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战争时期,英雄无所不在。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英勇作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不朽的篇章。然而,和平年代,我们往往很容易忽视这些曾经的英雄。他们在战火硝烟过后,褪去戎装,重新融入平凡的生活。有些人依旧光芒四射,有些人却选择了低调隐退。

杨启良就属于后者。这位曾在老山一战中凭一己之力击毙数十敌人的英雄战士,在转业后成为了一名默默无闻的消协干部。他本可以靠荣誉度日,却选择了继续为人民服务。可是,就连这样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也难逃被恶势力逼迫的命运。他会遭遇什么样的刁难?又将如何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战火初燃,热血沸腾

1979年2月17日,在广西边境的老山一带,中越两国军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这场后来被称为"老山自卫反击战"的战役,开启了中越两国长达一个月的武装冲突。

这场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越南作为前苏联在东南亚的盟友和代理人,不仅入侵了柬埔寨,还频频挑衅中国,公然支持"民族解放阵线"等反华势力。越军不断在中越边境地区挑衅,向中国军民开火,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

1979年2月,越军在广西防城港地区袭击中国边防哨所,烧毁一些房舍,打死数十名中国军人和平民。2月17日,中国政府不得不下令自卫反击,遂打响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一枪。

浙江台州黄岩人杨启良,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应征入伍的。1983年,18岁的杨启良离开家乡,加入了南京军区第1军第1师2团3连,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军旅生涯的第一年,杨启良就被派往了中越边境的前线——老山地区。作为一名新兵,他首先要接受的就是在猫耳洞里的残酷训练。猫耳洞是士兵们在丘陵地带掘制的防空洞,条件极其恶劣。阴暗潮湿、蚊虫叮咬、疾病横行,摧残着每一个新兵的意志和体魄。

可就是在这种骨肉磨垮的环境里,杨启良和其他新兵们熬了一年。他们没时间喝口热水,没机会洗把脸,唯一的任务就是忍受、适应、锻炼。一年过去,他们从青涩的新兵蜕变成了经受严格训练的真正战士。

二. 浴血奋战,英雄浴火重生

1985年春天,在老山地区的战火一触即发。根据"852行动计划",我军决定发起对越军的突击,目标是包括166阵地在内的多个阵地。作为突击队的一员,杨启良和所在的3连被派往166阵地,负责夺取该阵地并前出攻击167阵地。

为了确保战役的成功,中央军委精心部署,决定采取奇袭战术。3月8日凌晨,在没有任何火力掩护的情况下,我军各路突击队悄然潜入敌人阵地,将越军堵死洞中,迅速控制了166、156、168等阵地,迫使越军节节败退。

这次行动取得了瞩目的胜利,166阵地被我军成功夺取,杨启良和战友们开始在这里进行防守。然而,就在大家放松警惕之际,越军卷土重来,发起了更为猛烈的反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9日,越军组织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分多路多波次向我军发起进攻,重点就是杨启良防守的166阵地。除了大量地面部队外,越军还出动了大量炮火为掩护,意图切断我军的增援部队。

面对越军的猛攻,我军当即集中优势炮火予以反击。双方的炮火在山谷间轰隆作响,震耳欲聋。然而,就算如此猛烈的炮火也难以阻挡越军的决心。他们视死如归般冲锋,迅速就将战火引向166阵地。

在166阵地的1号哨位,杨启良和三名战友负责固守。突如其来的炮火让他们节节败退,连续三次冲锋都被打退,三名战友也在这火力洗礼中负伤。就在这危急关头,指挥部通过报话机发出命令:"敌炮火太猛,预备队上不去,你们一定要守住阵地!"

此时的杨启良,已经饥渴疲惫,左腿更是被弹片击穿。但他深知,一旦阵地失守,我军将付出沉重代价。因此,他对指挥部作出了"人在,阵地在"的坚定保证,并开始单枪匹马固守阵地。

首先,他将同伴的所有武器弹药都收集到身边,包括冲锋枪、手榴弹等。然后,他匍匐在阵地上,将身躯完全暴露在炮火之下,用自己的生命成为一面最坚硬的盾牌。

随着越军地面部队的不断增援,密集的枪炮声已经逼近了阵地。杨启良紧盯着前方,每一次发现敌人的踪迹,他都会用冲锋枪和手榴弹予以狠狠回击。就这样,他一个人顽强地击退了越军的一波又一波冲锋。

三.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

中越战争结束后,杨启良从军队荣归故里。虽然他在战争中建立了骄人的功勋,但他并没有选择靠光环度日,而是决定继续为人民服务。1987年,杨启良加入了台州市消费者协会,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涯。

作为一名消协工作人员,杨启良的主要职责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督商家的经营行为。这项工作看似平凡,但对于社会的公平正义至关重要。杨启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他坚持每天都深入一线,了解民众的诉求,跟进各类投诉案件。

