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大考,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它不仅是对孩子多年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他们迈向成熟、开启独立人生旅程的里程碑。高考结束后,孩子们面临诸多选择,比如选择大学专业,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和人生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提前做一些功课,避免出现焦虑、迷茫、无措等问题。学校作为孩子人生重要的“加油站”,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要当好引路人,帮助孩子做出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人生规划和选择,助力他们成就无悔人生。

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

刚结束高考的学子,正处于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道路,道路方向又影响着人的命运。古人云:“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树立远大理想是青少年成才的基础。但是青少年毕竟心智还不成熟,而且容易受到客观环境和认知程度的影响,视野受到一定限制。比如有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会片面追求所谓将来“高薪”“稳定”的专业,排斥那些看上去“没钱途”的专业。人之进步,国之发展,如运海乘流,渡济汪洋。唯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才能远赴星海,开启未来。学校和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完全“小我”的世界跳出来,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与孩子谈论一些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正能量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通过一些让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支持孩子了解新时代人才需求

在现代社会,职业选择的可能性日益丰富,家长要有意识地树立未来眼光,拓宽信息渠道,获取关于未来专业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并在合适的时机与孩子一起分享和探讨。家长可以做一些调研和准备工作,比如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听取相关行业人员建议等方式,掌握一手信息,了解孩子目标院校的学习环境、师资条件、社会认可度,以及目标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前景和素质要求等,从而为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参考。学校和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特点、前景以及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尤其科技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要引导孩子正确分析形势,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更好的选择。

陪伴孩子客观认识自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做选择前,孩子们需要充分思考和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寻找自己热爱的方向。家长和学校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理念和工具,如多元智能理论及科学的兴趣量表等,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擅长领域,扬长避短,帮助孩子更清晰、更客观地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特点、梦想和追求,家长应该努力发掘孩子的长处和潜力,并给予全力的支持和鼓励。

协助孩子做好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个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忙于学业,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了解各个职业的情况或者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高考后的时间相对宽裕,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如邀请职业规划师或专业辅导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帮助孩子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并结合职业市场的需求,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也可以邀请行业专家、知名校友等相关人士开展讲座,分享他们的职业经验和感悟。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家庭和学校可以合力为孩子建立个性化培养档案,记录孩子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信息,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方案和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这样也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成长机会和空间。有一些孩子可能一直缺乏自主性,过度依赖家长和学校,不喜欢独立思考和做决定。家校应鼓励这样的孩子参与决策过程,勇于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完全听自己的意见。在做选择的过程中,有时候孩子的观点和选择不一定成熟,也不一定符合家长的期望,此时父母应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本着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协商交流,耐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意愿,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高考结束后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井喷期”,孩子容易产生较为剧烈的情绪波动,引发各种心理应激反应,这个阶段也容易产生亲子矛盾。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孩子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困惑或焦虑情绪,家长此时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接纳,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通过心理疏导、情感支持、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增强信心,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抉择和挑战。

通过家庭会议做好沟通

沟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家庭会议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可以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家庭成员共同讨论孩子的未来规划。在家庭会议中,家庭成员应本着民主、平等、尊重的原则,理性分析现状,共同商讨规划,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建议。家长要注意沟通的艺术和技巧,命令式、灌输式的沟通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容易引发青春期孩子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要通过表达感受、鼓励沟通、理解共情、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总之,人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高考只是孩子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未来还有很多需要孩子独自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家长要有更长远的眼光、更理性的态度、更平和的心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和面对挑战,引导孩子做出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人生规划与选择,帮助孩子有更多信心和力量迈向人生的新旅程。

(作者单位系金华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16日第4版

作者: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