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河检察一张法治“良方”护未成长

法治日报记者 范瑞恒

“什么是校园欺凌、遭遇校园欺凌该怎么办呢、不良行为有哪些?”

“动手打人、骂人、不听话……”

近日,在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的“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法治主题宣传活动中,“宁萌”未检工作室的干警毕轶群和关士香与第四幼儿园的“萌娃”们热烈欢快地交流着。

“近年来,宁河区检察院以‘宁萌’未检工作室为载体,全方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督促监管部门履行职责,联合家庭、学校及社会组织、相关单位形成保护合力。”宁河区检察院检察长宫宁说,“同时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要保持应有的执法力度与司法温度,将每一件案件办好、办扎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希望。”

法律监督堵漏洞

“检察官您好,虽然我才17岁,但我的‘烟龄’已经有3年多了,抽烟有害健康也给我带来经济压力。”去年9月,“宁萌”未检工作室收到一份特殊的思想汇报,写信人是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而处于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的高中学生小磊。

了解情况后,“宁萌”未检工作室负责人张浩在制定帮教方案之外,还为小磊制定了一份特殊的戒烟方案。

依据相关线索,宁河区检察院组织检察干警在全区走访调研,发现部分烟草零售商户未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的标识,有的商户违反了校园周边不得设置卷烟零售点的规定。为此,宁河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对校园周边烟草零售商户违法销售烟草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以专项监督为抓手,宁河区检察院聚焦校园窨井盖、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开出未成年人社会‘治理良方’。”张浩介绍说,针对日租房管理漏洞问题,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检查,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法律监督专项行动,推动网吧、游戏厅等70余个问题场所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宁河区检察院根据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相关法律规定,建设了校园周边环境秩序监督整治数据模型,实现对校园周边200米内的精准监管。

精准普法润童心

“我想了解自我保护的知识”“关于家庭责任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我关心的是打架斗殴的后果”……这些信息是宁河区检察院“宁萌信箱”收到来自学校学生的“悄悄话”。

去年,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诉说”渠道,宁河区检察院在全区学校设置“宁萌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法治课、想咨询的法律知识以及遇到的问题等写在便签纸上,投进信箱,“宁萌”未检工作室负责定期将信件取回。

“目的就是了解同学们所思所想,真正做到我们讲的就是学生想听的。”“宁萌”未检工作室普法宣讲团成员肖然说,“宁萌信箱”的设置,实现了“红领巾”与“检察蓝”的直接对话。

在“宁萌信箱”的联通下,一场场精准普法课在“宁萌”未检工作室制作,送达全区校园的课堂。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不学法、不懂法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惨痛教训,从而在内心筑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

“这样的课堂有意义,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希望下次还能上检察官老师的法治课。”七里海任凤小学学生小李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此外,宁河区检察院还选拔检察干警分别担任13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与学校制定护航员培养计划,选聘1至2名学生担任“法治校园护航员”,协助开展校园普法、安全监督等工作,从学生的视角与立场出发,做到精准普法。

多方联动聚合力

“谢谢检察院与妇联、教育部门的帮助,否则我的人生将变得黯淡无光。”在一次联合救助活动上,15岁的小张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小张因琐事与他人发生争执遭受身体伤害,但施害人却无赔偿能力。为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宁河区检察院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向小张发放司法救助金5万元,解其燃眉之急。

“我们还聘请心理医生对小张进行了心理辅导,与教育部门进行对接减免其学费,通过定期走访、电话等方式与其家长进行沟通,掌握其最新情况,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张浩说,经过近一年的帮助,小张已重返校园,并考入高中开启新的学业。

“这是我院救助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件。”宁河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李晓媛介绍,近年来,宁河区检察院与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了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协作机制,全面梳理确定重点人群,为因案返贫、因案致贫的未成年人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应救助、尽救助。

针对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案件存在“分散作战”问题,在宁河区委政法委的统筹指导下,宁河区检察院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于今年4月建立了区未成年人保护协调联动中心,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合力,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