。

为此,毛主席下了一着活棋,毛主席在西方记者采访时说了一句话,令在场的所有记者目瞪口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吊足了英国的胃口,在51年后香港回归则应验了这句话!那时候人们才惊叹毛主席的雄韬伟略,深感佩服。

毛主席当时究竟说了什么会影响到51年后的历史进程?在香港回归的背后毛主席等人又做了哪些努力?事情还要从新中国成立说起…

毛主席的两手抓

1949年10月16日,新中国刚刚成立,解放军的步伐在广东沿线靠近香港一带戛然而止。

这个时候,中国政府采取了一项特殊政策,默许英国继续统治香港,同时也保持沉默,不表明关于香港前途的主张。

这让英国人摸不着头脑,也让外界感到迷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就像是下了一盘大棋,暗示香港可以吃,但又不吃,让英国人感到棋逢对手,但又不知对手要下哪一步。

这场棋局让人猜测,不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而毛主席的决断,却一直悬而未决。此时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把香港发展成了亚洲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当时香港的政治情况是,英国政府任命香港的行政长官和政府官员,香港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被英国政府掌握。

而且当时香港的大多数居民都是工人和贫苦的移民,他们住在拥挤不堪的窄巷和贫民窟里,生活十分艰难。

他们的生活水平远低于香港的经济繁荣程度,如果贸然发动战争,受苦受难的只能是穷苦百姓,毛主席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那时候英国的态度也很强硬,谈什么都行就别谈香港问题,守住香港是英国全部对华政策的出发点。

为此英国的做法饱含了“心机”,1950年1月,英国第一个发文承认新中国的合法性,就是为了不让毛主席开口收回香港,来保证自己的统治。

与此同时,英国又在一旁拉拢美国对抗中国,向毛主席施压,妄想让我们动摇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

毛主席深谋远虑,根本不理英国的这一套。

在考虑国家统一的大局和长远利益上,毛主席对待英国那可是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毛主席在处理香港问题上,一直是软硬兼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些关键时刻,毛主席一点都不退让,没有给英国人一点情面,同时,毛主席也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不断为维护主权而奋斗。

毕竟,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涉及其领土完整的问题,都是不可妥协的。

因此,毛主席在处理香港问题上,总是极为谨慎,力求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但是每当英国有事求助于中国之时,毛主席则是能帮就帮,哪怕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困难时期的时候,毛主席也总是尽力而为。

1961年,香港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本土缺水严重,毛主席知道了这个事情,连忙安排相关机构往香港输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从我们内地往香港每年要输送50亿加仑的水。

毛主席的这些做法,在香港民众的心里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也为香港回归埋下了一颗待萌芽的种子。

1963年,毛主席在《人民日报》发文,明确表明了对香港、澳门问题的立场。

毛主席强调,自己并不需要通过武力来证明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和坚定性,而香港、澳门等问题则是历史上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留下的遗留问题。

此时,毛主席想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但是外界对毛主席的谈判态度持怀疑态度。

这个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还很低,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相对较少,因此不少国际力量对毛主席的谈判意图存在各种猜疑和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运筹帷幄,心里早已做好了打算,毛主席一直保持克制。

毛主席对外强调,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香港问题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同时也是一种保持和平稳定的最佳方式。

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他们希望通过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武力解决。

毛主席想等到这些历史问题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出手,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问题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是合适的做法。

在面对西方记者的采访时毛主席说道:“香港永远是中国的,迟早会回到我们的手里,不在乎英国是否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锋一转,毛主席又说到了台湾的问题,这一番话,让现场的西方记者都愣住了,一时间揣测不透毛主席到底是何用意。

毛主席利用“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观念,利用香港问题,使英国用香港的繁荣来换取中国的欢心延长自己在香港的统治,同时又解决了部分台湾问题,一举两得。

在短时间内又吊足了英国人的胃口,以为这样可以让我们闭口不谈香港问题。

但是英国人想得太天真了,毛主席深谋远虑,暗中在下着一盘大棋,而时机正在悄然到来。

毛主席的香港大棋局

1960年,英国人先按捺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哥马利元帅访华路过香港的时候大放厥词:“中国想跟我们讨论香港问题,那是不可能的,香港是大英帝国的,任何人想打香港的主意,都将会引起一场战争。”这番话气势汹汹,实则外强中干。

毛主席一下就看穿了英国的想法,丝毫不在乎蒙哥马利的话。

几天后仍接见了他,在会上毛主席字字珠玑,批评了英国政府的立场。

也在暗中表明了自己对于英国的态度,释放出了一个信号:“我们现在已经不怕你们了!”