杨启良在工作中很快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他擅长妥善调节矛盾,在复杂的纠纷中寻找双方的利益契合点。同时,他也敢于伸张正义,决不允许不正当的经营行为伤害消费者的权益。

1995年,有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在销售汽车时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他们不仅在交易中隐瞒了汽车的实际状况,还拒绝为消费者提供三包服务。面对消费者的诉求,这家公司态度强硬,不肯作出任何让步。

当时已是消协工作8年的杨启良果断介入,他先是组织力量对汽车销售公司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取证。在掌握了足够证据后,他亲自站出来斥责销售公司的行为,并多次上门磋商要求其改正违规操作。

然而,汽车销售公司理直气壮,不仅不予理睬,还恐吓杨启良不要多管闲事。面对如此蛮横的态度,杨启良并未胆怯,反而咬紧牙关坚持斗争。最终在舆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下,销售公司不得不乖乖就范,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可谓风云突变。本以为平凡无奇的消协工作,竟也让杨启良重温了战争年代的艰辛。不过与曾经不同的是,现在他要面对的敌人已经不是枪林弹雨,而是一些肆意妄为的不法商贩。

而就在杨启良卓有成效的时候,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开始遭受到了恶霸分子的威胁和欺凌。显然,有人看不惯他维护正义的努力,试图用阻挠的方式让他就范。

四. 国之重器,军人之魂

面对来自恶霸的威胁和欺凌,杨启良并没有选择躲避或退缩,而是亮出了自己的"军人本色"。作为一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兵,他对付这种小打小闹游刃有余。

首先,杨启良对消协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军事化改革。他将工作流程按照军队的作战方式进行了重新设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对消协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员工要遵守军人的纪律,服从命令;对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也制定了作战般的安排等。

杨启良深知,面对狡猾的敌人,唯有高度的组织纪律和作战素质,才能确保战斗力。因此,他亲自担任起消协的"指挥员",带领大家做好战斗准备。

在杨启良的带领下,消协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面对商家的违规行为,他们能够快速出击,及时收集证据,并有力地向相关部门施加压力。同时,他们对内部管理也颇有建树,确保了队伍的纯洁性。

与此同时,杨启良还成立了一支特别的"突击队",专门对付那些违法违纪的顽固商户。这些突击队员都是从消协内部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不仅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而且身怀过人的勇气和决心。

在杨启良亲自训练下,这支"突击队"迅速成为了打击违法分子的利器。他们时刻保持着战备状态,随时等候出击的命令。一旦发现哪里有违法行为,他们就会立即赶到现场,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面对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不少商家开始闻风丧胆,我行我素的气焰顿时receeded。他们不得不正视消协这个严肃的"对手",开始尊重法律和消费者权益。

可以说,杨启良将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学到的作战经验和纪律观念,完美地移植到了消协的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台州的消协工作日益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执法力度和公信力都大大提高。

然而,这却惹恼了一些地方上的"土著势力"。他们看不惯杨启良对他们的"狐假虎威",认为他在消协的所作所为已经大过于份,因此开始阻挠他的工作,甚至对他人身威胁。

五. 硝烟再起,铁骨铮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来自地方"土著势力"的阻挠和威胁,杨启良没有哪怕一丝畏惧。对于这个曾经的老兵来说,这点小挑衅根本无法构成威胁。相反,他将这视为一次磨练,一次重温军旅生涯的机会。

首先,杨启良加强了自身的防范措施。他住所的门窗都加装了防护栅栏,并安装了监控设备,24小时值勤。与此同时,他还聘请了一些退伍军人担任自己的贴身保镖,时刻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其次,面对"敌人"的恐吓和报复,杨启良自己也不甘示弱。他通过线人渠道打探消息,掌握了对方的一些底细。每当得知有什么人想加害于他时,他都会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通过揭发宣传等方式,为自己的正当行为求得理解和支持。

更关键的是,杨启良并没有被"土著势力"吓倒,反而一度将战火蔓延到了对方的地盘上。有一家商场经营管理混乱,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杨启良奉命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整顿。他不仅亲自带队前往现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查,还依法对商场的负责人进行了处罚,罚款高达数十万元。

这一行为无疑是对"土著势力"的重大挑衅,引发了他们的公开报复。一伙蛮横分子纠集了数十人,直接包围了消协的办公大楼,高喊着"把杨启良赶出台州"的口号,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面对这种极端的情况,杨启良依旧沉着冷静。他立即向上级汇报,紧急召集了消协的"突击队"成员。在得到坚决的支持后,他亲自率领"突击队"佩带装备,同那伙歹徒进行了一场龌龊的对峙。

最终在公安机关的出面之下,歹徒们不得不临阵撤退。而杨启良则以无比坚定的姿态,向所有人证明了他的决心——他绝不会向任何恐吓和威胁低头,直到彻底铲除这些阻挠消协工作的违法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