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中国正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很难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来保证中共六大会议的顺利进行,我党遂将大会迁至莫斯科举办。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绕路至法国。

在如此紧迫的情况下,他还是抽空去见了当时身处法国里昂的张若名。

在看到张若名后,周恩来亲切地说道:“颖超还要我代她向若名姐问好。

彼时的张若名也早与杨堃结为夫妻,虽然她已经退出了中国共产党,但她还是坚定地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向外透露任何关于党的秘密。

邓颖超曾对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说:“当时觉悟社的所有人都认为,如果周恩来不是独身主义的话,和他最般配的人就是张若名。”

那么,张若名与周恩来最后为何没有修成正果?她的一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共创立觉悟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若名于1902年出生在河北清苑县,父亲张绍文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

可不幸的是张绍文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因为张若名的母亲生不出儿子,就让她为奴为婢受尽屈辱。

每每看到母亲在夜里以泪洗面,张若名就暗下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独立自主,绝不依附于男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她的一生都在为中国妇女求解放,她也成为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6年,张若名考入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并与邓颖超成为同班同学。

在校时张若名就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五四运动期间,她还作为评议部长参与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

五四初期,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即使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青年学生,也还是保持着男女有别的思想观念,各种爱国组织都是男女分开设立的。

在从北京参加反对“巴黎和会”签字抗议的归途中,张若名和同样参加抗议活动的周恩来在火车上结识。

当时17岁的张若名勇敢坚毅,在火车上畅谈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憧憬,深深吸引了一旁的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在总结斗争经验时提出,要想革命取得胜利,广大青年男女应该团结在一起,于是在1919年的9月16日,觉悟社就被建立起来。

觉悟社成立后,众人决定对外弃除自己的姓名,并用抽签的方式抽取自己的代号。

邓颖超抽到1号,因此代号“逸豪”;周恩来抽到的是5号,代号“伍豪”;抽到36号的张若名最后化名为“衫陆”。

为了不影响组织今后展开活动,也为了避免觉悟社男女交往过密引起外界口舌,觉悟社从成立之初便立下社规,不允许社内恋爱。

而周恩来更是给自己贴上了“独身主义”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觉悟社创办期间,周恩来与张若名两人总是能心有灵犀、默契配合,他们一起组织活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使觉悟社成为了促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股重要革命力量。

1920年初,由周恩来指挥,张若名、郭隆真、于方舟带领数千名群众到直隶省公署门口请愿,进行抵制日货活动,没想到等待他们的,竟是反动军警疯狂的棍棒殴打。

周恩来等四人当场被捕入狱,正是在狱中的半年期间,周恩来与张若名互相鼓舞、互相安慰,两人逐渐生出异样的情愫。