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东野改编为四野后,组建4个兵团,兵团司令员分别是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邓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劲光、程子华在此之前就担任第一、第二兵团指挥部司令,而刘亚楼曾是东野三号首长,只有邓华是从军长中提拔为兵团司令的。

四野战将如云,能打仗不在少数,如李天佑、韩先楚、黄永胜、吴克华、梁兴初等等,都是纯军事出身的将领,而且善于打硬仗、恶仗,邓华如何脱颖而出。

邓华是政工出身,从抗战开始逐渐从政工转到军事岗位上,解放战争时,一直干军事工作。他指挥7纵打了不少硬仗,攻坚战很多,如三战四平、锦州攻坚战、天津攻坚战。尤其在锦州与天津攻坚战,作为一个突击集团负责人,指挥2个纵队作战。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邓华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思考,分析研究问题,非常具有战略性的远见。因为是学生出身,有文化,在实战中就容易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使经验教训上升到理论,再去指导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优点是很多人不具备的,能充分听取其他人的意见,这样使得周围的指战员非常团结,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有时候,军政主官在作战方面观点不同,会有分歧是常有的现象。如果班子出现矛盾,这样不仅影响团结,还影响作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兵团领导,已经从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了,仅仅只会打仗是不具备担任兵团司令员等条件的。因为兵团会成为一个战略军,会影响战略实施和战役的结果。说小了影响局部,说大了影响整体。

兵团首长不仅要具备会打仗、懂政治,还要懂得外交、地方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从成立的17个兵团中,很多司令过去都是政工出身如,王震、陈锡联、杨勇、王建安、叶飞、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杨成武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待人谦和,曾经与四兵团联合作战,解放广东时,陈赓司令员是老资格,战绩颇深,他对陈司令非常尊重,15兵团由陈赓统一指挥。就是抵达朝鲜前线,邓华担任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得知陈赓来,要求给对方让位等。

不仅如此,邓华在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司令时,不少与他资历相同的老将与他商谈作战事宜,各自都有不同意见,他作为司令能采纳不同意见,让老将们都能接受,是非常不容易的。

总结出来,邓华做事稳,有章法,不拘一格,接受新鲜事物快等,使得他“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