蒙哥马利此行已经让英国知道了新中国的实力,面对后续交涉,英国开始回避香港问题,就像个拒绝放手的小孩,不仅不愿意谈,而且还不敢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如同一只贪婪的老鼠,害怕露面,生怕被猫发现,尽管中国的实力与道义都支持收回香港,英国却依然不变应万变,守着这块土地不放。

英国人占有香港并非因为他们比中国更聪明,而是完全仰仗中国的宽容和容忍。

在中国国力薄弱的时候,英国人侥幸占领香港,而如今中国早已崛起,英国人却不肯主动归还。

中国的宽容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却同时也给了英国越来越多的恶意。

三个不平等条约规定香港的租期到1997年到期,眼看时间将近,这使英国陷入了被动。

1974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前首相希斯访华,毛主席在机场热情接待了希斯,后将希斯邀请到了中南海进行交流会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两人的后来交谈中,希斯提到了香港问题,毛主席笑着说了一句:“那都是年轻一代人的事情了!”

这句“是年轻一代人的事情了”,这就像一位智者留下的谜语,需要后来者不断去解读。

他的话里,充满了对中国年轻一代的信任,也蕴含着对中国人民智慧的期待。

毛主席还告诉英国人:“香港是割让的,九龙是租借的,还有24年。到时候怎么办,我们再商量吧。”

他这句话的重点,就在于“24年”。

毛主席不仅关注着当下的香港问题,还深思着香港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知道,24年后,香港这个问题会再次摆在面前,而那时的中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这样的话,不但告诉英国人:“我们不急着跟你们谈香港问题,我们有耐心等待”,更是在激励后面的人:“我们不惧怕困难,我们有智慧和能力去应对香港问题”。

这句话的影响力很大,它不仅成为中国对待香港问题的基石,更成为中国政府对外开展外交谈判的核心思想。

中国政府长期对香港问题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默许英国继续统治香港,同时故意不表明关于香港前途的主张,甚至不强求英国承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这就是毛主席的遗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去世后,遗留的香港问题这个重担就压在了邓小平的身上,他是否能接着毛主席的这盘棋继续下?面对日益临近的租约期限,英国也开始躁动不安,情况逐渐复杂…

51年后的揭秘

1979年3月份,时任香港总督的麦理浩来到了北京访问,看似简单的访问实际上却是英国精心策划的投石问路之行,麦理浩向邓公提出了关于香港的租约到期的问题。

其实麦理浩就是带着英国的态度来北京试探一下,看邓小平能不能把“新界”的地契跨越1997年,让香港在英国手里多呆一会。

但是邓公的态度很坚决,说道:“香港是属于中国的,这个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但是香港是一个特殊地区,我们可以允许香港继续搞资本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理浩只能灰溜溜回香港向英国传达了我们的立场。

1982年9月,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访华,两国开始面对面正式交涉香港问题。

“铁娘子”这个外号可不是白叫的,撒切尔可谓是英国任上最为强硬的首相之一,这时候的英国刚好打败阿根廷赢得了马尔纳维斯群岛战役的胜利,那可真是不可一世。

9月14日,邓小平会见“铁娘子”时,撒切尔一见面就针锋相对。

撒切尔仍然坚持认为1840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效,如果想改变旧条约,那就得再签新条约来代替,一物换一物。

她还说香港目前能有如此繁荣都可以说是由于英国的统治才实现的,还强调说如果现在中国收回香港,对香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只有让香港保持于英国治下,繁荣才会继续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撒切尔咄咄逼人的话语像连珠炮弹似的打在现场每一个中国代表的身上,邓小平脸上神色立刻严肃起来,坚定而明确给予了回击。

“我们对于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不会变,别人也不要妄想改变。再者,香港收回之后怎么使香港繁荣,那是我们国内的事情。最后一点,你们应该担心的是从现在到1997年的这一段时间如何使香港经济不出现波动!”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居然在下人民大会堂阶梯的时候摔倒了,这也可以看出邓小平一席话给撒切尔造成了多大的刺激。

在1983年7月到1984年9月这一年多的谈判里,英国提出了“主权换治权”的方法,就是英国继续管理香港,按照英国的方式管理香港,但是主权归还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对此,邓小平作出强烈回应:再次重申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不接受英国主权换治权的做法。

如果英国一意孤行,邓小平宣布将在,两年内宣布单方面收回香港!

1984年9月26日,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决议,双方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英国向全世界宣告于1997年7月1日当天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邓小平在签署会议上对撒切尔说:“我们为双方国家都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下完了毛主席的这盘历史大棋,完美解决了香港问题,使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结语:

毛主席的这一盘关于香港的大棋,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传奇。

这幅画卷展现了毛主席的非凡智慧,超人胆略和卓越远见,也映射各位伟人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作出的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