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诞生!中专女孩姜萍逆袭全球数学竞赛,一举夺下第12名,与世界名校学霸同台竞技,用热爱书写不凡篇章。她的故事,是对学历至上的有力回击,证明了兴趣与坚持才是成就梦想的金钥匙!

01

人怕出名猪怕壮。

姜萍一个中专生,一夜之间走红全国,你说奇怪不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人家下功夫了。

当然,她虽然一炮走红,只是她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她离建筑财富大厦还有很远。郭有才却不同,虽然郭有才也是一夜走红,但他通过直播唱歌,已经成功地赚到了第1桶金。

不过,他们两个人之所以都是这样,其实就是4个字:坚持兴趣。

大家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个女生会对数学感兴趣,我的数学学的也不错,我在考大学的时候一门数学,拉下我们全班其他同学20多分。在我的印象当中,数理化学的好的大部分是男生,女生偏文科多一些。但是江苏这个女孩子中专生,能获得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其他的都是来自清华、北大、剑桥、哈佛的,让国人不觉得啧啧称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说女子不如男?

卢克文,中专生自媒体大v,已经写了好多书了,自媒体光头条的粉丝就500多万。这个小伙子,小时候也是吃尽了苦头,打工无数,但是最后没想到自媒体不仅让他名扬全国,而且在国外也很有名气,他靠自媒体发了财。

项立刚也是中专生,从会计到中国人民大学文科研究生,再到后来成我们国家通信产业政策观察家,提了很多对国家有用的建议。虽然说话有时候容易伤人,但是还是有数千万粉丝拥趸。

网上有很多人对卢克文、项立刚的学历进行揶揄,我看了以后,感觉心里也很不爽。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进步其实都是靠自己努力,虽然当官的、有钱的能耐很大,但是毕竟这些人还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平头老百姓。但是恰恰有很多穷人却看不起富人、没本事的人,看不起有本事的人,这个世界真坏。

02

在自媒体上,你不得不承认,每一个人做了自媒体,都想让自己的粉丝多一点,都想自己写的文章和拍的视频变现多一点,明明自己的粉丝和变现能力没有卢克文和项立刚强,却拿人家中专生的学历来说事,你说这是吃不到葡萄就是酸的呢?还是你心里自卑呀!

那这位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第12名姜萍小女孩子来讲,别的考试要掏钱,但是人家参加这个数学竞赛,不仅自己不掏钱,还能获得奖励!

在这个灯红酒绿,诱惑满满的社会,在人们一切向前看的商业社会浓厚的氛围当中,总是有那惊艳的一瞥正能量引人侧目,让有的人自愧不如、让有的人望洋兴叹、让有的人羞愧难当、让有的人自信满满、让有的人看见曙光。

姜萍就是这样一位大众人生的引领者。

有谁还记得陈景润?

在我国能称上数学家的人不多,最早的华罗庚、陈省身是数学家,后来的陈景润、 杨乐,再往后面我就不知道了。我也不去查资料找这些人了,反正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赚不到钱很苦,老百姓也研究不出来什么结果。

不过自从陈景润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以后,全国开始宣传,我们当学生的都感觉很激动,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钱,我把省下来的冰棍钱订了《有趣的数学》。从那个时候我的数学成绩才好了,初中、高中每一次考试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有时候我还非常纳闷,怎么有人考数学会不及格呢?我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记得高考那一年,有一道数学题14分,分数可不算少了。是一道三角函数的计算题,这道题就在课本后面的一个练习页内。在原来的课本编排里面讲了原理、定理以后,后面会有一个楷体小字的练习页,里面有几道题目。这个14分的大题就是从那个里面挑出来,这个题本来我就很做过,所以考试的时候很快就把答案写好了!结果很多人走出考场的同学都后悔不已。

我后来也总结了一下。凡是那些数学考不好的学生,不是对数学没兴趣。最主要的是他们比较懒,因为对数学的理解,不是靠听老师讲,用脑子想就能理解的。是必须通过做题练习,才能把老师讲的定理或者原理理解透。有很多学生只是听老师讲,并没有通过题目的练习,有的甚至连公式都记不住,那他怎么能够考好数学呢?

