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兴国县是有名的将军县,这个县在土地革命时期共23万人,其中就有8万人参加了红军,1955年走到授衔台前的将军有56位。

毛主席一生去过兴国县7次,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老总率领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后转战赣南闽西,于4月中旬第一次来到了兴国。兴国县的革命气息也感染了这位伟大的领袖。

1930年3月中旬,毛主席再次来到了兴国县,在一次工作结束后他在院里散步,突然听到了一个少年正在汇报工作。声音听上去虽然稚嫩,但条例清晰,言简意赅,还时而妙语连珠,毛主席一下子就对这个小少年产生了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他找来警卫员,说要见一见那个少年。其实这个少见已和毛主席见过面,毛主席第一次来到兴国讲课时,少年就坐下台下。少年知道毛主席要见他,十分激动,虽然有些紧张,但有条不紊敲门、报告、立正、敬礼,毛主席第一句话就问:“你今年多大了?”

少年答道:“今年14了!”

“上过几年学?”

“7年!”

之后,毛主席拿了一本《兴国县志》出来,和少年聊起了兴国的人文地理,少年对答如流,渐渐地放松了下来。毛主席脸上洋溢着笑容,慈祥地看着少年,鼓励他敞开心扉,大胆言谈,随后两人越聊越多,逐渐聊得广了起来,毛主席十分吃惊于眼前这位14岁的少年,年纪轻轻,学识和见识都不凡。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将少年带到时任第4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的罗荣桓面前,对罗荣桓说:“这个孩子要好好培养,将来必成大器!”

也因毛主席这句话,这个少年和罗荣桓建立了长达33年的师生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岁参加革命,被称“娃娃司令”

这个少年就是后来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萧华,萧华于1916年出生在兴国县一个贫苦的泥瓦匠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我党早期的党员,萧华年幼时受尽了周围的冷眼和嘲讽。他自幼天资聪颖,被人赞誉为“神童”。

萧华的家里是我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他还十分年幼时就尝到了一夜之间痛失双亲的悲剧,也多亏了地下党员萧以儒小学校长和萧以佐教员的照顾,让萧华能够活下来并且更加坚定地走向革命道路,萧华11岁时就秘密加入了我党的外围组织“青年干社”。

13岁时,萧华担任共青团兴国县县委,手下执掌1000多人,14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在毛主席和他谈话不久后,萧华就被任命为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仅仅一个月就把全军青年组织健全起来。罗荣桓受毛主席的嘱托,对萧华着重培养,而萧华也一生感激罗荣桓,直到晚年在人前谈起罗荣桓时,他始终称呼罗帅为“良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华15岁时正式加入到了作战部队,担任红四军特务营政委,16岁当上团政委,17岁当上了师政委。

其实萧华“娃娃司令”的大名还是国民党给的。

1938年,萧华所在的部队在山东打击日军初次告捷,党中央听取徐向前的建议,让萧华担任八路军抗日挺进纵队的司令员,奉命前往山东发展革命根据地,而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可是个顽固派,不想让我八路军进入山东,处处刁难。萧华决定亲自孤身谈判,而沈鸿烈知道后,不屑一顾地说:“一个娃娃也敢跟我谈判。”

沈鸿烈在萧华来的路上故意增加了很多岗哨,想让萧华知难而退。

萧华见招拆招,仅带一个警卫员一个宣传员孤身前往沈鸿烈的驻地,骑着高头大马,一路上四处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很多报社和媒体们都知道八路军是来抗日的,逼得沈鸿烈不见都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鸿烈此人已年过半百,但绝非泛泛之辈,他文武双全,见多识广,故意给萧华下绊子,放出风去宴请八路军代表,对外是说招待萧华,却将萧华凉在宾馆里避而不见,警卫员很是生气,萧华却波澜不惊。

他写了一篇告慰抗日国军的信让警卫员和宣传员印刷之后四处分发,萧华还亲自前往医院慰问抗日伤兵,大家都赞叹八路军高义。舆论一边倒,沈鸿烈不得不见萧华了。

沈鸿烈故意将见面的地点选在县衙的后堂,一堂二堂三堂都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官兵,但萧华可是见过无数战争场面的人,怎么可能被吓唬到,他神情自若地走到了后堂,见到了一身戎装的沈鸿烈。沈鸿烈见到萧华后,见他可真像个娃娃模样,但古井不波,神情自若,沈鸿烈内心震惊不已。

谈判开始之后,萧华一面慷慨激昂地宣扬抗日救国主张,一面分析当前局势,引导着沈鸿烈进入自己的思维,跟着自己走。不到三个小时,协议就此达成。

沈鸿烈目送着萧华的背影:“八路军果是出人才,小小年纪,行事竟如此老道。”

此事之后,萧华“娃娃司令”的名号响彻山东。

在1955年授衔时,已是39岁的萧华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但他“娃娃司令”的形象始终还停留在众人心中,朱老总还当他是个孩子,牵着他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