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神之民,珍视自然、和谐与快乐

鸟儿翱翔于空,鱼儿畅游于水,野兽奔驰于山,花儿盛放于野。天地无际,一任自然,来去不违本性。

迺遒和大道,不出于心,无意于为。春到,不为万物萌生,而草绿花绽;夏至,不虑万物成长,而枝繁叶茂;秋来,不为万物成熟,而遍地籽实;冬至,不为万物冬眠,而休藏深厚。

适性任情,万物安生。得道之人,亦复如是。合天之德,同地其操,适性自然,无忧无虑。

知道圆滑会有现实的好处,自己甘于诚实;懂得谄媚会带来利益,自己坚持正直做人;理解抛头露面可能会扬名四海,自己还是默默耕耘;清楚荣华富贵使人仰望和羡慕,自己照样安于贫贱;晓得美味佳肴带来口腹之娱,自己依然乐于粗茶淡饭。

天空,有乌云飘过,有风雨行过,但乌云散尽,雨过天晴,湛蓝如洗,一尘未染。

故而上古时期,上神恩德遍施,居者从容,行者优游,民无君主,君无贱民,禽兽相忘于林,鱼虾相忘于水,人忘于世,君忘于治。

无忧无惧,至道至德也。

道师老子曰:“绝圣弃智” ,“无知无欲” 。天下人都“虚其心,实其腹” ,就没有忧虑和恐惧了。

“智”是灾难,不“智”是福气。

才智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快捷和便利,但并没有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幸福和愉悦;今人或许比俭朴的古人更加富裕,但未必比淳真的古人更加快乐。

后山道师曰:价值标准不同,人生观念有异。

今世之人,看重富有、奢华和荣耀,古时上神之民,珍视自然、和谐与快乐。

忧苦,惧丧,今人难免。坦然身心,质朴高古,知道者也。

苦乐无别,生死无界。运生会归尽, 终古谓之然。三皇五帝,黎民百姓,白发老翁,黄毛孺童,没有区分。

贤愚天在,短长自生。彭祖亦不免,三皇何忡忡?

过度伤感苦难,过度恐惧死亡,说明心中之“私”尚在。

视自己的生命体验为私产,抓住不放,只知占有。

占有欲望控制了人,则忧虑生活不幸,害怕生命失去,在“私”和“欲”之下,平静坦然就没有了。

人们何时才得真的回身转意,返还自然,得近上神?

远古之时,天地混沌,大气蒙昧,人们恬淡寡欲,无求无争,鬼神宁静自律,不惊不扰,四时尊奉迺遒,八方自合道德,阴阳自然,万物友好。

后而大道隳颓,高德疏失,世人沦落,神黄之季,持续下衰,尧舜之世,教化乏效。

背道行事,离德求功,心与心相互猜忌,人与人彼此暗算,天下迷惑,恬淡不再。

由此可见,人世背弃上神,“道”远离了世,“德”也远离了人。

至于后之后世,所谓“礼乐”, 所谓“仁、义、礼、智” ,皆因欲、因求、因为、因名而所现者,非“道”也,亦非“德”也。

当爱不能博济,当仁不能普施,则强调公正和义理,要求公正守信,此类作为,概出于有意。

当公正和义理缺失,则强调礼节、仪式,修饰和掩饰本质,装点和遮蔽真实,如此则本质或不正,真实或不确。

后山道师云:父子之情,母女之爱,真诚实在,不需修饰,不拘礼节。

所谓“礼仪” ,注重外象,讲求形式,必是虚伪之端,假象之始,诚信淡薄和明争暗斗之产物。

礼繁情伪,文繁质衰。虚假造作,真性被遮蔽,机心奸巧,“道”与“德”被扭曲。

迺遒与道,是上神的昭示。大道的本性,是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终极价值。

为人、养生、治事、审美,在任何领域,上神无不提醒人们尊崇自然,无为无欲。

后山道师曰:自然生成物,样样真且美,人心失淳,人手妄为,造作丑陋,丧本离真。

人类愈演进,就越疏离自然,妄施机巧,甚至走向反自然。

赤身裸体的粗野没有了,剖肝示胆的赤诚也消失了,茹毛饮血的习惯没有了,质朴纯真的天性也丧失了,高声大嗓的粗鲁没有了,直抒胸臆的声音也消亡了。

表情越来越丰富,则内心越来越深藏,语言越来越巧美,则思想越来越隐蔽。

笑,可能并不高兴,哭,或许并不悲伤。言不由衷,客气敷衍,成了日常,真情难得。

失却真诚,不能感人。勉强流泪,不能引人哀伤,佯装大怒,并不让人害怕。真的悲痛,没有哭声也让人落泪;真的愤怒,或不吓人却叫人畏惧。真心亲近,即若没有笑容,也使人温暖,违心地拉关系套近乎,虽笑容可掬,也不予人亲切。

文明与自然相冲,例证在在多有。

人们何时才得真的回身转意,返还自然,得近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