我考上大学以后,我跟我妹妹、弟弟都要求过,只要英语跟数学跟得上,考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其他科目拉不开分数,英语最主要是背,把整本书背下来。数学最主要是考练习题目,一年365天,至少也要做700~1000道题目。每一个定理至少要练习5~10个题目。

结果我的妹妹和弟弟都考了比较好的大学,英语和数学成绩都很突出。

我们那个时候属于国家缺人才的阶段,所以我们上了好学校,一般的都可以分配一个好的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已经不再包分配了,当然还有一些定向委托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毕业以后就直接进了他们原来委托的单位。

03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学历已经贬值了!因为录取率很高,大学毕业生太多了。

而且这些大学生呢,自认为自己有了大学文凭,也不愿意去制造业工厂里面做。反过来制造业普遍都缺工人,尤其是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那么这些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我觉得跟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阶段有相当大的关系,因为在生产线上枯燥无味,时间绑得很死,劳动强度也很大,但是工资并不高。这些大学毕业生去送外卖,一个月下来也不少赚。而且也很自由,自己想接单就去做,不想接单就可以休息。也就是说现在挣钱的门路比较广了。

虽然学历比较贬值,但是大家还是争破头的想考一个好的学校。其实我们国家早就开始实行职业教育了,后来全国各地成立了很多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都是紧跟市场设立的专业,本质上讲就是解决劳动力欠缺的问题。

用专家的话来讲,这叫阶层分流。我觉得一点也不错。

学校中间顶尖的学校也就那么几所,全国好的企业也是有限的。所以好的企业去找好的学校招人,不好的企业只能去不好的学校招人,这个层次是很明显的。比方说大型央企、国企一定会招211、985的学校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唯学历论是不对的。虽然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拼命的学习,争取考一个能够把自己带到全程高度的学校。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学历只能代表你的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你毕业以后一定就能干出来一番成绩,更不代表你毕业以后自己就拥有一定的财富。马云说的一点都不错,知识就是财富,但是知识不等于财富,如何把学到手的知识变现,变成自己的财富,这个过程才真正体现了自己上学的能力。

这位姜萍同学虽然还没毕业,但是仅仅靠翻译软件,自学了两年就考到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赛的12名,真的是了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孩子上擅长学习数学,我看见的比较少。数学实际上是非常枯燥无味,但是姜萍能把这个数学当成自己的爱好,坚持学习,仅仅是一个不简单的,到底是什么动力支持她的坚持学习的行为?我不得而知。反正我知道很多女孩子一看见密密麻麻的数字就头大。

我在实际工作中间经常会发现一些文员,你让她写写文件,打打字处理处理一些办公事情可以。但是一旦你让她处理数据或制造表格,她就害怕了。

姜萍不一样。

我大概在网上看到了视频,姜萍之所以去选择偏微分方程学习,她主要是学习的服装设计,耳服装正好分左边和右边,那么她学习这个应用数学,对她实际学习服装设计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看到网上一大堆,都觉得她很了不起,感觉是一位奇女子。实际上这说明了她的逻辑很缜密,除了她乐于学习,数学由于兴趣引起外,最主要还跟她学习服装设计有关,不然的话,她为什么不选择代数呢?却专门挑选偏微分方程学习。当然,我想的话,她的老师也对她的成功起了相当大的引导作用。

04

古语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确如此,阿里巴巴自从2018年开始实行全球数学大奖赛以来,还真的是发现了不少数学好苗子,我觉得阿里巴巴还是为国家做了一定贡献的。这一点不能否认。

