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影响你一生的,不是高考,不是填志愿,是周期》

回答一个满级读者问题。

他问我,为什么我太太的职场道路,会走成这个样子。

因为她和我是同岁的,而且20岁之前就是男女朋友了,相处20多年了,怎么两口子差异这么大?

这个问题本身就只是个八卦,我估计提问者纯属好奇,但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很重要的职场游戏规则。

就拿我太太来说事儿吧,既然问到她了。

我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发现,公知这个群体,往往是那啥。

明白我这意思吧?按理说最不该那啥的,结果那啥,到底为啥?

其实很简单,就像60后,70后小时候吃土豆,吃伤了。

《山海情》里那个段子,我们这里就是土豆多,蒸土豆,煮土豆,烤土豆,反正什么花样都有,别的,就没有了。

公知这个群体实际上也是这回事。

你去看职场老兵,为什么兵油子多?刚毕业的应届生,俗称新兵蛋子,你让他们加班,他们就加。

跟他们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加班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好好活就是好好加班。

他们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

当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在的新兵也不好哄,但总体来说,信你的比例比较高。

尤其是我们那代人,我和我太太那代人。

那么这些人到后来,大部分都会变成兵油子,就是《士兵突击》里面红三连五班那几个。

你问他光荣么,艰巨么,他告诉你,光荣个五,艰巨个六,如果有内涵一点的,就会编段子,光荣在于平凡,艰巨在于寂寞。

大部分人都会变成这样,这就是中间态。

所以你当然不可能提拔这帮人,因为已经废掉了。

那么除此之外,还会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公知。

他说白了就像某些加班加多了,加伤了之后的码农,觉得所有上司都是为了晃点他。

他心被伤了。

他觉得只要是管理层,都是大忽悠,成天拍脑袋随便做个决策,就让他们去突击。

还告诉他们,这事儿很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然后把他们派往外地,常驻,一待就是一两年,老婆孩子都见不着。

回头上司自己离职,或者股票套现走人了,去阳光沙滩比基尼了,他们两地分居多年,成天出差加班,钱,钱没弄到,35岁到了,还被输送到社会上当人才。

于是怎么样?

就记恨上了。

他觉得自己被骗了,从此之后,就有一种报复性心理。

这是一种极端,那么另一个极端是什么?

就是我太太这样,或者说,她就是士兵突击里的原型,现实中的许三多。

三多心态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心态?

沉没成本心态。

我太太如果是教理科的,教数理化的老师,或者是教语文英语的,哪怕是教美术,地理,音乐,体育的呢,她都能多多少少找到一点理论之外的东西,或者说,得到一部分学生的认可。

但遗憾的是,她不是教这些的。

她的学生毕业后很少会记得她,那些孩子上她课也只是为了拿到分数,仅此而已。

换句话说,我太太除了评职称,写论文,不停地拿奖,她找不到之外的成就感。

可是她又如此努力,而且努力很多年。

能听懂我这句话吧?

就像作为一个士兵,虽然人在基层,如果你打枪打得好,开坦克开得好,你都会找到或多或少的一些意义感。

但如果你就是一个纯粹踢正步的士兵,你心里也清楚,打仗的时候不需要踢正步。

那你踢到最后,又没有变成兵油子,又没有变成公知,你会怎么样?

你就会进入另一个极端,三多极端。

你已经在踢正步这件事上耗费了几乎半生的心血,尽管你心里清楚,踢正步现实中用不上的,但是你也放不下了。

否则,你怎么评价自己呢?你怎么去定义自己前半生的一切努力呢?

所以你真的以为她不累么?她没有烦恼么?

她当然累,当然有烦恼。

她如果真的是一个做慈善的,看到救了很多人,她会找到很多成就感,她哪怕是个教语文的,教数学的,甚至教体育的,她可能会因为学生而找到教育的成就感。

就像一个打枪的士兵能找到成就感,一个开坦克的士兵也能找到成就感。

但一个踢正步已经踢到最高职称,拿到所有荣誉大满贯的兵王,你觉得,会是什么心态?

所以她也累,也烦恼,于是回到家里,只能是拼命刷剧,刷韩剧,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消除精神内耗。

她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处理别的事情,这就是为啥我们家实际上是我主外,我主内。

一个人,精神上,身体上是否疲劳,和挣钱多少不成正比。

她挣的钱很少,但是她很疲劳。

那你说,作为老公,我有没有办法帮到她?