在现在这个物流横欲的时代,尤其是在自媒体的强力影响下,无数人都想博流量、当网红,想出名都想疯了。只有姜萍像一股清流一样,在人们那颗骚动的心里面掀起了阵阵涟漪。

大家在纷纷点赞姜萍的时候,也不仅仅看到了她的成绩,更是看到了阿里巴巴的平民竞赛。其实大家看到名单就明白了,除了清华、北大、哈佛、剑桥等世界名牌大学以外,其中还有邵阳学院的两名学生也入围,还有一个没有任何单位的外卖小哥也入围了。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非常有眼光,他们选取的赛手不分国籍、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不分行业、不分学历,大家都可以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很多人羡慕西方教育西方的学校,一年花几十万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念初中、念高中读大学,其实国外的名牌大学都是精英教育,平民家的孩子是上不起的。我们国家不一样,只要你有能力,就看考试成绩,你只要考的靠前,达到标准就可以录取。

以前很多学生参加奥数竞赛,我都非常看不起。因为那些奥数的培训班,穷人家的孩子是上不起的。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越有钱的人学习成绩越好。如果竞赛的奖金比较丰厚的话,还有可能把这种活动搞成是商业性质,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家长掏钱去陪孩子读奥数培训班,表面是鼓励孩子学习,实际上掏了钱就像投资一样,因为比赛结果靠前了,以后还能获取一笔丰厚的奖金,而且奖金还很高的,那你说学奥数的目的是干嘛?不是为了那个奖金吗?

所以这样的赛制本身就不是跟平民大众设计的,这种竞赛活动对我们国家的整体教育感官来讲是非常差的,有待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竞赛规则。通过姜萍这个案例,大家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制度不合理,就可以埋汰很多有能力的人。

05

下面我再谈一谈学生偏科的问题。其实我在高中的时候我也偏科,初中英语打的基础不牢,结果到高中的时候跟不上。但是我遇上了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就要求我一个方法背课文,每天早上他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学习,吃早饭的时候他坐在门口吃饭,一条腿蹬在门框上,让我给他背,背不下来的话就不允许我吃饭。所以我的英语进步的很快,高中课本我都背完了。

假如我遇上了一个不好的老师,对我不管不问的,我估计我的英语也学不好,甚至会影响我考大学的成绩哦。

所以,我觉得学生偏科的问题,除了兴趣差异以外,最主要的就老师了。

姜萍就遇上了一位好老师,她的老师遇上了一位有特长的学生,就会慢慢的引导她,更加深入的学习。而且,姜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她有问题去找老师的时候,她的这位老师跟其他的老师不一样。其他的老师都是直接把答案给了她,但是这个老师会一步一步引导她把结果计算出来。

这说明老师的教育方法很重要,如果你只给了学生答案,并不给她过程,也不给她理解的机会,那么她学不到真东西,更体会不到老师的耐心,然后在学习的动力上就会打折扣。

我以前考大学的时候,要求是全面发展。但是,最近这些年国家又重视偏科人才了。最有名的莫过于北大的数学副教授韦神了,想必很多人在自媒体上都看到过他的介绍和视频。他的长相、着装都是平淡无奇,但是他就有这样的超能力,数学非常精通。

我们国家需要对这种偏科现象进一步研究,除了从社会层面心理层面对这种现象研究以外,还应该更加研究这种人的原生家庭,以及生理方面的差异性。我的意思是,是不是会有基因方面的规律性呢?这个需要更加深一步的组织国家力量,对偏科人才进行生物性研究。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姜萍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人们对于学历和背景的固有偏见。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不论出身、不论条件,对知识的渴望与不懈追求才是通往成功的真正桥梁。

姜萍不仅仅是数学竞赛的黑马,更是激励无数追梦者的明灯,提醒我们每个人:潜力无限,奇迹总在不经意间绽放。在为姜萍鼓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反思教育的本质——发掘每个人的闪光点,鼓励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未来的路上,愿我们都能像姜萍一样,勇敢追随内心的热爱,用坚持和汗水浇灌出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