没有。

因为为时已晚。

我早年劝过她辞职,后来不劝了,因为我发现,这已经是她生命的一部分了。

就像你让三多放下自己所有的坚持,努力,你跟他说,立正,稍息,解散,以后不用踢正步了。

那请问你让三多同志如何看待自己曾经为了练习踢正步而努力过的每一天呢?

所以,三多是个好兵,但止于此。

因为虽然站在基层的角度,没有变成兵油子,也没有变成负面情绪爆棚的公知,反而走上了技术尖兵的道路,是领导希望的。

但是,正因为你太尖了,你已经没有了可塑性,所以没法提拔。也没法转型。

明白我意思吧?

你但凡踢正步踢的没那么好,你都可以中年以后,变成一个兵油子,混混算了。

问题是,你踢出形象来了,你踢成标杆了,那你就别想了,你只能余生像旗杆一样树着。

否则别人就会嘀嘀咕,踢成你这样的,最后也会变成油子,那就太打击新兵蛋子们的积极性了。

你被捧在那个高度了,上不去,也下不来。你只能坚持站在山岗上,吹风,而且装作很拉风,很享受的样子。

至于你内心到底怎么想,觉得山岗上凉不凉,回家之后是不是要不停地刷韩剧来对冲内心的彷徨,这个不管你,但形象,绝不能塌方。

就像许三多做腹部绕杠,他自己有多难受,大家不会管的,大家只管鼓掌,许三多,好样的,许三多,再来一个。

然后指导员跟你说,要坚持,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那你说许三多能怎么办呢?只能继续绕呀绕,绕呀绕,并且在内心鼓励自己,这一切很有意义.......

当然,请放心,三多式的烦恼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有。

我太太满足两个并不常见的特质。

一方面她很想要做点事,俗称有个精神寄托,她有胜负欲;另一方面,她并无经济压力。

咱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的。

我们并不是王爷玩票登台客串,只求辩个输赢,不是的。

我们必须赢。

真要赢,和辩个输赢,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武功。

就像电影里的武林高手那是表演艺术,你真的要生死搏杀,那是另一门功夫。

三多式的士兵更多的是一种效果,俗称让你觉得士兵就该这样。

真实的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是另一个样子的。

他们的技能点未必重合,百战劫余的老兵踢正步未必踢的过三多。

我太太是没可能变成后者的,因为她最初追求的也不是真的要赢,而是想要打发时间。

我那天说过,我们年轻的时候,20多年前,聊她们班同学,预测谁会混得好。

我看上的她都看不上,她看上的我都看不上。

我记得她们班有个男生,我说这小伙儿行,你的同学里面我认识的那些人里,估计就他将来爬得最快。

她嗤之以鼻,她觉得就属这个没可能,要家境没家境,要成绩没成绩。

那次对话过后,大概过了有小十年,她还提到一次,某天她回来跟我说,你当年最欣赏的那个,知道干嘛去了?

老师当不下去了,去做生意了,你还说就属他有出息,就你这眼光。

我笑着说那不一定的,人家是男的,要养家的,要买房的,经济压力大,当老师当不下去转行做生意很正常。

不意味着他差,而且我仍然保持N年前的观点。你且等等看。

那个小伙就是她们班到目前为止,第一个做到校长的。

停薪留职做了几年生意买了房又回去当老师了,迅速升迁。

你用显学去看人,看到的是一些表面现象,你用隐学去看人,你才有可能试图预判这个人的未来几十年。

这不是百分百能命中的,就像那天说的,爷叔预判阿宝也没法百分百。

但基于这套体系,我可以有一定的命中率,比如30%,40%。我提前二十年,从一群人里面选了十个,可能几十年后,真有3,4个有出息。

你看单次没法看的,有些人讲,我就是命好嫁得好运气好,这种没法比。

你没法靠这种去做一个职业的投资人,难道你回回指望运气去投天使轮么?

次数一多,一览无遗。

人这辈子如果只做一次判断那就是凭运气,但如果是多次判断,就是那天讲的方法论。

实际上你是靠嗅觉在预判一个人的未来。

因为你已经掌握了那套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你能够敏锐的发现那些相似的人,这些人大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脱颖而出。

就像锥子放在口袋里,很可能会露出来。
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影响你一生的,不是高考,不是填志愿,是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